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问题探讨

2022-07-11 14:49金石梅于茂春韩承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育人

金石梅 于茂春 韩承军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各个高校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开展的要求。德育在高校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一词逐渐成为高校课程建设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角度出发,探究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将课程思政在本专业更好地建设与开展;分析开展的必要性与现阶段存在的困难,并提出适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模式图,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019-03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德育成了与专业课程培育并重的一项教育任务。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德育贯穿始终,并能做到不生硬地逐渐渗入日常课程成了各个高校教师不断探索的新课题。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卓越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育。

一、基本理念

(一)“三全育人”

2017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进一步深化、扩展和升华了“三全育人”的内涵。教育部也印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时代内涵和明确要求。“三全育人”的理念核心在“全”字。所谓“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应参与到教学中去,实现各个岗位、各个要素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是指将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学生生活成长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指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通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联动。

在本文中全员是指任职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全体员工,为育人的人员要素;全过程是指从学生入学直到学生毕业为止,贯穿本专业学生全部的大学学习生涯,为育人时间要素;全方位是指依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育人的空间要素。

(二)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提出了各个专业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因此,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本文主要探究如何使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教育教学同向同行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分析

(一)在校师范生教师情怀匮乏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培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对口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培养规划中最首要的就是为全国各地中小学培育和输送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但通过在与本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本专业的本科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不高,且由于所在地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也不够,学生对信息技术存在“不重要”等固有观念,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不想从事教师工作。在教育实习环节中会出现自由散漫、不尊重教師职业的现象。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学生的教师情怀匮乏。因此,有必要在日常的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入优秀教师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并将该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思政的一大重要内容。

(二)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犯罪、信息安全意识较低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犯罪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网络犯罪现在为发生频率最高的犯罪。据统计网络犯罪近3/4的被告年龄为20岁至40岁之间,且目前网络诈骗的手段复杂,不乏高科技犯罪的情况。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每天都在和计算机、网络、新媒体技术打交道,他们掌握着前沿的媒体技术,因此在日常的课程中必须不断渗透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三)理科学生的思政知识相对匮乏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均为理科生,而理科生在高中阶段对政治科目的学习相对不足,在大学阶段思政课程的学习也不够认真,大多抱着“反正不是专业课,能过就行”的思想和态度进行学习。因此,本专业学生的思政知识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较为匮乏,对于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此,有必要准确地、有针对性地将思政知识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知识。同时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学生从事教师行业,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样有助于学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

三、教育技术学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困难分析

(一)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

教育技术学专业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可能会导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课程思政建设投入大量的精力。且本专业教师多为理工科背景的教师,所以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这些原因均会使教师对课程思政缺乏很强的意识。

(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时教学方法单一,只是一味地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思政知识,讲空虚的大道理,没有结合课程特点、实际情况进行育人。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能真正达到课程思政的

目的。

(三)本专业尚未建构起完整的课程思政培养体系

本专业没有完整的课程思政培养体系,每个教师都传授自己认为的思想政治知识,每个教师都按照自己认为的方法进行德育培养。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很混乱、没有章法,学生很难自己去梳理其中的规律。同时也出现各部分知识相脱节的情况,致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系统的德育培养。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教育技术学课程思政模式探究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本专业想要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觉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水平又怎样去教学生呢?教师没有正确的“三观”,又怎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呢?教师没有强烈的科技创新精神,就不会具备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作为教师,只有自身的能力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因此,探究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模式,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得到一定提升之后,要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意识。教师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设计阶段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教授的课程中。教师可定期开展交流会议,交流在一段时间内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交流育人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与水平,多交流、多体会、多反思,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优秀教师。

(二)制定符合本专业特色的课程育人培养模式

通过对本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进行课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结合现阶段进行课程思政存在的困难和“三全育人”理念,制定了适合教育技术学的课程思政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首先,本模式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中“全员育人”理念,要求本专业全体教师和学生均参与到课程思政的育人团队中来。学生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引导者,在平时的学习、科研、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进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培养,这样则会避免在课程思政中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例如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是十分严谨的,只要一个字符打错将致使程序无法运行。在教授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成为一名严谨的人。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程序的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鼓励学生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进行传承与发扬。

其次,“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过程育人”。从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离开学校为止,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一直贯穿于学生的四年大学学习生涯。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本专业主要为全国各地中小学输送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进行课程思政,更能全面且充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素养等。

最后,“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方位育人”。本专业课程主要由理论基础课程、技能提升课程以及实践实习三个环节构成。教师要使课程思政建设紧密围绕这三个环节,在理论基础课程环节讲授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理念。同时对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理论素养以及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技能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时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进行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练习时加入思政元素,例如在学生练习Excel知识时,数据的样本是国家每年的GDP增长值,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整合知识进行掌握,还能感受到国家经济实力正在逐年提高,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培养学生高度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的实践实习环节,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引导学生以“立德树人”作为实习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利用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

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将多媒体教学元素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中去。可结合课程需求,设置多媒体思政优秀课件评比活动,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与课件制作技术有效融合;或者举办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微课制作大赛,以微课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或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有关如何培育正确价值观的网络课程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五、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而是应该探究合理的方式方法将课程思政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中,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探究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教育技術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探究合适的育人模式,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2]梁伟,马俊,梅旭成.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36-38.

[3] 高雪冬,田晓勇,谷露芳. “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贯彻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20(14).

[4]马喜宁.“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探析[J].法制博览, 2020(19).

[5]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新教育,2020(19):32.

[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8]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9]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