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文学课程教学实践

2022-07-11 14:49郑丽萍张新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水文环境课程

郑丽萍 张新霞

[摘           要]  环境水文学是面向非水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全校稳定型通识教育公选课,主要适用于科学技术类本科专业,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水文、环境与人类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课程具有综合性强、时代性强、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确定课堂的教学方法,强调解决地表水污染的方式和途径。

[关    键   词]  环境水文学;通识教育;公选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151-03

环境水文学是面向非水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全校稳定型通识教育公选课,主要适用于科学技术类本科专业,是环境科学与水文科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水文、环境与人类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具有灵活性、适用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本文结合课程体系特色,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是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环境科学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本课程主要研究河流、湖泊、水库、港湾、近海水域水文条件与污染状况的关系及其对水域水质的影响[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水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方法和发展动态,并进行环境和水文学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熟悉水文资料的收集、传输、整理、存储、检索等过程中自动化的实现手段、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水平和趋势,并为今后从事水文信息采集、水文数据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生產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内容丰富,教学难度较大。主要教学目标包括:初步掌握水文的概念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因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引起水文情势的变化等造成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环境水文学的初步形成并逐步发展。学生掌握全面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掌握天然水体水环境特征与人为水环境的水文效应及脆弱环境区水文效应评价技术和方法[2]。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一些河口、海区、海湾、内海和局部海域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排入近海,鱼群大量死亡,生物种类减少,严重影响我国近海生态环境。

非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专业背景复杂,所以环境水文学作为一门通识教育公选课,主要阐述以下问题:(1)不同水文系统、水文现象成因及变化规律。(2)水文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水文情势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即水文要素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3-4];环境变化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阐述环境水、灾害水的成因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运用正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观来研究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水环境灾害预防控制等相关问题[5]。具体章节内容见表1(见文末)。

二、教学思考

学生主动性较差、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讲课不听、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32学时。根据环境水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不断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精心改进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视觉认知。[6]

(二)优化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随着学科发展和实际工作发展,结合水环境现状,删除实际生活中不常用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将教师科研团队研究课题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章节安排。结合学校及学院特色,适度增加煤矿地下水化学知识,探讨矿区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针对现今水环境污染严重现象及水土流失问题,制定污染防治规划策略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如水库大坝工程及灌溉工程等对水文环境产生的影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巩固学生水文及水环境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理论学习及科研创新能力[7]。几年来,学生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横向课题等30余项。

(三)拓宽教学手段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传授世界水环境及中国水环境问题典型案例。用生动的描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要研究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水中发生混合、稀释、扩散、沉降等物理变化及相伴生的分解、转化、生物吸收等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6]。如河西走廊三大河系之一石洋河流域,近30年来上游不断兴建水库,导致河流补给地下水量减少,天然溢出量不断衰减,河流下游径流衰竭,水质变咸。

(四)互动式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和学生讨论等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互动合作,扩展学生知识面。充分利用有效的电子信息资源,使学生开阔思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专门建立了一个QQ群及微信,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与学信息的随时交流、答疑及讨论。

(五)注重授课方式

公选课开课以来,各个年级及专业都有学生选课只是为求总学分达标,第一次及最后一次上课学生考勤全部签到。学生知道考核方式之后,就以签到为主,在教室做其他专业课作业或复习考试,考勤签到后早退或玩手机游戏。以2020—2021年第2学期为例,“环境水文学”总选课人数120位,大一学生27位,大二学生91位,大三学生2位,学生只为高分或者及格。教师改变策略,进行随机点名,把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学生出勤率增加。

(六)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

教师创建本课程在线课堂,将课程资源导入在线课堂资料中,课程资源及课堂测验根据教学进度课后导入发布。第一节上课时,学生通过微信扫码加入在线课堂,之后用手机或电脑进行教室现场同步或异地交流学习。因本门课为公选课,安排在晚上9~10节,易因多种因素导致学生不能正常上课,可以在课中或课后参与其中,对于感兴趣及不懂的问题,自主课后观看直播录像。

(七)进一步加强学生自学环节

针对学生不认真听课的问题,在每学期第一节上课时,老师和学生说明课程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关于环境水污染与环境水保护等相关课件,上课时学生讲、老师听,时间不限,可提高学生总评成绩。以2021—2022年第1学期为例,116位学生选课,共有23位学生讲课,一名大二学生讲述题名为“海水的性质和运动”PPT,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航行、生物的影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文并茂,共讲述30分钟,其他学生鼓掌欢迎。鼓励学生上台演讲,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消化;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八)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基于以上考虑,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本课程考核为考查方式。采用平时考核和结课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40%,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占比10%)、作业情况(占比20%)、课堂表现情况(占比10%)等,由同学和老师共同评定成绩;课程结课考核为期末论文,成绩占比60%,由老师评定成绩。布置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应结合课程进度布置环境水文资料整编任务,避免直接从教材上抄到答案的简答题;作业应尽量全部批改,并及时进行作业讲评。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文献,提交一篇综合性的手写结课论文。要求学生完成,对有创新性的观点给予鼓励,在考核的结果中有所体现。对于论文,部分学生课上或私下和老师交流,是否交打印论文就行,老师明确说明,打印论文总评成绩不及格。论文避免复制粘貼或抄袭,题目自拟,题材可提出实例某河污染问题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部分可行性意见及建议。论文等级详见表2(见文末)。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水文学是面向非水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全校稳定型通识教育公选课。主要适用于科学技术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及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除了选课动机、授课方式,还与课程考核方式有关。锻炼大学生写小论文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各个专业大学生交流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教学质量。强调抓好解决地表水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及时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韩志伟.《环境水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7):138-139.

[2]罗昊.环境水文学研究进展综述[J].珠江现代建设,2015(1):18-22.

[3]陈俊合,江涛,陈建耀.环境水文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张仁铎.环境水文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5]芮孝芳.环境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前景[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90,10(1):95-99.

[6]陈丽霞.“环境水文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8(2):136-137.

[7]董玉云,何文社,季日臣,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水文学”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7):117-118.

[8]孙西朝,孙璐璐.高校公共选修课在线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4(2):41-46.

[9]刘恩涛,林卫兵.《海洋科学导论》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8):177-17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水文环境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互联网技术在水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环境清洁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漫观环境
水文档案的特点作用与管理分析
自行车的发明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