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局部照射对肺癌癌性疼痛患者疼痛介质及Kolcaba舒适度评分的影响

2022-08-25 02:13杨艳明樊丽萍
安徽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癌性红外线舒适度

刘 茹 杨艳明 樊丽萍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癌性疼痛由恶性肿瘤在人机体组织中生长,而引起痛苦的主观感觉[1]。癌性疼痛患者常难以忍受,尤以夜间明显,是患者最受煎熬的症状,是伴随癌症慢性进行性疼痛的一种[2]。并随着肺癌细胞的逐渐扩散,受侵犯的组织器官越来越多,疼痛也越来越剧烈,对于多数癌症患者而言,疼痛无疑是最痛苦的,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以往的治疗方案中,阿片类镇痛药虽然镇痛效果较好,但因成瘾性、耐药性、毒副反应较重[4]。元花止痛贴通过对患者疼痛部位局部微循环的治疗,并抑制疼痛因子释放,达到止痛的作用[5]。红外线照射主要是通过一种电磁波,可穿过皮肤,使肌肉及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力、消肿镇痛、调节生理机能、促进血液循环等[6]。2种方法哪个效果更好,临床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中药敷贴及红外照射对肺癌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肺癌痛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癌性疼痛诊治指南》[7]诊断标准;②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③年龄18岁以上;④均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性心、肝、脾等脏器疾病者;②对红外线有过敏史者;③患有严重性免疫系统疾病者;④不愿接受研究此项治疗措施或其它原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⑤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

1.2 方法 患者均按照规范进行抗肿瘤治疗,包括明确化疗方案,进行营养支持,感染者抗感染治疗,维持电解质、离子紊乱,必要时可辅助吸氧,积极处理其他并发症。

对照组给予元花止痛贴(批号:210809,200克/瓶)贴敷治疗方式治疗,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嘱患者以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疼痛部位,用生理盐水在贴敷部位清洁,待干,将已制备好的止痛贴直接贴压于疼痛部位。每日1次,贴敷时间每次12~24 h,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患者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可停止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患者止痛贴正确贴敷后,并在贴敷部位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红外线照射距离为30 cm,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估 所有患者治疗后按照WHO数字分级法评定:完全缓解,无痛;部分缓解: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正常;轻度缓解: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还伴有中度疼痛,影响睡眠;无效:疼痛较治疗前无减轻或者加重。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例数/总例数。

1.3.2 疼痛评分所有患者均采用WHO数字分级法评估疼痛程度[8],按照0~10分范围测定,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1.3.3 疼痛介质因子水平测定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采集一次肘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内皮素-1(endothelin,ET-1)、P物质(P substance,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进行检测,按照试剂盒(上海哈灵生物)标准说明均严格执行。

1.3.4 舒适状况测定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Kolcaba-comfort status scale)[9]评价癌痛患者的舒适度情况,该量表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1~4级评分法,评价分数越高代表癌痛患者舒适度越高。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疼痛评分分析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2.3 止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分析 治疗后,试验组止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止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比较

2.4 疼痛介质因子分析 治疗前,两组5-HT、PGE2、SP、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5-HT、PGE2、SP、ET-1水平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疼痛介质因子水平比较

2.5 Kolcaba舒适度评分分析 治疗前,两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Kolcaba舒适度量表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Kolcaba舒适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癌性疼痛是种特殊机制引起的复杂疼痛,癌痛的发生相关因素多因外周传入神经敏化产生的,早期疼痛与致痛物质发生特异性的神经化学反应相关[10]。由于特定细胞能产生此致痛物质,持续刺激破骨细胞导致传入神经敏化后,形成疼痛的进展过程[11],并在很多癌症患者病程中最常见、也是最痛苦的身体感受,癌痛也让患者不断产生焦虑,甚至丧失生活信心,从精神状态及心理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12]。彭娜等[13]研究显示,癌性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为,由特定细胞产生的此物质,持续刺激破骨细胞,导致传入神经的敏化;造成的神经损伤,共同形成了癌性疼痛的进展过程。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红外线局部照射与元花止痛敷贴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与刘密密等[14]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红外线加热后,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敷贴内药物进入体内止痛,从而提高效果。

癌性疼痛是由肿瘤本身直接造成的,恶性肿瘤可使癌细胞扩散到周围的组织,直接侵润到各器官上的痛觉感受器上,并可诱发外周神经病变疼痛及炎性介质释放参与癌痛的产生[15]。炎性介质PGE2可通过提高组织对组织胺、5-HT、SP等致痛因子的敏感性延长,从而增强致痛因子对感觉神经末梢的致痛作用,并且肿瘤细胞产生的PGE2、ET-1和5-HT、SP等疼痛介质,可引起转移性骨痛,肿瘤细胞在骨骼内生长,分泌大量可溶性因子,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引起骨质破坏[16]。杜亚青等[17]研究,红外线局部照射通过皮肤吸收随血液运行,内达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及局部循环,增强酶活性及细胞活力,以起到治疗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红外线照射主要是通过热效应的红外线,在光化学作用下,增强细胞活性,促进物质的代谢及血流速度,从而使药物能迅速被皮肤吸收,经血液循环对全身发生作用,并能降低机体炎性介质,进一步缩短止痛时间[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的5-HT、PGE2、SP、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红外线局部照射与元花止痛贴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与廖天华等[1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联合治疗可以促进药物快速进入机体内,加快止痛的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适状态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身体舒适状态,这与周凤英等[2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中药在镇痛的过程中能帮助解决精神、心理对患者疼痛所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提高患者舒适程度。

综上所述,红外线局部照射与元花止痛贴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疼痛介质因子水平,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舒适状态。本研究还有不足之处,例数样本相对较少,还需进行大样本研究对本文结果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癌性红外线舒适度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癌性爆发性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物品寻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