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疗愈:线上健身直播中情感满足研究
——以抖音健身用户为例

2022-08-01 03:03常立瑛
传媒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主播媒介情感

常立瑛

在后疫情时代,构建并形成新的全民健身机制,最大程度地恢复全民健身的日常锻炼,成为一个重要命题。《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数据显示,线下健身俱乐部数量下滑11.1%,健身人口增长3.19%,线上健身导致逆差达到14.29%。[1]媒介平台健身直播、线上教学成为代替线下健身房的虚拟健身房。

用户通过媒介实践,健身需求得到满足。不仅获得健康的身体感受,而且在与主播互动和弹幕留言的过程中,弥补物理社交的缺位,伴随着音乐有规律跳动,体验娱乐和游戏参与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受与心理收益。根据与多位访谈者反馈,跟随线上直播健身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身材塑形、减脂减重、缓解日常工作生活压力,综合成一种陪伴式的习惯性情感满足。线上健身传播中产生情绪价值,像一剂良药治愈身心。本文以抖音头部账号为研究阵地,探析线上体育健康传播中的情感满足形成因素,以此挖掘健康传播的心理层次结构,优化传播路径与内容。

一、文献综述

本研究基于情绪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使用与满足角度)、数字媒体实践学说,作为探讨用户使用线上健身直播行为的内在情感满足因素形成以及影响机制的理论基础。

情感是心理范畴的衡量尺度,情绪与情感关系密切,两者英文表达均为emotion,两个词具有通用的合法性。哈洛和斯塔格纳认为无条件的感情反应是情绪产生的根源,后来又认为基本的情绪状态是情感。笛卡尔认为情绪主要有四个作用:(1) 保持适当的活力在体内流动;(2) 使身体为应付在变化的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目的物而做好准备;(3) 使灵魂期待那些我们认为是有用的客体;(4)使这种期待经久不衰。心理与现实关照紧密相连。有许多心身疾病受到情绪(特别是焦虑)的干扰,比如在依赖性和焦虑之间的冲突会引起溃疡,愤怒与焦虑之间的冲突会引起高血压。由此可见,心理与现实关照紧密相连。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是健康生活的核心因素之一,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收益,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2]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传播问题的研究应用中,侧重于个人心理层面的需求与满足。卡尔·罗杰斯认为,人类生而向善,积极主动寻求改善,这种实现的倾向帮助我们完成建构更好的自我。人类的根本动因,只有这种自我实现的倾向作用于自我,才会有行动。以倾听与理解的方式来帮助病人进行疗愈,发现自己的内在体验和价值,个体与他人(也可理解为环境)之间会呈现和谐状态,消除对现实不和谐状态的不安。在传播研究层面,人本主义心理学解释了个体使用媒介进行自我完善与满足某方面需求的行为,强调了内在动因,从心理满足层面带动行为层面。马斯洛理论中的动机理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是人的需求,而非弗洛伊德的性本能。人的选择影响传播效果,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受人本主义影响,卡茨在1959年首次提出使用与满足学说,揭示人们使用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随着后来学者不断对该学说进行深化与演绎,卡茨、格里维奇和赫斯(Hass,1973)从传播媒介和心理功能的文献中,选出35种功能,分为5大类:认知、情感、个人整合、社会整合、舒解压力等需求。波尔斯与考特赖特认为,通过传播可以对11种需求获得满足,其中包括放松、娱乐、忘掉工作或其他头疼的事情、与朋友交往、获知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消磨时光、感觉兴奋、感觉不孤单、满足一种习惯等。 以上两种学说中均有基于对感情满足的相关论述。在人类社会不断变化中,以人本心理学为哲学基础的使用与满足作为开放性学说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随着互联网发展,情感纬度成为数字媒介实践与传统媒介实践中的重要差异,“寄情于媒介” 成为一种显性表征,即使用媒介的过程中产生感情。媒介在输出信息和产生效果时,通常带有不同程度的情感偏向。《互联网空间中的“情感”与诠释社群——理解互联网中的“情感”政治》(2014)一文指出,互联网中的情感表达与形成,诠释网络社群公共性的进路。《从情感研究的起点出发∶去情绪化的情感与媒介效果研究》(2018) 一文探讨情感如何影响媒介效果[3],自国天然(2020)认为媒介符号情感表达的范畴,可以表征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情感元素。[4]

体育健康传播研究领域,《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研究》(2006),以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对比,得出研究结论:适宜的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钟丽萍(2021)对线上体育健身实践进行了系列论述,在宏观与中观上对线上健身产业进行探析与建议,如加大制度政策扶持、完善平台监管体系与主播审核制度、丰富线上健身直播运营方式等。[5]

通过对情绪/人本心理学、媒介实践情感偏向、线上健身研究的梳理发现,心理情感与媒介效果结合下的具体范式,尚未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尝试利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探析线上健身直播中的情感满足因素结构、形成、影响机制,最终给出内容运营实践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线上体育健康传播研究,以抖音APP健身垂直领域头部账号用户为主要阵地,两个账号为:1.活力哥形体健身(249万粉丝,2021年11月数据);2.卡路里老师有氧运动(200.9万粉丝,2021年11月数据),两个账号内容为健身操直播课程。线上健身对运动器械和场地要求较低,健身操是主流教学内容。 用户通过视频作品和直播弹幕点赞、留言、转发互动,表达自己的喜好、心声、需求、锻炼效果。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可作为第一手线上健身直播用户情感满足研究的基础编码资料。

(一)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扎根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强调从材料中提升理论。通过大量的信息采集,在现象中进行编码提取,抽象相关理论概念。[6]本文首先对线上健身直播用户进行调查问卷,接着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次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与饱和度检验,最后建构出线上健身直播情感满足形成因素模型。

(二)资料收集

本文通过案例账号健身视频作品粉丝留言区、用户填写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础信息和开放式问答)两个途径进行收集研究资料。 粉丝留言区作为相对更加开放的资料信息来源,具有良好的现场还原性与话题广泛性,作为观察后获得的编码材料,能够有效补充编码资料。

调查问卷部分,受访者用户一共36人,均有过参与线上健身直播锻炼的经历,所在地主要为湖北、河南、湖南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如武汉、郑州、长沙等城市。其中男性16人(44.44%),女性20人(55.56%);未婚21人(53.33%),已婚15人(46.67%);专科及以下6人(16.67%),本科21人(58.33%),研究生及以上9 人 (25%);18-26 岁6 人(16.67%),26-30岁15人(41.67%),30-40岁9人(25%),40-60岁6人(16.67%);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人(50%),学生6人(16.67%),自由职业者及其他12人(33.33%);对身材的自我评价中,比较肥胖18人(50%),局部肥胖9人(25%),身材标准9人(25%);关注抖音健身主播账户的人数中,1-2个18人(50%),3-5个15人(41.67%),6个及以上3人(8.33%)。由上可见,本次调查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教育层次相对均衡,职业特征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其次是学生和自由职业者,符合社会结构规律,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经过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一共得到有效材料约3万字。

开放式问答采用非标准化的方式,围绕11个线上健身直播使用问题进行展开,受访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填写,以便了解更多真实的想法和观点。

(三)开放性编码和主轴性编码

对收集上来的留言话语文本和调查问卷资料进行初步处理,使用Nvivo软件对调查文本资料进行主题的概念和范畴化分析,且用相同方式对对照组10人的调查问卷进行处理,后期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在初始概念中保留大部分受访者的原话和词语,围绕主题,对材料进行仔细研读、分析、归纳、进行节点编码,结果详见表1。接着,对相近含义或者表达相近节点的进行合并、优化名称,获得56个初始概念(A1-A56)。根据初始概念的关联度,进一步提炼,归纳出14个范畴(B1-B14),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不断比较的方法,将近似编码链接在一起,提取5个主范畴(C1-C5),以揭示主题词提取的合理性以及主题词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范畴为线上健康传播情感满足研究结构模型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详见表2。

表1 线上健身直播用户访谈及留言资料部分摘要

表2 开放性与主轴性编码结果

(四)选择性编码

数据分析的最后阶段为选择性编码,通过整合和凝练,在所有命名的概念类属中,觉悟出一个核心类属(core category), 通过译码范式模型链接主要概念类属与次概念类属,最终形成新的理论结构模型。 本次研究中,对5个主范畴进一步提炼,确定“情感满足”结构机制这一核心范畴,使情感满足能够表征用户线上健身媒介实践效果和内在动机。 线上体育健身传播中情感满足分为五个结构机制,即社交沟通满足、健身运动满足、游戏娱乐满足、群体归属满足、心理减压满足。前三个满足是物质性的,后两个是精神性的,物质性决定精神性,精神性又反作用于物质性,因此,5个满足纬度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建构与被影响,它们共同建构线上体育健身传播中情感满足。

不同于健康传播中经典范式——知、信、行,情感满足改变了健康传播的路径,媒介具身化建构了“心”的场景式传播,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转变,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健康、社交、情绪、娱乐、群体归属),情感满足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社会文化之间搭建桥梁。 在本次研究中,还揭示了媒介效果和媒介需求的重叠属性,在健康传播效果的反馈中改变曾经的延迟满足,用户能够即时感受到健康运动的益处,在情感满足中得到了表征,亦增加了健康行为的黏性。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

对另外收集到的10份调查问卷进行相同的编码分析,进行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没有出现新的范畴和概念,即这10份材料没有再产生新的理论见解,不能再揭示核心理论新的属性,符合理论饱和度检验原则,理论架构达到来饱和状态。

(六)模型构建

感情过程靠着影响选择而发挥作用,它可以激活诱发、行为、行为是否应继续发展。情感满足作为一种情绪,是媒介使用的动力和传播效果。5个满足因素建构情感满足的结构机制,社交沟通、运动健身、游戏娱乐是媒介使用的基础满足,具有外在的物质性的,群体归属和心理减压建立在前3个满足的基础之上,具有内在的精神性,内外两个层次互相影响作用,共同形成线上体育健康传播中情感满足的结构机制。据此构建理论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线上体育健康传播中情感满足的结构机制理论架构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一)社交沟通满足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著名命题,出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人是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即为我的、自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物。 人具有社交需求,为了满足生理的、社交的、认同的和实际的需求进行面对面沟通或者媒介沟通。在线上体育健康传播中,用户在抖音直播平台上得到社交沟通满足,主要由3种媒介效果构成——社交互动、知识传播、信息沟通。

粉丝用文字进行留言与主播互动,主播进行话语回复,形成社会交往互动,能够使知识和信息进行传播。主播在直播间会进行议题设置,向粉丝提出问题,粉丝回答问题,保持直播间热度,粉丝的声音被“听见”,受到了尊重与平等对待,形成良好的社交体验。用户可以在留言板上看到其他用户的信息,粉丝群留言互动,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沟通。主播会一边锻炼一边阅读用户留言,营造出热闹的健身交流公共领域,消除个人的孤独感。除了与用户沟通之外,主播还会进行健身知识的科普讲解,比如减肥原理、标准身材的标准界定、分享科学减肥食谱。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健康传播形式,因为在社交互动和信息沟通中,群体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基础,主播的形象常常作为一种“体育健身”的意见领袖,说服效果良好。随着我国居民知识水平的逐渐提升,用户更容易对理性信息产生信任与需求。因此,在线上体育健康传播中,主播的议题设置能力、健身训练的专业知识、营造良好沟通的媒介环境意识,将非常有力地提升用户的情感满足度,产生内驱力和正向循环,促进线上体育健康传播效果。

(二)健身运动满足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中显示,政府一方面加大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努力建成“15分钟健身圈”,让大众自觉、科学、便利地健身。重点建设小型社区健身中心,这些健身中心能够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多点铺设。线上体育健身的传播,对线下实体健身中心进行了有效补充,能够满足大众日常健身运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健身门槛低,大众打开手机,可以随时进入线上健身房进行锻炼,不需要付费、办理会员卡及其他手续,而且简单易学,就像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一样,在线上健身直播中,所有人都可以进行锻炼;2.运动场地不受限制,线上健身无需特定的物理空间,无需出门,节约时间,没有面对面社交的负担,在家运动非常方便,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调整,更加自由;3.健身功能效果明显,在调查问卷中发现用户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线上健身直播后,身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局部身材有塑形效果,腰围尺寸趋向标准,体重有减重效果,缓解了工作压力带来的亚健康状态,比如肩颈疼痛等;4.运动后身体状态得到改善,线上健身后精神状态变好,身体会产生舒服的感觉,睡眠质量提升,缓解失眠,自我评价提高。

在某种程度上,线上体育健康利用社交媒介传播,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出效果的特征,满足了人类健康运动生活的诉求。在推动体育健康事业发展中,线上健身及其传播命题,可成为新时代全民健身重要理论科研方向和实践执行。

(三)游戏娱乐满足

席勒在《美育简书》中首先提出了艺术源于游戏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游戏的无功利性。游戏是为了释放多余而旺盛的精力,具有冲动的特性,因而也就扬弃了强制,使人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得到自由。 游戏可以调和人身上自然与理性的矛盾,使人处于自由状态,从而达到人性的完满实现。席勒认为,游戏的根本特征在于自由。线上健身直播具有明显的游戏色彩,主要体现在三个角度,首先线上健身直播内容丰富和亲民,多数用户表示非常有趣,不枯燥,可以跟着主播一直坚持到底,背景音乐好听,沉浸在里面,时间很快就过去;其次,具有狭义的娱乐功能,跟着主播进行健身动作,没有严格的规训,线上健身就像是随着音乐的自由舞动;最后,线上健身直播具有狭义的游戏功能,用户在主播的带领和号召下,每天打卡,像是完成任务设定一样,完成打卡就会获得成就感,不同的动作还能让运动保持新鲜感,因此,每次运动就像完成一次游戏挑战。综上,用户在线上健身时,释放了多余的旺盛精力,冲破生活中感性和理性的约束,获得一种自由的状态,建议在线上直播中可设置更多趣味性、专业性、挑战性的环节设置,满足游戏娱乐的心理,促进线上体育健身传播的效果。

(四)群体归属满足

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不同个体按某种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 个体往往通过群体活动达到参加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成员的目的,并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亲情、友情、关心和支持。群体感是人类生存意义的体现之一,毋庸置疑,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人变得越来越孤独。在共同参与一件事情的基础上,进行线上社交互动,媒介的群体归属感满足,消解了一部分孤独感。

良好的群体氛围和认同鼓励构成了群体归属的满足,用户在线上健身时,受到粉丝群体的带动,具体表现为很多人一起运动带来的从众心理与势能——自己也会变得坚持,直播间的粉丝越多,运动起来越会被带动,在群体行动中消除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共同身份属性的营造带来了一种认同鼓励,作为主播的粉丝,拥有共同的标志或者名号,粉丝与粉丝之间也互相被认定为同伴,产生亲切感与鼓励感。群体归属的满足,为粉丝社群共治打下了基础,而体育健身的“社区共治”将成为社交媒介属性中重要的一环。群体归属满足感的营造,从自上而下,到自小而上转变,建议增加线上和线下活动互动,举办一些活动,在活动参与中提升群体凝聚力和归属感,以此助力线上健身传播成效卓著、状态稳定、可持续发展。

(五)心理减压满足

心理压力是个体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个体心理压力是意识的产物,当代人在社会环境下产生各种心理压力,比如两性关系、学习、工作压力、教育子女、经济、养老压力等,心理压力会伴随着持续紧张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如惊慌、害怕、忧愁、愤怒等等。心理压力必然会引起行为反应,或消极逃避或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的特征。

人类感受到的三大压力(身体性、无法得到快感、无法得到他人适当性评价)与大脑前运动区紧密相连,要消除脑压力,需要锻炼多巴胺和血清素,进行韵律运动最少五分钟,脑中的血清素能神经就会被激活,血清素放出量就会增加,心理压力并可得到释放。因此,线上体育健身是积极应对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线上健身的形式一般为健身操,具有良好的韵律性,释放心理压力成为选择打开手机进行线上运动的原始动力,用户会主动选择在忙碌的工作之后,选择运动放松,平衡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一些受访者在调查问卷中表示,跟着手机跳完操,情绪变得稳定,对生活琐事的纠结减弱,对生活变得自信积极。体育健身运动对心理疾病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线上健身直播具有低门槛、私密性、随时进入的开放式特征,用户心理减压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在此基础上,建议健身主播在内容呈现上,与心理学疗愈方案进行结合,对线上健身的内容和沟通话术进行优化,软性植入心理干预,使心理减压效果更佳。

四、结语

“情感满足”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心理尺度,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面,代表对某一种事物满意、感到足够满意,并能够产生愉悦感,线上健身直播中的情感满足具有多元化结构机制,强调社会文化嵌入到心理层面,驱动效果传播,对传统健康传播范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本文通过使用扎根理论研究建构了线上健身直播的情感满足结构机制,该模型由5个主范畴和14个范畴组成,在解释了用户线上健身情感满足概念的同时,对5个主范畴进行了分析,解析了理论本质与现象呈现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提升线上健身直播效果提供了策略性的优化建议,使其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从政策角度,加大线上健身传播的政策扶持力度,联动线下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对健身主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根据线上健身特点进行内容优化、在营造粉丝社群自治上加强引导、切入心理干预内容等。 明确线上健身中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又因情感满足的需求而去使用媒介的结构机制,加大媒介为我所用的效果。由此形成良好的互动,为全民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新的解决路径。本次研究尚未对人口学特征进行深入探析,比如年龄、性别、家庭结构、身材肥胖度等因素,对线上体育健康传播中情感满足的群体特性研究不足,后续研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开展。

猜你喜欢
主播媒介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情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