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下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2022-08-23 07:05于冬梅青岛平度市人民政府同和街道办事处
环球市场 2022年23期
关键词:农户农业生产

于冬梅 青岛平度市人民政府同和街道办事处

一、乡村振兴的概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与乡村都步入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小康村为乡村经济向好向上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逐渐持平,但是若要对乡村发展进行深入了解,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若要有效提高乡村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率,就需要对乡村发展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进行优化处理,进而有效推动乡村经济向好向上发展。为此,我国各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就针对如何解决乡村民生问题进行总结,并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现存问题的处理来优化乡村发展状态,为此,乡村振兴计划就应运而生。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开始结合发展现状制定相应改革计划,例如在管理过程中加大产业帮扶,并在帮扶工作中为农户提供后续产业服务,如农产品销售、农副产品加工等等,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农户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思考,并在工作中对如何有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效率进行总结分析,以保证我国乡村经济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应基础设施合理开展种植养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将乡村文化重视起来,因为在文化的影响下,乡村居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水平,这样更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实,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推动乡村农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最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

(一)有利于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

在当前这一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碍于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很多现代化工艺与技术都无法得到合理应用,这就使得农业经济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农户经济效益。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应用起来,以通过合理的帮扶政策帮助农户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将现代化工艺与技术落实到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户应用现代化技术与工艺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持续下去就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进而为农户经济效益提升带来实质性帮助。

(二)有利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在当前这一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已经无法为农户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调整计划,例如在发展过程中怎样将产业扩大,或是如何有效整合农户土地资源,通过调整优化的方式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应用起来,以保证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时代发展制定相应产业结构,并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最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1 某地产业结构调整前后对比

(三)促使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随着近几年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是一味地消耗人工就会增加成本支出,这就导致农户最终经济效益降低,但是如果不聘请人员进行耕作,就会导致种植与收割时间滞后,不利于农产品质量提升。所以为了降低成本支出,并提升农产品种植与收割效率,就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机械化种植,以通过合理的方式给予农户实质性帮助,进而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帮助。

三、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

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相比,对外联系的渠道和方式相对更少,接收外界信息的速度也比城镇地区更慢,特别是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观念上。因此,虽然在农业种植和生产领域的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但是农业种植和收割机器的普及增长率仍然比较缓慢,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习惯于全部依靠人力来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活动。因此,虽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仍然缺乏先进技术的指导,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成果没有能够真正完全地进入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活动技术系数低,缺乏专业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人才队伍素质仍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项目在全国各地各个乡村的实施,也为乡村引流了很大一部分优秀的人才。人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才会花费大力气在人才回流和培养上。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仍然有大部分人员选择外出,到城镇中就业甚至搬离农村,导致当前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还比较严重。此外,由于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职业技能素养较低,不符合现代化人才的要求。因此,农村地区的人才队伍素养仍待提高,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对人才培养仍然持有较高的关注。

(三)基础设施建设老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道路、中小学校、基层医院等建设速度都比较缓慢。以道路为例,城镇的道路可能需要2~3年逐步分段修缮,而乡村道路可能从修成通车后便一直不会修缮。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老旧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其他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建设,例如交通运输条件较为落后会影响电子商务行业商品运输环节的效率。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老旧的问题也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中同样是放在基础建设部分的重要内容。

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要大力促进我国农村城乡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城乡经济统筹、协调联动发展。这就是对农村社会、经济、政治资源的整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由分散的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同时,当地政府和各级有关财政部门也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农民扶持创业政策,鼓励当地农村居民积极创办一批独具中国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型农村民营企业,以利于充分发挥新型农村民营企业的主体作用,利用企业规模及相关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等多种手段彻底解决当地农村企业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就业困难问题。结合当地区域实际具体情况,调整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提倡当地农村居民积极创办一批独具中国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型农村民营企业,建立当地政府——扶持企业——面向社会“三位一体”的企业帮扶工作模式,为加强乡村民营企业的长期振兴发展扶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加快实现国家乡村企业振兴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落实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逐渐增加投资

加强农村科技产业创新和支持加大对贫困农民的科技投资,是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科技进步和推动农民就业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农业科技投资的创新方面,着重于提高农民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途径,以促进农村科技创新,从而达到农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同时,要以不断提高当地农业研发科技成果生产转化经营效率为主要先决条件,强调农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针对性,确保当地农业研发科技成果与当地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当地农民在实际研发生产中学习应用新一代技术。以高社会经济效益、高质量、高产出的特色农业研发生产经营模式企业为培训中心,加强对高技术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加强特色农业高级技术人员的专业培养,采取专业岗位培训和企业对外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建立专门的技术人才队伍,把一批科学先进的特色农业研发生产管理技术成果应用于具体研发生产之中,大大提高当地农业研发生产经营效率。除了积极引进本地知名的优秀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人才,还可能需要不断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手段来积极培育更多的新一代农民。结合当地的实际农业经济发展条件,有利于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针对特色优势农业研发生产的技术培训,可以随时邀请一批具有一定的农业实际操作理论能力和一定的农业理论知识基础的特色农业生产企业高级技术人员随时到现场实地进行培训指导,以大大提高其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从而为专业农户和个体农户发展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持续发展现代农业

要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快农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使其逐步走向现代化和市场化。与传统的农业发展观念相比,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更多,涉及的范围更广,需要在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将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图2)等完善构建起来,更加高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促使农业生产经营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得到夯实。从长期实际操作上面来看,应尽快推动建立我国现代化生物工业技术体系,充分发挥推进农业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引导带动功能,并将现代农业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产业链条紧密结合管理起来,加速推进农业技术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强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营系统的基础建设,把利用现代科技、农机设备等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关农业部门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积极主动推进民用农业机械技术改造和不断更新民用农机机械设备,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要建立现代经营制度,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经营规模。通过三个系统的衔接和融合,可以很好地推动区域农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加速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图2 农业经营体系

(四)重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首先,立足于崭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科技创新对农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应正确认识科技发展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予以科技创新充分的关注度。通过对地方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科技发展目标,适当加大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寻求科技创新与农业创新的结合点,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充分挖掘农业的市场需求,与科技企业构建合作关系。

其次,做好农业发展宣传工作,让农业科技内容全部进入到农业生产企业中,供企业选择。同时,努力探索新的科技成果,让科技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确保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五)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建设

首先,在农村劳动力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做好农村农业环境改善工作,尽可能出台一些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回乡村。同时留住人才,让城市人口愿意进入农村工作、生活,以此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其次,大力开展农村人口教育培训工作,以地方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着重彰显地方特色,建立新型农民制度和工作团队,引导新型农民能够胜任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重任,并了解新的生产岗位,助力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和升级。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培训要展示出针对性和持续性特点,既要保证培育目标、方向和内容,也要与农业发展需求保持同步,在培训中不断扩充农业发展力量,确定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前行的重点所在。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不容忽视,如农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做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农村群众的个人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经济发展走向新的台阶,改善民众生活。

猜你喜欢
农户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