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艺术家常宝堃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2022-07-22 07:30鲍震培
曲艺 2022年7期
关键词:曲艺蘑菇天津

1946年,《长春》创刊号发表了一篇文艺散文《麻雀、蝉、蚊吟诗》,写中秋节时3种小动物不知肃杀将至还在夸夸其谈,其中蝉吟诗道“栖身树梢上,嗓音我嘹亮。气死小彩舞,富英亦不让。”文章的作者赫然署名“小蘑菇”,他是一位著名相声演员,吟诗还不忘“现挂”,给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和谭富英“扬蔓”呢。

这“很文艺”的“小蘑菇”,本名叫常宝堃,满族,1922年出生于张桓(张家口),其父常连安,早年富连成科班老生,后因倒嗓改学中国古典戏法。常宝堃5岁跟随父亲撂地变戏法,其活泼可爱又聪明机敏,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当地盛产口蘑,群众给他起个绰号叫“小蘑菇”。“小蘑菇”和常连安撂地“圆粘”①时经常一起使 “小孩哏”,深受观众喜爱。一次,有个听众想逗一逗他,见“小蘑菇”“托边杵”②走到他这儿,故意板着脸说:“没有。”“小蘑菇”一听,立即撩起衣服前襟,拍一拍光溜平坦的小肚皮,大声说:“没有这么大肚子。”周围的人一听,这么小的孩子会现挂抓哏,无不捧腹大笑。

“小蘑菇”常宝堃8岁时随父来天津,9岁时拜相声名家张寿臣为师正式学相声,常连安也成为张寿臣(师承焦德海)的代拉师弟。两年后常宝堃首演于天津北大关海风茶社,其父常连安为之捧哏。后又在山泉茶社、义顺茶社、聚英、小广寒等处演出。台下人缘日渐佳好,每一出台即受欢迎。在“聚英”出演的时候,同台的有于瑞凤、王佩臣、花四宝、赵小福等,阵容颇强。12岁时与其父常连安赴烟台、南京演出,曾在南京“鸣凤”杂耍馆演倒二。攒底的是荣剑尘,倒三的是金万昌,此外还有钟三姑娘(小岚云的姑母)等。常宝堃每一场都要说上两三段,台底下热烈地捧场,报纸上也极为揄扬。③

1935年常氏父子回津,正遇上天津商业电台雄起,两人受邀在天津中华电台、仁昌电台等多家电台演播,每一播音先自报家门,“我——小蘑菇”,自此“小蘑菇”的名字家喻户晓。同时,他还在中原游艺场、平安影院等多处演出。以上可称为他艺术道路上的父子同台演出时期。这一时期,在张寿臣用心传授教导和常连安的精心培养下,常宝堃相声技艺突飞猛进,并初步形成了灵活多变、新颖火炽的相声风格。他的相声天赋被激发出来,比如在电台广播中做广告,他与众不同,其高明之处是把广告和相声揉在了一起。如《八扇屏》的台词:“呸!你敢比莽撞人?那本是一位古人……”他在“呸”的后边加上一句:“我呸你一脸DDT”,接着就把DDT这种杀虫剂的广告报出来了,既完成了播广告的任务,还加强了相声效果。

有人夸常宝堃是天才神童,虽然他天赋异禀,但是他勤学苦练也是出了名的,他每天演出完了还要到师父家“过活”④,有时累得睡着了,但叫醒来继续学。据相声名家常宝华回忆:他大哥每天一大早起来便冲着墙背诵贯口活,练吐词咬字,睡觉前叨咕着台词,走路也想着台词。有一次见他吐沫带血,他一笑置之地说“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⑤他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多个相声段子,而且个个瓷实,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劳动难以想象。

评书艺人连阔如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江湖丛谈》中说到:“最近我在北平常听见天津广播电台播来的各种杂技,最可听的玩意儿是常连安、小蘑菇的相声,一捧一逗,对口相声,又火炽又严,甚为精彩。包袱抖得真响,他二人的艺术太受人欢迎了。”1935年至1949年间,高亭、胜利、百代等唱片公司为常宝堃录制了25张唱片,占了相声演员录制唱片的一半。

自1937年始,改由赵佩如(1914-1973,艺名小龄童)捧哏,在京津两地各中高档杂耍园子演出。“他俩在个头、声音、形象上都那么适衬,往台上一站就好看。常宝堃演起来寓庄于谐,机敏洒脱;赵佩如寓谐于庄,左右逢源。这样旗鼓相当、严丝合缝,倒造就了一种紧凑、热炽、明快、引人入胜的风格。”⑥常赵很快成为一对“火档”。1939年至1944年长期在天津小梨园演出,位列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单弦名家荣剑尘、相声名家张寿臣之后排第四,但当时他只有20岁左右。从1940年开始,兼在天津庆云杂耍馆演出,同年12月起,在庆云除说相声之外,还反串京剧。1943年开始组建“兄弟演藝团”⑦演出笑剧,任主要演员。凡庆云没有攒底的京韵大鼓演员时,他便担任攒底。1942年与赵佩如在天津广播电台特殊电台广播相声,播出了100多段相声。1946年正式组建“兄弟剧团”,演出大量笑剧、京剧反串剧等。常宝堃在十几年的艺术实践中,完成“娃娃红”到“成人红”的过渡,成为舞台相声、广播主持、话剧、相声剧、反串京剧等多栖明星。

常宝堃对口相声代表作有《家庭论》《闹公堂》《戏魔》(《五百出戏名》)《酒迷》《四省话》《改良数来宝》《影迷离婚记》等;群口相声有《扒马褂》《训徒》《小孩语》等,单口相声有《满汉斗》《下江南》等,笑剧以《孝子》《前台与后台》《一碗饭》《笨侦探》《狠》等为著名。

解放后,常宝堃当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以新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创演了《新对联》《新灯谜》《新酒令》《封建婚姻》等新相声作品。他根据传统相声《打灯谜》改编的《新灯谜》生动地表达出他在新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深切感受。作家、天津市文化局局长方纪观看后,当面称赞其在《新灯谜》的创意:“您这一家子工、农、兵、学、商都占全了!”⑧方纪鼓励常宝堃演新说新,为人民服务,为其润色相声《思想改造》,并建议他改用本名,常宝堃欣然接受了。

1950年11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在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和全国人民斗志昂扬的精神感召下,常宝堃迸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很快创作出太平歌词《新王小过年》发表在1950年的报纸上。1951年春节刚过,中央组织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当时并没有给天津任务,是常宝堃主动向上级领导提出参加慰问团的申请,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抗美援朝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我们人人都有责任参加。我虽然不是拿枪的战士,但是我可以用相声去慰问我们最可爱的人,也是间接地打击美帝国主义。”当时天津市领导得知后非常感动,向中央请示后批准了他的请求。1951年3月12日“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启程赴朝,常宝堃担任服务大队的副大队长,同时也是天津中队(第四中队)的队长。

在战场上他不顾个人安危,不避艰险,不顾劳累,为战士们演相声、唱太平歌词,只要战士喜欢,他就演,喜欢听几段,他就演几段,获得广大战士的喜爱。他在防空警报和照明弹中照常演出,并现挂说:“我们得感谢美国鬼子,知道天黑,特意给我们拉照明弹照明。” 不幸的是,常宝堃与弦师程树棠于1951年4月23日归国途中遇敌机轰炸光荣牺牲,距他5月5日的30岁生日还有12天,他还在酝酿新的相声作品《建设新天津》和《英雄颂》(一说《新揣骨相》)等。他的牺牲是中国相声界的一个巨大损失。天津市各界组成治丧委员会,常宝堃被追任为烈士,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51年5月15日至17日,举行了3天的公祭活动。5月18日举行隆重的殡葬仪式。天津市市长黄敬、中国剧协主席田汉亲自执绋,一时万人空巷。张寿臣亲读祭文《长城常程》:“宝堃之死,使我痛不欲生。想他幼年,如在目中,那年尔拜师,年方九龄,处处可爱不可多得的灵童。……朝鲜慰问,为国牺牲,永垂不朽,万古英风!……我要向你学习,师生反作师生。”长歌当哭,万众洒泪。文艺公会组成的仪仗队,高举挽匾、花圈等,高呼“为抗美援朝而死,死的光荣!”“化悲痛为力量!”为了继承烈士的遗愿,成立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常连安任团长。常家儿女化悲愤为力量,在烈士常宝堃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先后有32人参军,成为革命军人。

常宝堃之所以受观众欢迎,除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外,还有他在台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骨气。中国曲协主席陶钝曾论说人民艺术家一定要有气节、有思想和有才华,“常宝堃同志就是一个有气节、有思想、有才华的相声艺术家。”⑨

常宝堃的师父张寿臣为爱国将领张学良、吉鸿昌说过相声,在相声中讽刺日本膏药旗是“眼儿猴”遭到过汉奸的毒打。常宝堃本人也在20世纪40年代表演的“两个半”相声中大胆讽刺揭露日伪统治的黑暗。

所谓“半个”并不是完整的相声,指的是《耍猴兒》这个相声段子里一段现挂的“底”。常宝堃开始耍猴,把赵佩如的脑袋当锣敲:

(动作:扇子打头)

赵佩如:耍猴敲锣,你怎么打我脑袋?

小蘑菇:你的脑袋就是锣啊。

赵佩如:你的锣呢?

小蘑菇:没锣敲了,都献了铜了!

底包袱如炸雷一般,响了,日寇汉奸逼着老百姓献铜铁造枪炮打中国人,民族仇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蘑赵”以相声为人民代言,虽然仅区区几句话,在沦陷区的高压环境中说出来,也是冒着坐班房的危险,结果可想而知,于是第一次遭到逮捕。

第二个是《牙粉袋儿》,这个段子是常宝堃与赵佩如在天津庆云戏院的舞台上说的:

(前略)

甲:“第四次强化治安”涨到八块一袋儿。

乙:嚯!穷人还活得了啊?

甲:他慢慢“强化”,你慢慢熬着呀!“四次强化治安”八块钱一袋面,听说到“第五次强化治安”白面就落到四块钱一袋儿了!

乙:嘿!落一倍的价儿?

甲:不过,袋儿小点儿。

乙:洋面袋儿?

甲:不!牙粉袋儿。

乙:啊!

这段相声痛斥日寇对华北五次“强化治安”造成的艰难生活,讽刺日伪统治造成的物价高涨的社会现实。白面从两块钱一袋涨到八块钱一袋儿,“熬”到第五次“强化治安”之后面粉反而“落价”了,从八块钱一袋落到四块钱一袋了,只不过袋儿小一点儿——“牙粉袋儿”那么大。说得观众哈哈大笑,满场爆发掌声、喝彩声。

这个段子本来是二蘑菇常宝霖和其搭档于俊波演出时的一个“现挂”包袱,当时即遭到了日伪当局的非难。他在给常宝堃的来信中谈及事情经过和“牙粉袋儿”包袱的大致内容。常宝堃基于对日伪统治者的仇恨和对人民疾苦的感同身受,决定再冒一次风险。常宝堃、赵佩如重新创作了《牙粉袋儿》,加入了相声演员时下的艰难生活,也正是沦陷区广大群众的缩影。他俩在台上一捧一逗,以春秋笔法大胆讽刺,勇敢地为人民发声,表演一结束再次被捕。

有了前面两次被捕的经历,常宝堃仍然不惧怕,冒着再次被捕的危险,创演相声《打桥票》,讽刺伪警察盘剥勒索的罪行。“小蘑菇”在“大观园”台上说:“这年头过法国桥都得打票,不打票警察不让车过去……可我说的警察都不在这儿,逢是这种警察都没工夫听相声,现在都在家‘串柜’呢!”赵佩如:“噢,数钱,这一天挣了多少?”警察们横行霸道惯了,听说居然有胆大的艺人编派他们,这还了得!一群伪警察们到场子里滋事,非让常宝堃当着他们的面再说一遍不可,下台就挨了他们一顿毒打。

解放前夕,国民党宣传机关胁迫他编演讽刺共产党和解放军的节目,在大是大非面前常宝堃没有含糊,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会编,就是把我枪崩了,也说不了。”并团结其他艺人集体拒绝,表现了正直艺人刚正不阿的骨气。

孟轲云:“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那个年代,常宝堃所说的大胆而辛辣的讽刺相声节目,传达出曲艺艺人刻骨的民族仇恨和英勇的抗敌精神,以相声的文艺形式做匕首和刀枪,鼓舞了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信心,是曲艺富有人民性和战斗性的写照,成为相声史乃至艺术史上光彩照人的一页。

常宝堃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长期在天津登台演出,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人们称赞他是“在群众之中的演员”,被当时媒体尊称为“蘑君”,凡听到常宝堃相声者,无不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他的个人风格,曲艺理论家薛宝琨的评价是9个字:“常宝堃的相声以会得宽、使得活、活瓷实著称。”⑩“会得宽”,是说他掌握的相声段子多,其擅演的相声有100多个。他的业务水平非常全面,不仅善于“说逗”,“学唱”也毫不逊色。常宝堃是艺术的有心人,他的能耐大,完全是多方学习的结果。

“使得活”,是说他的每一个节目都不是拘泥于原型、一成不变的,往往“一遍拆改一遍新”,打组合拳,凸显节目的精华和他个人的特点。“活瓷实”,是说他的台词、动作,语言的口风和节奏皆极其准确。

民国报刊艺评皆盛赞常宝堃相声即兴能力强,“在台上能随机应变,随时抓哏,而能恰到好处,这一点差不多的人都做不到,也是小蘑菇所以成功的原因。”?即兴表演能力强、善于现挂也是他“使得活”的外在表现。

常宝堃是常派相声的真正创始人、奠基者。他的出现,挑起常氏门风,独显一格,自成体系,向他追艺、求艺、问艺者接踵而至,也因此形成了中国相声界马氏、侯氏、常氏三足鼎立之势。

除了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常宝堃还屡次违反旧约,废除“师徒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他爱徒如子,培养了苏文茂-一代“文哏”名家。

常宝堃相声贵在“不俗厌”,格调清新,又有亲和力。常宝堃常说的一句话是:观众听我的,我听观众的。

侯宝林对常贵田说:“你爸爸太聪明了,他知道观众心里想要什么,要听什么。”?

相声名家李金斗说:“常宝堃先生和赵佩如先生一上场观众就乐、就鼓掌,为什么?因为他们离观众很近,非常贴近老百姓。”?

常宝堃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今天回顾常宝堃的艺术成就和杰出贡献,对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艺术家有着非凡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业精于勤、开动脑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他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坚持文艺为人民的方向,发扬相声的讽刺性、战斗性特点,关注民生疾苦,敢于为人民发声,做“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时代“弄潮儿”。

【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至民国时期京津沪报刊曲艺资料整理研究”(编号21BB029)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曲艺术语,指撂地时招徕观众。

②曲藝术语,杵是钱的意思,过去撂地时用扇子、笸箩绕着场要钱叫“托边杵”。

③佚名:《后起相声杰才小蘑菇访问记》,《游艺画刊》,1941年第3卷7期,第31-32页。

④曲艺术语,师父把作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徒弟。

⑤常宝华:《回忆我的大哥常宝堃》,《常宝堃相声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92页。

⑥连阔如:《江湖丛谈》,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第130页。

⑦《小蘑菇将组兄弟演艺团》,《天声报》,1943年4月29日第4版。由此则材料可知常宝堃、陈亚南等组建的,演出团体最初的名称是“兄弟演艺团”,1946年以后才改名叫“兄弟剧团”,有档案可证,可参见杨仲达《从档案原文看常宝堃和兄弟剧团》,《常氏相声百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⑧陈笑暇:《方纪激赏常宝堃》,《城市快报》,2004年9月22日。

⑨天津曲协编:《常宝堃相声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页。

⑩薛宝琨:《中国的相声·爱国艺术家常宝堃》,百花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72页。

佚名:《小蘑菇技艺总评》,《游艺画刊》,1941年第3卷第7期,第33页。

常贵田:《五“独”俱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

李金斗:《不忘初心 不负前辈》,《常氏相声百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页。

参考文献:

[1]天津曲协编:《常宝堃相声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2]常贵田:《五“独”俱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3]常宝丰口述,鲍震培执笔:《我的父亲常连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4]常宝华口述,张青编著:《常开笑口》,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年。

[5]刘俊杰:《我与恩师苏文茂》,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6]陈笑暇: 《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堃》,《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

[7]陈笑暇:《相声家常宝堃的捧哏艺术》,《中国曲艺论集》,中国曲艺出版社,1984年。

[8]李立山、李智勇:《夸张热情振正声—常氏相声的艺术风格刍议》,《常氏相声百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9]薛宝琨:《中国的相声》(增订本),百花文艺出版社,2015年。

[10]薛宝琨、高玉琮等主编:《相声大词典》,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

[11]倪钟之:《中国相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

[12]佀童强:《常宝堃音响资料概论》,《曲艺》,2018年第7期。

[13]王文玉:《常宝堃烈士牺牲70年祭》,2021年第5期。

[14]烸铂:《叫人欢喜的小蘑菇》,《档案天地》,2014年12期。

[15]杨仲达:《从档案原文看常宝堃和兄弟剧团》,《常氏相声百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16]孙福海:《逗你没商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17]佚名:《小蘑菇技艺总评》,《游艺画刊》,1941年第3卷第7期,第33页。

[18]王宝保:《相声名手小蘑菇印象》,《庸报》1937年3月13日,第11版。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曲艺蘑菇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曲艺泉城》
《天津之眼》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爆图团
蘑菇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