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区羊肚菌种植栽培技术

2022-07-29 02:15刘琴刘德馨
长江蔬菜 2022年11期
关键词:遮阳网羊肚菌种

刘琴 刘德馨

导读:羊肚菌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羊肚菌种植也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从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方面总结了翠屏区羊肚菌人工种植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羊肚菌不仅因口感鲜美和味道鲜香,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因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多糖等,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胃功能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近年,随着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的攻克,国内很多省市先后引进羊肚菌推广种植,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翠屏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北部,全域有低山、丘陵、槽谷、河谷、平坝五类地貌,平均海拔53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8.7℃,平均年降水量1 143.5 mm。近年来,翠屏区也引进了羊肚菌种植,平均667 m2产量达250 kg,现将翠屏区羊肚菌选地、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 栽植准备

1.1 场地选择

选择水源清洁便利、排水良好、地势平坦、交通便捷,且具有一定保水性的砂壤土或者稍偏砂的未受污染、远离污染源、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宜。此外,还应调查了解土壤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最好选择未使用过除草剂的地块。羊肚菌一般要避免连作。

1.2 设施搭建

翠屏区羊肚菌一般在秋冬季播种,秋冬季最低温度可至5℃以下,羊肚菌越冬需要拱棚保暖,拱棚架上搭遮阳网为羊肚菌提供荫蔽环境。一般搭建简易中型棚便于后期管理,大棚竹竿骨架间距1.1 m,拱棚直径6 m,长20~30 m,距离厢面高2.0~2.2 m(供参考,该规格为推荐尺寸,棚大小可因地制宜设置),视情况在棚两侧及内部增加侧梁柱和支柱加固拱棚,便于抵抗一定的风力。

2 栽植技术

2.1 土壤准备

前茬作物收获后,迅速处理土地里前茬作物残余物、杂草、石块及田边杂草等,并对有病虫害的前茬作物进行深埋等处理。播种前1个月翻耕暴晒土壤20天以上杀菌除虫,播种前1周进行第2次翻耕,翻耕深度在25~35 cm。翻耕前撒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及杀菌消毒,一般每667 m2撒生石灰30~50 kg,视土壤情况可适当增加,使土壤pH值处于6.5~7.5,同时每667 m2施羊肚菌专用有机肥300~500 kg。耙细、耙平土壤,翻耕完成后浇1次透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85%~95%。

播种前土壤开厢,厢宽1.2 m左右,厢沟深20~30 cm,厢沟宽30 cm(仅供参考,可根据地块适当调节),该开厢设置能保障排水通畅。调整厢边减少棱角,厢边无棱角有利于羊肚菌在厢边生长,可充分利用厢面边缘。

2.2 菌种选择与播种

种源是羊肚菌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向安全可靠的生产商购买菌种,且应选择适宜于本地气候、抗性强、产量高、外观佳的菌种。翠屏区一般在11月中旬以后,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下时开始播种。对购买的菌种进行挑选,剔除菌丝少、菌丝杂、颜色杂、有异味等活力弱、被杂菌感染的菌种,用高锰酸钾液对手和器皿进行消毒后,用手将菌种掰成0.5~1.5 cm的小菌块,盛于已消毒的器皿内,后将菌块均匀撒于厢面上,并均匀覆盖2.5 cm厚的细土。每667 m2需要菌种280袋(1.4~1.5 kg/袋)。购买的菌种要置于3~5℃环境下保存,同时取出的备播种用的掰碎菌种要当天用完,不得放到第2天使用,避免菌丝活力下降及感染杂菌。播种后先在棚上覆盖无滴膜,再覆盖3针加密遮阳网。

2.3 田间管理

①营养袋放置 播种1周后,当白色菌丝长满厢面时及时摆放营养袋(又称为外援营养袋,可为羊肚菌生长提供养料,是栽培羊肚菌稳产高产的保障,一般可在羊肚菌菌种生产商处购买),将营养袋一面戳几个小孔或者划开几道口子,摆放时将有开口的一面向下接触地面并压实,便于菌丝吸收营养袋营养。每667 m2摆放2 500~3 000袋,菇体采收前1周,可取掉营养袋。

②菌丝生长期管理 羊肚菌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弱光或者无光,保持土壤湿润及相对空气湿度在70%左右,温度在4~25℃。当土壤缺水时,可适当采用微喷方式补充水分,但不能多。冬季出现低温天气时,应注意防冻,可在棚外加盖第2层遮阳网保暖。根据天气适时通风换气,同时及时清除棚中杂草,避免杂草带入病原菌及与羊肚菌生长抢夺营养。

③催菇管理 一般在菌丝生长38~60天,土壤菌丝充分长满,出现一定菌霜时,在菌丝形成原基前,喷出菇水,浇透土壤,同时适时通风拉大温差(温差可控制在5~8℃),促进羊肚菌菌丝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但气温过低时,不宜浇水催菇。

④出菇期管理 菇体生长阶段应保持棚内土壤湿润,相对空气湿度在保持在80%~90%,温度低于25℃。应本着“宜干勿湿”的原则在幼菇长到3 cm以后适当微喷水分,促进子实体发生,防止已形成的幼菇干枯至死,但喷水时间不宜过长,不得产生积水。菇体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早晚揭开无滴膜透气。菇体适宜生长温度为5~20℃,越冬时注意防冻,严禁棚内温度低于1℃,否则幼菇会冻坏。开春后温度过高时,可在棚上再搭建1层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到遮阳网上,导致黑色遮阳网吸收光热使得棚内温度过高,不利于菇体生长。羊肚菌菇体发育需要散射光,光照弱时可适当卷起覆盖在棚上的遮阳网增加光照。

2.4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大棚内密闭且潮湿,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扩散,造成减产或者绝收,加之用农药直接喷洒防治,会影响羊肚菌的生长及品质,一般忌用此法,会导致羊肚菌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所以羊肚菌田间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一般播种前进行田间、田边整理,同时进行晒田、撒施生石灰等处理,播种后除注意周边环境杀菌除虫及清洁外,还应加强水分及温度管理,避免棚内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及厢面积水,防止羊肚菌发生生理性畸形、腐烂、倒伏及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此外,还可以在棚周围及田边撒施生石灰、搭建防虫网等防止病虫为害[1,2]。

当棚内已经发生病虫害时,要及时清理感染的营养袋及长菌的羊肚菌子实体,并适时将营养袋全部撤出,避免营养袋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杂菌感染。真菌性病害发生时可将生石灰或者草木灰撒施在病灶上及周围,防止病害扩散,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当棚内生长有盘菌、鬼伞等其他真菌时,及时摘除,防止子实体成熟后孢子扩散加重为害[3]。其他常见虫害菌蚊、菌蝇可以用黄板诱杀,跳虫可以利用其喜水的习性,用小盆盛清水诱杀[4,5]。

3 收获及后续贮藏

一般子实体分化形成后生长28~35天,长8~10 cm,菌盖上凹凸纹理充分伸展开时,即可用小型弯刀,于子实体菌柄临近土壤的基部轻轻割下,轻放于篮中完成采摘。注意不要带入杂草及污泥,并将残次品分开放置,避免感染损坏完好的子实体。采收完成后应快速将羊肚菌运送至低温贮藏室中,贮藏室温度设置在3~8℃为宜,在贮藏室中将羊肚菌按照个头、形状、色泽等挑拣分级,并按照下游收购商的要求将子实体分装,同时用冷藏车及时运送至收购商处。有条件的可以烘干后售卖,以便获得更高的收益。

猜你喜欢
遮阳网羊肚菌种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蔬菜遮阳网覆盖的作用、方式和栽培技术
夏季番茄育苗宜选择遮光率20%的白色遮阳网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