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7-28 03:00汪洋吕寿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肝性脑病血浆

汪洋 吕寿跃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病毒感染、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加重的严重肝损害[1]。患者在出现肝衰竭后病情较为凶险,预后较差,治疗难度大,人工肝血浆置换或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是肝衰竭重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机体内环境,支持脏器功能,促进肝功能好转,争取肝移植机会,挽救患者生命[2]。患者在肝脏严重受损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胆红素升高、ALB下降、NH3升高的表现及肝性脑病的症状[3]。本次研究通过治疗前后PTA、TBiL、ALB、NH3以及肝性脑病症状的变化,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 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9.07±6.03)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03±1.7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52±5.5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3±1.8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个人资料完善;②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0~1期)肝性脑病;③知晓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依从性较差;②凝血功能障碍;③患有恶性肿瘤。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剂量的保肝降黄解氨药物治疗,预约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行血浆置换,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以颈静脉插管或股静脉插管为通路,使用血浆置换设备,通过血浆交换设备抽取患者血液,将血浆分离出来,将新鲜血浆输送至体内,2次/周,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患者只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增加血液滤过治疗,保持血液流速为160~180 ml/min,持续8~10 h/次,1~2次/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治疗后1周,患者肝性脑病症状体征消失表示治疗显效;治疗后1周,患者肝性脑病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表示治疗有效;治疗后1周,患者肝性脑病症状体征无显著改善表示治疗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TBiL、ALB、NH3水平 TBiL、ALB为判定肝功能的指标,PTA为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凝血功能指标,NH3为衡量肝性脑病的指标。

1.4.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皮疹、发热(>38℃)、手足抽搐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TBiL、ALB、NH3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TBiL、ALB、NH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TA、ALB高于对照组,TBiL、NH3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TBiL、ALB、NH3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TBiL、ALB、NH3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020,8(4):252-25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肝脏重症疾病,肝脏解毒功能下降,门体分流、感染等原因导致血液中NH3含量明显增加,进而影响脑细胞正常功能[5-9]。肝性脑病症状的出现提示肝脏功能严重失代偿,病情危重,预后极差[10]。除临床内科用药保肝降黄解氨支持治疗外,人工肝血浆置换或联合血液滤过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机体内环境,清理代谢产物,营养支持各脏器功能,争取肝脏功能改善逆转[11-17]。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能够有效消除内源性及外源性有毒物质,改善凝血功能障碍,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加速肝细胞再生[18-21]。本文通过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血浆置换或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根据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肝性脑病症状及NH3数值的变化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得出更有效安全的人工肝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TA、ALB高于对照组,TBiL、NH3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且联合治疗不增加并发症。

综上所述,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肝脏功能好转,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肝性脑病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肝硬化病人怎么防止肝性脑病?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