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过程中重建与未重建外侧壁的疗效比较

2022-07-28 03:00宗刚方波于燕王文辉应凯丁晓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髋关节

宗刚 方波 于燕 王文辉 应凯 丁晓蕾

股骨粗隆股间骨折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会出现,压痛、肿胀、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一些患者还会由于长期无法正常行走出现压疮及泌尿系统感染[1,2]。现阶段,临床中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为主,这一治疗方式效果较为理想,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但是一些患者在出现外侧壁骨折的情况下若单纯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在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同时采取外侧壁骨折重建能够提升复位稳定性,进一步改善预后[5,6]。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过程中采取外侧壁重建与未重建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9~87岁,平均年龄(73.02±4.76)岁;骨折分型Ⅱ型13例,Ⅲ型10例,Ⅳ型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72.03±4.73)岁;骨折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选择确诊为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排除标准:具有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应激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未重建外侧壁。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股骨近端情况进行检查,使用X光观察患者骨折情况及股骨形态。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铺设消毒巾对患者患处进行消毒,保持患者为平卧位,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在患者臀部下方放置软垫,从而避免患者由于身体僵硬影响手术进行。患者应保持下肢屈曲,患肢保持内收,借助X线辅助展开闭合复位。在粗隆骨上方做手术切口,分离患者皮肤与皮下组织,随后切开筋膜层,对臀中肌钝性分离,将粗隆骨暴露出来,使用棱锥开口器进行扩髓,选择大粗隆顶点前房1/3位置,将导针置入,借助X线检查导针置入情况,保持导针置入深度>15 cm,维持骨折位置,并沿着导针对股骨近端进行扩髓,在近端位置将主钉旋入。在瞄准臂定位后可以借助套筒插入导针,使股骨头和导针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沿着导针展开扩孔,在打入适合的螺旋刀片后即可将其锁定。将远端锁定螺钉打入,避免出现骨折移位,拆除瞄准架后将近端尾帽旋紧。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各层。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重建外侧壁。借助钢丝对其进行捆扎固定,将钢丝跨过大转子与小转子,借助“8”字形对其进行固定,并在前后方进行钻孔,将拉力螺钉拧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7]。③并发症主要包括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疼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会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和行走,降低生活质量,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8,9]。临床中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效果较好,一些患者在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同时也会存在外侧壁骨折,会影响后续手术效果[10-12]。因此临床中对于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同时接受外侧壁重建能否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展开了研究[13-15]。使用外侧壁重建的患者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起到有效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支撑股骨头保证折断区域接触压力增加,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愈后[16-1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同时治疗过程中重建外侧壁能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髋关节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