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I·CDIO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探讨*

2022-07-08 09:53王景峰石荣丽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物流思政体系

□ 沈 凯,王景峰,石荣丽

(1.广东药科大学 医药商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2.广东省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 中山 528400)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的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

近年来,CDIO工程教育理念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在理工科特别是工程类专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尹晓伟、张陈等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特点,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重构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2];尚锐、王宏祥等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方向为例,给出了基于CDIO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模块构成,说明了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3];陆华才、凌有铸分析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其特点,阐述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中的成功应用[4];谢明华、刘辉等探讨了通过引入CDIO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5];熊海鸥在分析现有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6]。

物流产业的运行和CDIO所提到的产品生命周期类似,物流服务本身也是一种产品。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也可以通过移植或借鉴CDIO相关理念,来解决目前存在的师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学与育人脱节等问题。

1 “IPI·CDIO”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

结合我校办学特色以及新时代国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本团队将 CDIO工程教育理念拓展到管理学科的教学培养以充分论证我校物流专业的特色,创造性提出“IPI·CDIO”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Inovation)、实践(Practic)、思政(Ideology)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中的构思(Conceive)、设 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结合,简称为“IPI·CDIO”。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IPI·CDIO”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IPI·CDIO”体系的内涵为德才兼备,创新实践并举。思政教育是人才的“德”,物流知识与技能是人才的“才”,创新实践并举是CDIO的核心。把创新的理念全面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方法全面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大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小到每一门课程教学的设计,无处不体现该体系的精髓。并基于“IPI·CDIO”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创新为引领、以医药与物流相结合为主体,以实践与思政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2 IPI·CDIO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2.1 构建“创新引领、实践驱动、思政护航”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措施包括:

①不断修订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学校“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定位,面向全国物流行业需求,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以“面向企业运营、注重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体现医药特色”为指导思想,基于“IPI·CDIO”人才培养体系,遵循CDIO的三个核心文件: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和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除了借鉴CDIO能力大纲要求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往技能”“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外,以“创新意识为引领”,强化“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护航专业教学”和“实践驱动教学”两方面的要求,形成创新引领下的“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新的培养方案从必修课、公选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面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创新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完善了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除了强化原有思政课程外,在培养方案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引入思政教学要求,并能与专业理论顺畅融合,寓思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分层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物流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践环节学分占比约34.5%。

②多样化课堂建设。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从讲授为主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学生探究式教学等,充分运用超星、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实施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打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界限,师生可以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互动交流。例如:“物流运作管理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获得校级教改立项)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改革创新,相关教师发表了《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物流管理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等教改论文。基于CDIO能力标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物流“IPI·CDIO”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具体措施包括:

①创新教学体系构建。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分三个层次设计了相关创新类课程。第一层次:基础创新教学,主要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类》《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课程,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相关知识;第二层次:创新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创业设计实践》等课程,让学生在具备第一层次的创新基础后,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第三层次:综合创新活动教学,主要设计了各种综合创新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

②创新体系实施保障。

根据创新教学体系,为了创新教学能够有效实施,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1)建立学生社团。目前,与创新相关的社团有9个,社团的规制由组织架构、成员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例会制度、纳新及晋升制度、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办法、社团活动及计划流程、社团财务制度等组成,每个社团根据管理制度总章程设定,引导学生选择社团主旨时,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例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建立的“致远畅流”社团,结合医药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绿色物流、智慧物流等物流发展的最新方向开展主题社团活动。2)提升创新教学师资水平。首先充分利用学校新成立的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的师资力量对本专业的学生开展创新培养。第二,派出本专业的青年教师参加广州市团委、学校组织的各种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获取相应的创新教学认证证书,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教学水平。第三,聘请企业高管作为创业导师,定期给学生开展创业讲座及培训,以项目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加入企业运营团队。3)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专业大赛。发挥双导师制,在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下,学生组成小组,参加各项创新创业类大赛,以赛代教,以赛促学,在比赛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多种实践方式并举,以实践驱动教学体系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

①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1)基础能力实践模块,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如实验、军训、思政政治理论实践等;2)专业能力实践模块,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专业课实验、社会调查、创新科技活动、三下乡、第二课堂、物流专业大赛、社会实践等;3)面向就业能力实践模块,包括物流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②开展多措并举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1)学生“走出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社会调查、企业实习、毕业实习、物流综合实训等多种实践形式。例如,在社会调查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要调研区域,以医药物流为主要专业方向,走出校园,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调研等多种方式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企业实习环节,学校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包括京东、顺丰、大森林医药集团等,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实习、顶岗实习。2)企业“走进来”。定期邀请企业走进校园,以讲座、报告、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企业发展动向、企业需求。3)与企业开展特色实践实习合作模式。物流管理专业与顺丰、京东等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协议,以“京苗班”等特色项目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京苗班为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招生(选拔)、共同培养(培养成为京东储备干部)、共同实施教学(每个学期到企业开展岗位实训与企业课题研究),实现了订单式培养。4)实行本科导师制和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导师,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指导培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申报科研课题、教师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结合教师研究课题完成毕业论文和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论文等方式,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毕业论文、物流实训、“京苗班”等实践环节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

2.4 开展专业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

①构建思政教学体系

1)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保留并强化了核心基础思政课程的内容,除《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核心思政课程外,还包括通识类教育课程,通识类教育课程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上述课程也是基础思政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2)专业与思政融合体系构建与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在学校的支持下,立项了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和示范课程建设3个项目。本专业教师深入学习国家关于思政教学的指导思想,并通过专业建设研讨、参与思政课程培训等多种方式,熟悉思政专业建设、思政课程建设的导向与理论方法,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政课程设计。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体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案例以及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例如,在冷链物流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冠疫情,将高效率的冷链应急物流与国家体制的优势、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自然联系起来进行教学。3)综合实践类与思政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引导学生在校园外、实践中去感悟、去学习,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面向社会与就业等环节进行思政教学。例如,专业综合实践部分,通过“京苗班”等实践形式,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引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思政教学评价。在传统教学评价项目中,增加了教师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辅导员和学生对于该项指标的评价效果,引导教师改善思政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②思政实施保障建设。

1)选派专任辅导员参加省团委的高校团干部基层挂职项目,从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2)选派专业课程实验教师参加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提升业务素养和政治素养。3)专任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从青年教师中,选择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优秀的老师担任专职辅导员,从专业教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带动、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品德修养。本项目通过上述举措,教师以德育人、以情育人、以行育人,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实现了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无缝融合,让学生不仅获得专业方面的知识,也实现了思政为专业护航的教育理念。

3 实施效果

3.1 获得了教育各方的认可

IPI·CDIO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和“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正在被广泛推广。2014年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7年《“四核驱动,八面提升”——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药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物流管理专业获得广东药科大学第十三次教学成果特等奖。

项目组在2021年举办的广东本科高校物流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年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全面介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受到与会代表的一直好评。

3.2 建立了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室

自2018年开始着手建立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项目。本实验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虚实结合的探索性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完成以前遥不可及、存在危险的实践教学任务。基于本平台,取得了多项成果:2019年,“物流配送虚拟仿真”实验获得了广东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19年,“物流配送虚拟仿真”申请国家软件著作权一项;2021年,“冷藏药品冷链保温包装验证虚拟仿真系统”申请国家软件著作权一项。

3.3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企业认同,总体评价较好,近3年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再创新高。在京东“京苗班”实践项目中,所有学生出勤率100%,周报提交率100%,学生们从工作内容、心得体会、问题建议和自评等方面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3.4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成绩突出

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运营使其理论和实操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和竞技水平也有了较大突破。近5年学生参与校级及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数量和等级不断突破,本校学生获得过广东省供应链技能竞赛奖项二等奖、广东省物流设计大赛奖项三等奖、首届全球供应链建模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我校学生在参加肯尼亚义工中深受触动,本着资助非洲儿童的初心回国后创业,创建的深圳皆是餐饮设备有限公司,创业两年,年营业额已达到了3000万元,她的成功很好地体现了“创新+思政+实践”的育人效果。

4 结论

“IPI·CDIO”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借鉴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工程认证体系,基于CDIO 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和思政教育要求,突出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形成了一套融合了创新、实践、思政等元素的物流人才综合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物流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