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脊索瘤的影像诊断
——2022年读片窗(8)

2022-08-25 02:04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状位尾部肿块

王龙胜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6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骶尾部疼痛不适1月余,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近来症状无明显好转。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逆行性遗忘,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胸闷心慌等不适,近期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困难,便时伴疼痛,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体温36.0℃、 脉搏71次/分、 呼吸18次/分、血压144/89 mmHg (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殊,颈软无抵抗,伸屈及旋转活动正常,脊柱及骨盆无畸形,骶尾部压痛及叩痛(+),双侧侧臀部疼痛不适,相应区域皮肤浅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存在末梢血运可。

2 影像检查所见

CT平扫示骶3~5及部分尾椎椎体骨质破坏,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并突向后方椎管内,测其CT值约36 HU,肿块内见残存骨脊及点状钙化影(图1~3)。 MRI平扫示,骶尾部见团块状稍长T1、长T2信号,呈膨胀性改变,向四周突出,肿块内信号欠均匀可见条状短T2信号,累及邻近竖脊肌及梨状肌(图4~6),增强扫描示,肿块呈明显不均匀颗粒状强化。

图1 CT平扫骨窗轴位

图2 CT平扫三维重组冠状位

图3 CT平扫三维重组矢状位

图4 T1WI矢状位

图5 T2WI抑脂矢状位

图6 T2WI轴位

图7 MRI增强轴位

图8 MRI增强矢状位

图9 MRI增强冠状位

3 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

骶骨巨大肿块,自骶3以下骨质被肿瘤侵蚀,双侧达骶髂关节,肿块侵及左侧竖脊肌。镜检见肿瘤组织呈分叶、多结节状,叶间存在厚薄不一的纤维间隔;小叶内可见黏液样基质,基质内可见圆形、多边形或立方状细胞,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空泡,细胞核大小不一,部分为多核细胞,细胞轻度异型,呈条索状、片块状或小团状排列;肿瘤浸润周围纤维脂肪组织、横纹肌组织及骨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结果:CKpan(+),CK19(+),CK8(+),CEA(-),Vimentin(+),S-100(-),EMA(部分+),E-cad(部分+),β-Catenin(+),Ki-67(+,约10%),SOX-10(-)。病理结果:脊索瘤。

4 讨论

脊索瘤 (chordoma)来源于迷走的脊索组织或脊索胚胎残余物,好发于中轴骨如颅底、骶尾骨、脊柱等。病理上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胶状肿块,质地较软,有纤维假包膜, 边界尚清,瘤内可见纤维间隔,可伴有出血、囊变、钙化及骨组织,镜下脊索瘤主要由黏液间质和液滴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常表现 S-100、Kerac tin、EMA、Vimentin阳性、PAS染色阳性。脊索瘤生物学行为是一种低度恶性骨肿瘤,局部侵袭性强,临床容易局部复发,但较少远处转移。脊索瘤治疗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疗等综合治疗。

临床特点:脊索瘤好发于50~60岁中年人,以男性多见,王雷等[1]报道20例脊索瘤患者,其中15例是男性,平均年龄为 56.2岁,本例是66岁男性患者。该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临床症状与其发生部位有关,骶尾部脊索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无诱因下病灶部位疼痛、不适、大小便潴留、周围组织麻木,本例患者出现大小便困难。

影像表现特点:CT及MRI在该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的关系。①骨质破坏:骶尾部不同程度部溶骨性或膨胀性骨质破坏, 其内可见斑片状钙化灶及残存的骨碎片,少数可见反应性骨硬化。②病灶形态及边缘:骨质破坏区被软组织肿块替代,肿瘤多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较清楚,轮廓光整,小的肿块局限于或略膨出于骶尾椎轮廓,骶尾部脊索瘤在发现时往往肿瘤体积已经很大肿块常突入盆腔,并侵犯骶管内硬膜外腔。马永强等[2]报道18例骶尾部脊索瘤,其中15肿块较大突入盆腔、8例侵犯骶管内硬膜外腔。③信号特点:肿瘤在T1W 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与肿块内含有黏液基质和分泌粘液的液滴状肿瘤细胞组成有关,肿块内信号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提示病灶内伴有出血、坏死、囊变、死骨、钙化或纤维间隔。④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度不均匀“颗粒状”渐进强化特点,与肿瘤内含有较多粘液基质有关。

鉴别诊断:①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有原发肿瘤病史,病灶多发,引起多个骨或椎体及附件的溶骨性破坏,骨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缘。②骨巨细胞瘤:多呈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 其内常可见粗大、短小的骨嵴,破坏区呈分房状、皂泡样改变,一般钙化灶、无硬化缘,T2WI上肿块呈等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常明显强化;而脊索瘤骨破坏区内常可见斑片状钙化灶,边缘可见反应性骨硬化,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肿瘤呈中等度不均匀“颗粒状”渐进强化特点,有助于鉴别。③浆细胞瘤:好发于胸椎,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肿块易累及椎管并沿脊膜浸润生长形成“袖套征”压迫脊髓,MRI增强扫描可见“脊膜尾征”。

猜你喜欢
状位尾部肿块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颈椎矢状位参数及其在疾病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海洋大探险
N的最大值是多少?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