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2-07-16 11:49崔宪举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规律能力

崔宪举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认识新知识,开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学生会在探究中挖掘潜能,理解规律,在把握知识本质的基础上主动质疑,通过发散思维的方式建构知识框架,解决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实践,在体验中提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造性思维 规律 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把握了数学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高阶思维活动。学生会在探究中独立思考,分析规律,通过抽象思考和逻辑分析的方式来灵活应用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的灵活和敏捷性,在主动加工知识中从不同角度发探究,寻找新颖的解题方法和前所未有的解题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融入到課堂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在情境中诱发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情境中学生会感受到好奇,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在猜想中创新。例如在学习《分数》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今天小明过生日,妈妈买了他最爱吃的蛋糕,但是妈妈怕他吃多了甜食牙疼,就告诉他只能吃。小明觉得太少有些不开心,妈妈又说可以吃,小明还是不满足,最后妈妈说可以吃,小明很开心。学生通过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会感受到其实妈妈说到这些分数表示的大小都是一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想到还可以把分数说成是,。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动创新,会在加工中了解分数大小,形成直观性认识,在推理中对分数形成更深刻理解。学生主动思考会了解分数的不同表达方式,在主动加工中理解规律,在积极探究中把握本质,产生学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

二、动手操作,直接感悟体会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通过思考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动手,多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学生在动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主动建构空间图形,在观察和体验中形成深刻认识。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时,学生通过探究会了解到,火车的运动属于平移,风扇的转动属于旋转,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是平移,但是自行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当学生明确了平移和旋转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梯形,让学生通过平移或旋转的方式来进行创造性发挥,设计出具有创意的图形。动手体验和创造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使思维能力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完成了思维能力的创新目标。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创造性发挥,设计不同图案,通过将梯形平移或旋转的方式来设计,建构一个整体完整的团,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和发挥,在主动设计中进行发散思维,在表达中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新颖思维,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动手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大胆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创造性应用平移和旋转的方式来表达,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三、一题多解,引导发散思维

数学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规律。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想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会锻炼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在发散思维中,学生会全面考虑问题,想到多种可能性,避免狭隘思维的形成。例如图图最近在读《哈利波特》这本书,每天读24页,21天就读完了。如果每天读36页,多少天可以读完?思考中,学生会想到可以首先求出一本书有多少页,之后除以每天读的页数,就是读书需要的天数。即24×21÷36。还有的学生想到了也可以计算出36是24的几倍,了解现在一天看的书是原来的几倍,天数上也会减少相应的倍数,即21÷(36÷24)。在采用不同解题方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创新思考和创新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时会产生学习动机,主动建构知识规律,形成客观性认识。学生考虑到了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主动加工知识,活跃思维,提高推理和判断能力。很多试题都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按照不同思路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发散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学生按照不同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会在探究中形成科学认识,通过主动加工和客观分析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问题引导,拓展求异思维

问题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催化加”。教师要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会主动创造,积极加工,在分析中主动质疑,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问题会使学生主动猜想,大胆验证,促进学生在抽象思考和具体分析中解决问题,想到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长方体想要穿上漂亮的衣服,你能帮它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吗?”学生在探究中会想到不同的图案和图形。有的想到用同一种颜色来制作长方体的衣服;有的想到了用条形图案还给它设计衣服;有的想到了用花型图案给它设计衣服,有的学生在长方体上绘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会采用不同方式来设计和构思,在创新思考中活跃思维,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储备,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喜好来设计,在问题的引导下活跃思维,在动手中主动尝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会主动分析问题,开动脑筋,主动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不同的设计方式。在实践过程中表达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设计出新颖的图案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采用一题多解和问题引导的方式会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朝着不同方向思考和探究。学生在探究中主动猜想,通过逻辑思考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通过从多角度分析的方式来活跃思维,实现学生在分析中理解知识,在探究中掌握规律,建构知识框架,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蕊.浅议培养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35-136.

[2]陈茂兰.勤于探究,乐于创造——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2020(02):66.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规律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找规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