中小学心理课堂导入策略

2022-07-07 21:45陈晓芳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理课课堂导入

【摘 要】导入作为中小学心理课堂的重要环节,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后续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目前,中小学心理课堂导入以游戏导入为主,存在导入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特点、时间安排不当、缺乏针对性与启发性等问题。通过探讨游戏导入、媒体导入、故事导入和问题导入在中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提高中小学心理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导入;心理课;游戏导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8-0038-03

【作者简介】陈晓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122)教师,一级教师。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导入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心理课堂导入指心理健康教师利用心理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心理课堂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目前,中小学心理课堂以游戏导入为主要导入方式,存在导入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特点、时间安排不当、缺乏针对性与启发性等问题。良好的心理课堂导入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贴教学主题,合理利用导入时间,为教学目标服务,让学生有体验、有兴趣、有思考、有启发。

在中小学心理课堂导入中,心理健康教师应注意以下3点。第一,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中小学心理课堂除了可以采用游戏导入之外,还可以采用媒体导入、故事导入和问题导入等导入方法。心理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玩起来,也可以请学生静下来。第二,导入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1]心理健康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针对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共同的需要科学设计导入环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第三,心理健康教师要合理安排导入时间。导入时间过长会影响后续的教学进度,导入时间过短则无法有效实现设计意图。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长一般为40~45分钟,良好的导入时长以3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5分钟。

一、游戏导入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游戏导入是心理健康教师使用最多的导入方式。游戏导入参与感强、体验性好,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游戏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快速暖场,还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教学目标的兴趣。心理健康教师应注意把握游戏时长,高效组织学生参与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不忘思考。游戏结束后,心理健康教师要注意邀请学生分享体验,并及时总结经验。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强调游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升华游戏的意义,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心理课“失败了,我不怕”教学为例,围绕教学目标“学会将失败看作人生常态,能正视自己在失败时出现的情绪”,心理健康教师设计了导入游戏“鸡蛋变凤凰”。学生通过猜拳决定自己扮演的角色,体验扮演鸡蛋、小鸡、大鸡和凤凰时不同的心情。游戏结束后,心理健康教师及时邀请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分享体验,并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游戏中获得的启示,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失败,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导入游戏“鸡蛋变凤凰”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为接下来学习如何应对失败打下良好的课堂基础,起到了很好的暖场效果。

二、媒体导入让学生的视听觉用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媒体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这些媒体资源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并且方便获取,可反复利用,能很好地为课堂服务。心理课的媒体导入具体可细分为视频导入、图片导入和音乐导入等。心理健康教师通过播放与心理课主题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媒体资源,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在播放完媒体资源后,心理健康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逐步过渡到课堂教学主题。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习媒体资源前先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媒体资源,从而自然地衔接后续教学环节。

以心理课“会学习也会玩”教学为例,围绕教学目标“了解玩也可以学到知识,甚至获得成功”,使用视频《莱特兄弟造飞机》进行课堂导入。心理健康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前提出问题:莱特兄弟为什么能发明飞机?在播放完视频后,学生围绕心理健康教师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认识到莱特兄弟正是因为喜欢玩耍才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玩和学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肯定学生认真观察和勇敢表达。学生通过学习视频内容直观地感受玩与学习并不矛盾,莱特兄弟不仅会学习,还会玩耍,在玩和学的过程中他们发明了飞机。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内容心理健康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课教学目标,为后续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进行铺垫。

三、故事导入让学生的心灵静下来

故事导入法指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营造与本课教学目标相关的故事情境,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续写故事,从而快速导入课程。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开头,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故事。故事导入可以使心理课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尤其受到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创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人物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导入课程内容。这些情节和人物都能成为心理课的素材,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解决心理问题。

以心理课“我是什么样的人”教学为例,围绕教学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途径”,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了“我不知道我是谁”的故事情境。心理健康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的开头: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但是它不知道自己是谁。此时,请学生猜猜看小动物做了什么、是怎样认识自己的。故事导入制造了极强的角色代入感,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开故事创作。有人说小动物照镜子后发现自己是一只狐狸,有人说小动物在询问旁人后知道自己是一只鴨子,还有人说小动物在发挥自己的特长后明白自己是一只啄木鸟……学生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心理健康教师在学生的故事创作中引出本课教学目标。小动物认知自我的故事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逐步学会认识和悦纳自我。

四、问题导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问题导入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心理健康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心理健康教师的提问,产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欲。问题导入有利于营造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在进行问题导入时,心理健康教师的提问要符合教学目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的、递进式探究。心理健康教师通过问题导入给课堂制造悬念,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学习。

以心理课“限时寻宝”教学为例,心理健康教师展示本课标题后立马提出导入问题:同学们,看到本课标题后你有什么疑问?[2]学生思考心理健康教师的提问,好奇心很快被调动起来。围绕导入问题,学生进一步探究:寻找的宝物是什么?为什么要寻宝?需要多长时间寻找?怎样寻宝?到哪里寻宝?和谁一起寻宝?这些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本课教学目标,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在完成一项具有竞争性的体验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合理分工、创新合作,为后续掌握合作的方法埋下伏笔。

在进行心理课堂导入时,心理健康教师要依据课堂需求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游戏导入、媒体导入、故事导入和问题导入等导入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几种导入方式并不是割裂的,而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导入方式。心理健康教师需要重视中小学心理课的导入环节,增强自己的导入能力,不断提升心理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5.

[2]张磊.限时寻宝——五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19(80):72-75.

猜你喜欢
心理课课堂导入
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应用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谈英语课堂无痕导入的策略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