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的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08 10:00张武康芦子含郭宋洋杨硕硕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课专业课程

□ 张武康,芦子含,郭宋洋,杨硕硕

(西安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1 引言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财经类专业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

当前,各高校陆续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缺乏学理的深入探究以及考虑不同研究视角的评价[2]。为此,从课程思政的对象——大学生群体出发,研究其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影响尤为必要。相关的研究正不断增多,如立足于学生视角,从个人特性、兴趣偏好等内在因素和思政主题、授课方式等外在因素两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研究“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3];结合混合式课程开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从学生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形式以促成课程思政的落实[4];立足学生感知视角,构建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效果评价内容[5]等。

这些研究均突出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展开课程思政建设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将以财经类课程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展开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改进课程思政的对策和建议。

2 研究设计

为了解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课题组于2021年12月制定了电子问卷,针对西安地区(为主)和周边地区(为辅)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展开调研,调研主要内容是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本次调研采取问卷星方式收集数据,共回收了546份电子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为91.58%。从样本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比33.0%和67.0%;从学生涉及年级来看,大一到大四分别占比27.2%、20.0%、31.6%、21.2%,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3 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对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认识

随着高校教师在专业课中主动融入思政方面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思政教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您了解课程思政吗?”这一问题中,有92.2%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且有超过40%的学生比较熟悉课程思政,这一结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5.8%的学生感受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入,这一结果体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使得课程思政成为融入学生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经调查还发现,有将近50%的大学生对于什么是好的课程思政已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理念。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对教师课堂上传达的价值理念的感知程度直接影响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可,这对于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3.2 课程思政建设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认知

思政教育已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感知是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体现。然而,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表现以及态度值得深入探讨。从结果来看,在“您觉得专业课与思政元素的结合,您学习兴趣变得?”这一问题中,“学习更有兴趣”占比50.4%,与对立面相持平,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对您道德品质提升作用如何?”这一调查问题,有将近50%的学生给出了比较积极的答复,即“作用比较大”,但也有36.8%的学生持“作用一般”的态度。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是积极的、正面的,但是学习兴趣与实际效果提升的结合还需进一步的行动支持。

3.3 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评价

在问到“总体来说,您对财经类专业课教学上加入思政内容的直接感受是?”时,有43.88%的学生持“赞同”的态度,仅有2.95%持“反感”的态度,而“依据内容而定”的占比达到了50.6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在内容和质量上有更高的要求和期盼,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意愿调研,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4 学生视角下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经汇总调研结果,得到的影响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程度

通过调研前的访谈发现,大学生们认为若能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课程思政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当前财经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一般仅能做到在学期内多次实施,而无法做到每节课都融入其中;并就融合现状而言,大学生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深度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程度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程度越高,课程思政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则反。

4.2 课程思政内容的吸引度和时效性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在当代大学生眼中,更有吸引力的思政内容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为主,专业课老师以这些主题为中心进行课程思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时,大学生们希望能做到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统一,在讲专业课知识时,注意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采用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渐融入思政元素。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重点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不只是学生时代的学习,更是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让学生愿意且能将所学所感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社会。

4.3 课程思政的教育形式呈现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课程思政也应当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课程思政形式。课程思政形式的吸引程度成为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更感兴趣的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包括能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以短视频、动画、课件等形式;参与实践教学,与现实工作紧密结合等,因而迫切需要专业课教师以新形式、新内容、新载体等为依托,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课程思政。

4.4 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专业课老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调研发现,财经类专业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专业课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面对面接触的最后一环,其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对思政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把握能力等,是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而,不断增强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4.5 家庭影响、个人观念及党团教育

“教师育人和家庭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翼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调查发现,财经类专业大学生思政建设大多源于家庭教育以及由家庭教育树立的个人观念,同时,课程思政不能脱离了社会教育,更离不开党团教育,因为社会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实践反馈;党团教育是课程思政的理论深化。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的政治面貌、社会经历等方面也会对课程思政效果产生影响,如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大多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明显更高,他们认为对自身学习更有兴趣,课程思政对他们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

5 提高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途径分析

5.1 响应大学生需求,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

专业课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支撑国家意识形态战略的政治任务。党中央、教育部以及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在学校、学院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响应大学生们的需求,切实提高思想站位,强化思想引领,站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要求的高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自身专业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发掘所带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推动思政教学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6]。同时,积极做好同行交流与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增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自身能力的增强,实现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不断提升。

5.2 锐意创新与探索,不断拓展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建设,收集拓展思政元素和内容,不断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结合调研情况,应包括以下思政内容:一是形势与政策。包括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相应政策和新思想、新理论和领导人讲话精神,特别是要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加以灵活应用;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三是时事热点话题。师生讨论时事热点问题有利于直接思想交流,解决学生的相关困惑,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思想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四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讨论消费、交友、就业等问题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提高亲切感,进一步了解学生自身关切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

5.3 找准切入结合点,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恰如一体两面,需要有机融合。而专业课教师将开发出来的思政要素与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过程不是一个生硬粗暴的物理工序,而是一次充满挑战和艺术的“化学反应”,是一项精巧且细致的教学工作。因而,二者的结合既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育规律,为要融入的内容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方法,也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梳理,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并举。为此,专业课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的要求,重新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等,把思想政治元素系统地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实现对学生德才并举的培养,提高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5.4 加强引导与考核,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反馈

课程思政建设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建设成效的测评与反馈,进而促进教师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的不断完善。在大学教学中,考试作为一种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也需要加强引导和考核,利用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学习始终。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将爱国主义、初心使命、创业创新、经济热点等思政要素融入试题当中,通过试题材料的呈现和题目设问,培养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高校财经类课程内嵌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既体现在课程所属知识体系的价值属性上,也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教育目标上,还体现在课程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上。课程思政绝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理论工具。为此,需要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持续加强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我国经济战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财经类专业课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