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三核联动思政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以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为例

2022-07-08 10:00陈家伟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础案例思政

□ 陈家伟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自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思政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以来,各大高职院校不断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会计专业课程中,实践探索过程也经历了自萌芽到逐渐成熟的阶段。2020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立德树人“真实落地”的重要条件是全面推行和促进高校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改革。然而,由于会计专业教师并未受过思政专业训练,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有限,知识容量匮乏,思想深度偏低,导致了思政内容高度重合、授课方式千篇一律以及生搬硬套的现象[1]。《会计职业基础》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不仅起到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作用,更是对会计人才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基石”作用。

1 《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分析

1.1 “单调式”的课堂思政案例分析

由于《会计职业基础》是各类高职财经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因此,各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都以该课程作为起始点或切入点,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案例分析则是最简单且最容易操作的方法。但是,由于专业教师的思政知识容量匮乏,思政高度和深度不足,导致案例的融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上都存在诸多雷同,思政案例的筛选也出现了以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为主的“单调式”现状,使得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结合只能达到“纸上谈兵”的效果,无法发挥课程思政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课程教学方式本质上继续保持着传统理论知识讲授的模式。

1.2 “贴标式”的课后思政活动实践

会计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会计职业基础》不仅是学生的理论根基,也是学生专业实践的“基石”。诸多专业课教师认为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无法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其主要原因是课程本身实践课时不足,且知识点细碎繁多。也有部分专业课教师是为了完成学院布置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任务而被动开展会计课程思政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取景拍照”等“空皮囊”方式完成思政实践活动。“消极且被动”地开展思政实践活动不仅无法实现思政实践教学的本质意义,亦无法将课程思政真实融入专业实践。“贴标式”的实践活动凸显了当前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为了思政而思政”的现状,现状中的部分教师甚至出现课后实践活动只进行思政教育和体验,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分离的情况。由此可见,如何将思政思维和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实践课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疑问和提升空间。

2 “三核联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情况

针对《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建立“三核联动”的课程思政实践体系,即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背景下,以课前思政准备、课堂思政融入及课后思政活动为三大核心基础,与立德树人、爱国为民的根本理念同向同行,发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协同效应。

2.1 课前思政准备,开展“三集三提”教研活动

《会计职业基础》课前思政准备是为教师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而设定的预备体系,主要是在教研活动中引入“三集三提”理念,通过集思广益提思政、集中训练解思政、集体备课说思政的方式切实改进《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步骤如表1所示。例如:部分教师就通过听取优秀教师的课程思政公开课吸取经验,总结精髓,将情景三任务六中的日记账登记进行了课堂教学组织重构和改进,有效且自然地将诚实守信和与时俱进的思政元素融入到了登账实操的教案设计中[2]。

表1 “三集三提”教研改革实施具体步骤

2.2 课堂思政融入,实现“新实多适”教学模式

《会计职业基础》课堂教学的思政融入主要还是以案例分析为主,其他活动为辅,只是在教学思政案例的筛选上制定了“新、实、多、适”四大目标。“新”在于思政案例要贴近实际生活和最新政策,例如将疫情下税惠政策以及绿色财务等时下热点内容引入所得税的核算及短期借款的核算。“实”在于思政案例并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学生们进行课堂实践,例如将一般企业与小企业的会计准则比较作为课堂拓展,让学生们通过“准则找茬”活动体验准则的重要性。“多”在于思政案例丰富,做到每个任务必有一思政案例主线,每次课程必有课前、课中和课后思政案例思考。“适”在于选择适用的案例,会计职业基础毕竟是一门基础课,在选择案例时切勿本末倒置,并非思政越多越好,应主要突出专业知识的地位,且思政案例分析不宜过难。此外,可在课堂教学的融入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雨课堂、智慧职教云课堂、学习强国、学习通以及中国慕课充分运用到不同的思政情景教学中,促使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身临其境”的效果。

2.3 课后思政活动,实行“1+N式”实践体系

“1+N”实践活动是《会计职业基础》课后思政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会计课程校企合作教育和行业调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实践体系主要围绕“三层四步”的实施路径展开,如图1所示。三层是指围绕行业私企、特色校企和大型国企三个层面精心设计“财务外包服务公司——国家级示范国有林场——大型国有上市企业”的实践路线和实践方案。四步主要指由小及大的思政升华路径,即塑造职业道德→培养家国情怀→敬畏回馈社会→全面素质提升。实践活动的真实开展使得课程思政活动不再只是形同虚设或浮于表面,而是充分有效地引导师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让会计专业学生感受家国情怀力量,提升专业职业素养[3]。

图1 “三层四步”课程思政实践实施方式

3 “三核联动”课程思政体系实践成效分析

3.1 “1+3”评价体系,全面考核教学成效

《会计职业基础》的教师课程思政运用考核制定了“1+3”教学成效评价体系,1代表学生听课评价,3代表教师自评、互评与督查组评议。根据评价效果及意见,多数学生和教师认为该体系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特别是“1+N实践活动”不再只是“取景拍照”,而是师生真实地参与到各大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充分了解了企业文化和财务工作的职责,体验到了作为财务人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三核联动”课程思政体系提高了教师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的效率,也帮助教师储备了更为丰富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通过课堂教学实操和参与课程思政社会实践,从本质上提升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

3.2 “1+N”评价体系,全面反馈学习成效

《会计职业基础》的学生思政考核采用“1+N”课程思政评价体系,1代表即时考核,N代表持续性考核,该评价体系使思政实践不再局限于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后时间,还将融入到学生高职三年的全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本课程的思政活动反馈较好,且主动积极撰写实践感想,并参与实践活动考评反馈调查,不少学生对今后的课程实践活动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

通过收集学生的实践感想与调查问卷,运用ROSTCM6.0工具进行文本元素挖掘分析,从中发现学生的感想中关于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爱国奉献、创新创业、艰苦奋斗等思政内容的词汇出现频次较高(见表2),基本达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但也从中发现关于法律意识及社会责任的内容出现频次不高,在日后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可以逐步提升对这部分内容的实践覆盖,更为全面地考核和提升学生的思政整体素质。

表2 实践感想及问卷调查部分思政元素文本挖掘频次表

4 结语

“三核联动”的课程思政体系在《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上的运用有效帮助了师生在课程思政领域的“真实落地”,尤其是在“1+N”的实践活动中真实体验了会计工作的严谨认真、诚信守则,同时也感受到企业的家国情怀以及爱国为民、奉献社会的决心,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质水平。会计职业教育改革还有诸多提升的空间,该课程体系还有待进行更多的教学创新设计,实现各类财务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帮助学生培养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同时实现价值的正确引领,以此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猜你喜欢
基础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