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2022-07-28 03:00姜世超崔国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麝香心绞痛

姜世超 崔国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明显增多了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冠心病为慢性不可逆性疾病,可引发心肌梗死、心绞痛,若情况较为严重,需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展开治疗,该疾病临床症状通常以心绞痛常见。目前,针对临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运用硝酸酯类药物展开治疗,但易产生耐药性。尼可地尔在药理性质上具有双重作用,除可使心血管功能改善外,又可促进于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分布的钾离子通道特异性开放,但单取此药进行治疗作用相对有限。依据《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专家共识》观点,对于临床长期传统西药方案治疗但仍有胸痛、胸闷症状的患者,取麝香保心丸联用,可使临床疗效进一步增强[1,2]。本次以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尼可地尔给药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岛市中医医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与《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3]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8.72±1.9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7±1.04)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8.67±1.96)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9±1.0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②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且<90%,未行介入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②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严重感染者;③合并心脏手术史者;④合并语言沟通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即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钙离子拮抗剂、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口服。对照组应用尼可地尔展开治疗:5 mg/次,3次/d,经口服途径给药。观察组采用尼可地尔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尼可地尔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一致;麝香保心丸2丸(22.5 mg/丸)/次,3次/d,经口服途径给药。两组均持续用药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示ST-T改变恢复正常,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结果示ST-T改变明显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减少30%~80%;无效:在治疗后,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指标 即在治疗前后对两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进行观察并比较。

1.4.3 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 即在治疗前后对两组LVEF、LVPWD、LVEDD进行检测并比较。

1.4.4 对比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 即在治疗前后对两组一氧化氮、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

1.4.5 对比两组给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均短于本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指标水平对比()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LVEF、LVPWD、LVE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LVPWD、LVEDD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PWD、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4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一氧化氮、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对比()

表4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在开展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在对冠心病心绞痛展开治疗时以药物口服为主要方案。常用的药物种类也较为多样,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尼可地尔属运用较广泛的一种三磷酸腺苷(ATP)依赖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其与硝酸盐类药物类似,可发挥对血管扩张的作用。尼可地尔通过使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提高,使细胞内分布的钾离子外流增加,进而使钙离子内流减少,促进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此外,其还可促血管平滑肌松弛,使心脏前后负荷最大程度减轻,并对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予以促进,同时可对炎症介质表达起到抑制作用,最终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也较强,可使心室容积、平均动脉压、冠状动脉阻力降低,并可对冠状动脉予以舒张,使纤溶系统改善,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具预防作用,但单一运用患者易有不良反应和耐药问题出现。

中医学将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胸痹”范畴,认为其以痰阻不畅、气虚血瘀等为病机,治疗需益气通心、固本化瘀[4,5]。麝香保心丸由蟾蜍、麝香、肉桂、人参、牛黄、冰片、苏合香组成。其中,蟾蜍、冰片可强心、清热止痛;麝香可消肿、醒神开窍、活血通经;肉桂可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温通经脉、引火归元;人参可补脾益肺、复脉固脱、生津安神、大补元气;牛黄可息风解毒、清心豁痰;苏合香可辟秽、止痛、开窍。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麝香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血压降低,进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可对异丙肾上腺素兴奋心肌细胞作用产生非特异性阻滞[6,7];苏合香脂、冰片、人参总皂苷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并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对冠状动脉血流量恢复具促进作用;牛黄可使心肌收缩力提高;肉桂对冠状动脉痉挛具有效的缓解作用,蟾蜍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8,9]。

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尼可地尔给药基础上取麝香保心丸联用,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均短于本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LVPWD、LVEDD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PWD、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麝香保心丸可促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并对血管壁炎症反应以及炎症介质释放产生有效抑制,进而起到理气止痛、益气强心、活血通络的效果,并可调脂,使粥样硬化斑块保持稳定,并对血管生成予以促进,对心室重构进行抑制,为有效侧支循环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使心肌代谢改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所表现出的异常增殖受到抑制[10,11]。同时,对血管内皮细胞具保护效果,并对血小板聚集产生阻抗,进而为心功能恢复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对预后具改善作用。两组在开展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取麝香保心丸未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改善治疗效果及心绞痛发作状况,增强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血清学指标恢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麝香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ST—T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