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提升路径浅探

2022-07-11 14:49何雁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教育

何雁敏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具有育人、创造、评价的功能,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存在的体系化不健全、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协同联动和时代性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劳动教育的路径、内容、评价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160-03

一、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劳动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劳动思想的理论源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对劳动的定义,所谓劳动,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辞海》将“劳动教育”归为德育的内容之一。《教育大辞典》指出,劳动教育即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勞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精神,积累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在系统的劳动知识学习外,组织日常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动手锻炼中接受教育和实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劳动教育的功能性

劳动教育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

(一)劳动的育人功能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劳动让学生勤于锻炼,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劳动技能,从而独立地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价值取向,目前物欲横流、艰苦奋斗精神蜕化、攀比浮华、不劳而获的思想也在侵蚀青年人的思想,通过在劳动中接受锻炼,从而能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明白劳动光荣、勤劳最美的道理,自觉同一切安逸享乐的思想划清界限;劳动是培养青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途径,劳动让学生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在劳动中感受艰苦奋斗创造价值的道理,用劳动精神涵养学生的精神内核,树立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劳动也是开发大脑、启迪智慧的源泉,通过体力劳动开发智力,通过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了观察、思考、分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劳动的创造功能

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源泉。劳动创造价值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来说,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生活、社会关系,劳动也创造了价值,创造了美。另一方面劳动造就了“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创造基石,劳动结合教育是改造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信息和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劳动不仅对体力和脑力提出了高要求,也更加注重创造性,因此劳动对提升青年人创造力、提升新技能、促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三)劳动的评价功能

劳动教育的评价深刻影响着劳动教育的改革和质量提升,劳动评价对劳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预测和诊断作用,为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劳动的过程评价,是从多方位、多角度做好劳动实践的监测,从静态、量化的评价过渡到动态,从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锻炼到劳动产品的评价,劳动教育发挥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德育、智力、体育、美育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体系化构建不全面

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劳动讲座和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劳动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劳动教育尚未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导致劳动育人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三是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没有全面和差异化设置,理论教学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年级、专业、心理特征等做差异化、阶梯式的教学,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较低;四是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形式单一、渠道单一,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活动,劳动教育缺乏感染力,学生的获得感和提升感明显降低;五是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没有将自评与他评、定性和定量、集体和个人、过程和结果、普及性和创造性评价结合起来,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劳动的导向和诊断作用。

(二)大学生劳动观念淡漠

大学生普遍存在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和服务业逐渐成为大趋势,导致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动手能力缺乏,自理能力欠缺,艰苦奋斗精神蜕化,功利主义严重。在某些腐朽价值观的冲击下,学生容易出现急功近利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没有体会劳动的艰辛,不能尊重珍惜劳动成果,也缺乏了感恩意识,导致价值观念扭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劳动教育缺乏协同联动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不高,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没有融入思政课程中,课程教化作用不明显;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度不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课程开设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课程内容不全面,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劳动实践方式单一,理论和实践教育严重脱节;产学研、校企联合培养的深度不够,没有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充分调研,导致劳动技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劳动教育没有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四)劳动教育缺乏时代性

主要是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随着网络信息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渠道提出了新挑战。新时代下,一些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络等虚拟世界,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不能从虚拟世界的享乐中走向现实生活的奋斗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劳动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因材施教,导致劳动教育不能落地,感染力不足,育人效果不佳。

四、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

(一)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目标下,加强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四最”价值观,涵养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做出了很多指示,其中,就提到了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劳动被放在了尊重之首,在青年人中树立“劳动幸福观”和“四最”劳动价值观教育,在日常劳动、生产和服务劳动中,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和磨炼意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路径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成为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劳动教育,才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通过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创造美,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五、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培养路径

从培养路径上,将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目标融入思政课的建设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根据社会热点,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认真梳理各门课程中与劳动精神所契合的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增强劳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典型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发挥榜样的力量,提升劳动育人的实效;在劳动的实践育人阶段,要加强对劳动实践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和拓展,带领学生做好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科研调查、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通过走访劳动实践基地和访谈劳模人物,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在勤奋劳动和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二)内容改进

从内容改进上,第一,随着信息时代、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到来,劳动教育的形式已经从重复性劳动慢慢转变为创造性劳动,从单一劳动方式转化为多样化劳动模式。第二,劳动教育应与学生的学科专业相融合,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的实习实训中,加强实践基地见习和田野调查,提升学生专业发展能力,增强实践应用能力,促进知行合一。第三,促进劳动教育的协同性,建立好校企深度合作机制,联合学校学生处、后勤处、教务处、宣传处到团委等部门,乡村进行挂职锻炼,到农村进行产业扶贫,到城镇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到街道办事处做好公益服务,联合地方企业做好校企联合培养,结合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和暑期“三下乡”,将专业技能学以致用。第四,结合地域特征,参观当地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到非遗文化基地、红色革命基地和龙头企业等开展研学活动,兴建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劳动评价

从劳动评价上:第一,对劳动教育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将“知—情—行(意)—评”四位一体的学的过程性评和基于学生满意度的结果性综合评价相结合,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劳动教育的主要维度,从基础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劳动教育环境的优化,到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劳动精神的熏陶。第二,要坚持多方位评价,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反思,同时联合教师、家长、社会团体和同伴共同评价,并将劳动评价结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优评先的要素。第三,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以前以定量评价为主,单纯追求劳动次数,到注重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和劳动次数的综合评价,在评价结果上,要转变评价结果功利化的倾向,把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学生长远发展上。第四,将常态化评价和差异化评价结合起来,将常规化的劳动教育作为一般评价指标,将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作为劳动教育评价的加分项,对教育成果做出更客观、全面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差异化地设置劳动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铁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论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的蕴含[J].教育学报,2018(5).

[2]杨天平,杨力.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对新修订《教育法》中“两个结合”方针的学理性释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1).

[3]刘伟亮,谢红,陈思.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内涵与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20(11).

[4]郭根.勞动教育:价值内涵、实践功能与现实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9(17).

[5]黄诚,何海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精神的育人价值与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