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与展望*

2022-09-13 09:00但武刚李玉婷王海福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框架学习者

但武刚 李玉婷 王海福

(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2.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 喀什 844000)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生态不断受到冲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开始[1]。数字时代的高等教育在内容、环境、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高校教师兼具数字公民和培养数字公民的双重身份,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对提高教师数字素养,赋能学习者数字能力,培养富有创新性和批判性的数字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疫情期间教学顺利进行,高校教师积极利用各类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疫情期间教育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教育体系并未做好向大规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教师缺乏必要的ICT能力,尚未充分掌握将技术融入教学的方法。”[2]教师教学国际调查项目TALIS(2020)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国家(地区)中,只有60%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ICT技术辅助教学[3]。我国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调研数据发现,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对教学平台的掌握程度介于“一般”和“熟练”之间[4]。以上报告和数据表明,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存在教师缺乏必要的ICT能力、尚未充分掌握技术融入教学的方法和对现有数字平台技术掌握不熟练等问题。为加快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积极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加快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能力,2021年11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随着各国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应抓住机会,将高等教育系统定位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强劲引擎,重点消除数字化障碍,满足师生数字化需求”[5]。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报告聚焦于将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共和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转化为面向学习者的高质量数字化,提出要重点消除数字化障碍和监测数字化技术[5]。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管理局(ACARA)推出“聚焦数字技术”项目(Digital Technologies in Focus),旨在提高教师数字技术能力和自信[6]。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等文件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前瞻规划。综上所述,面对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国内外政府、教育权威机构对全面提高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能力关注程度逐步提高,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刻不容缓。

本研究在分析梳理国内外政府及教育组织机构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异同点基础上,以《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EuropeanFrameworkfortheDigitalCompetenceofEducators)为参考蓝本,提出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理念、构建原则和构建维度,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对未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进行展望,以期为探索数字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素养内涵进行了界定。数字素养框架最早提出者是以色列学者约拉姆·埃谢特-阿尔卡莱(Y.Eshet-Alkalai),他将数字素养框架分为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7]。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均对数字素养内涵进行界定,认为数字素养是查找、检索数字信息,组织、管理和理解数字信息的技能。国内学者王佑镁等认为数字素养是在一定的历史积淀与实践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先后经过媒介素养、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的发展阶段,是一个综合、动态、开放的概念[8]。李德刚认为数字素养是在掌握一定数字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基础上所拥有的对数字化多媒体语言,背后运作规则和数字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的认知、批判性分析与质疑能力[9]。截至当前,学术界对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框架概念界定尚未统一。本研究认为,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包括对数字教学含义,开发有效、包容和创新的教学策略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地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等。数字素养框架是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地使用数字技术等能力的通用标准体系。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政府、教育组织对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呈现各自特点,本研究分析梳理了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的异同特征,以期厘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共同点

1.以教师视角促成构建

国内外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从教师视角出发,突出强调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引导、协助学生学习,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等内容。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ICT能力框架》各类版本,将教师数字技术能力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三个层次。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涵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6大领域(包括专业化参与域、数字资源域、教学域、学习域、评价域、促进学习者数字能力域)和22种能力,同时提出了教师数字素养进阶发展模型,将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水平细分为A、B、C三类,共6种角色。

国内研究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同样从关注教师视角出发提出具体的构建标准。如张一春等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研究,提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工具与应用、资源与管理、教学与设计、绩效与发展等[10]。陈丽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现状,并提出未来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方案及策略[11]。郭炯等在分析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下,指出智能时代教师应具备技术、教育、社会三个维度的素养,阐释了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框架构建的具体维度[12]。

2.以信息技术充当主线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对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制定呈现出紧随信息技术迭代的典型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框架是动态的,需确保框架构建的时效性,故该组织分别于2007年、2011年、2017年相继发布了《教师ICT能力框架》的所在年度版本。为顺应时代发展,确保相关标准框架的继承和创新,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先后发布了1993版、1997版、2000版、2008版、2017版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国内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研究到对数字素养框架研究的发展过程。如李玉环在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基础上,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的维度分为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等[13]。刘家亮等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视角,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分析框架(又称7D4L框架),并探讨了该框架的应用与发展[14]。杨爽等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提出包括数字技术使用、数字信息管理、数字内容创造、数字社群构建和数字安全能力的评价维度[15]。

3.以创新发展引领未来

教育者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创新[16]。为更好体现数字技术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ISTE 2017版聚焦于引导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创新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等目标。美国《哥伦比亚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框架》的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的能力。

国内学者对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同样注重结合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从教师教学创新视角探讨了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框架的构建。如葛文双等对比分析了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专业教师教学标准和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教师教学通用能力标准,提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框架应从ICT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四个内容维度,以及ICT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应用、深化、创新三个阶段进行构建[17]。王永军借鉴了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17版《教育者标准》,构建了符合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18]。

(二)不同点

1.构建理念各异

使用数字技术的重要目的在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育教学转变为学习者自主学习[4]。国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理念是通过改善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学习者批判性、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最终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ICT能力框架》,以“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效指导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为构建理念。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维度中,设立了专门的促进学习者数字能力域,旨在关注学习者对数字技术的自主创造力。

国内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理念强调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如《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旨在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目标。刘清堂等认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要遵循数字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等[19]。

2.构建维度不同

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维度总体包括意识、知识、应用、伦理安全和专业发展等,但各国又存在着一定差异。国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更为关注教师数字技术应用、伦理安全和专业发展等维度。如美国《哥伦比亚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框架》提出教师应掌握技术、交流、教学、管理和研究五项关键能力,将教师能力分为探索者、综合者和创新者三大纵向水平。西班牙《教师通用数字胜任力框架》将教师数字素养分为信息和数据素养、交流和合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性、问题解决五大素养域。

国内对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维度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对教学总体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能力等。如李玉环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分为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13]。刘家亮等提出7D4L框架构建维度,包括教师对教育的ICT理解能力、课程设计、教学法、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和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等[14]。

综上所述,国内外政府和教育权威机构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聚焦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满足学习者智能学习要求,在遵循技术发展迭代的背景下,强调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方法创新。但因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和信息技术发展程度呈现各自特征,各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在构建理念、构建维度方面也呈现出了一定差别。故制定符合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构建思路,既需汲取国外当前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的经验,也需考虑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面临的实际。当前国内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较多关注教师基本信息意识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并注重探讨通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和专业水平的发展,而对实现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后帮助学习者数字技术能力的发展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借鉴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一级指标基础之上,结合国内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特征,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维度整合为专业素养域、教学素养域和促进学习者域,并在专业素养域中强调教师对数字软件的使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数据应用和分析等基本能力;将教师教学素养域细分为教学资源选用、教学设计、组织和评估的能力;将促进学习者素养域构建为数字学习能力、数字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数据安全意识等方面,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三、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之构建

高校师生作为线上教学资源最大的供应者和学习者之一,其数字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未来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思路需在借鉴国外现有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基础上,紧紧围绕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现状及师生数字素养水平进行构建。本研究选取欧盟教育者数字素养框架结构作为参考,在分析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特征,提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的三大原则,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维度和基本要点。

(一)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理念

面对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国内外政府、教育权威机构对全面提高高校教师数字技术能力关注程度逐步提高,促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是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前提。

1.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要考虑以促进数字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数字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能力。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数字教育生态正在被重塑,这就要求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兼具专业化和数字化的能力,未来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倡导走专业化与数字化的融合之路。

2.以实现教学创新为核心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环境下教学创新是我国“十四五”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之一。高校教师作为推动教学创新的主力军,需具备利用数字技术优化课堂管理和协调各类教学活动的能力,需掌握在线教学设计、数字资源选用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需熟悉利用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能力,如利用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因此,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需要聚焦于提升教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和变革未来教育的能力。

3.以为学生赋能为出发点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秉承的核心理念[20]。利用数字技术为学习者赋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技术作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高阶能力,同时不断提高学生数字素养水平,帮助学生主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故在构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过程中,要坚持以为学习者赋能为出发点,使数字技术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二)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原则

依据数字化时代教育特征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是规范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标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准则。框架的构建要立足于高校教师的长远发展,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个人数字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适应数字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能力。此外,框架的制定需要体现出顶层设计、前瞻眼光和顺应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理念等导向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是一个复杂的标准体系,对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进行科学建构,需要深入分析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要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进行系统设计,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3.针对性原则

框架的构建要针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实际需求。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的特殊群体,呈现出其不同的职业特征。李芒等提出“互联网+”时代高校卓越教师的核心特征包括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更强的职业认同和网络人格魅力[21]。高校教师要掌握适应数字化学科教学的知识和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媒介信息素养和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研究能力,要善于发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其他教师、学生进行沟通等能力。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应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核心特征。

(三)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维度

在前述国内外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本研究聚焦高校教师群体,将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分为专业素养域、教学素养域和促进学习者域三个维度。

专业素养是具备相关特质的,如专业知识、专业伦理、专业判断与决策等能力[22]。数字时代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是数字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教师对数字软件使用、利用数字技术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数据应用和分析等能力。随着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成为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本研究将教学素养域列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核心维度,并具体分为教师对数字资源的选用和创造能力、数字教学设计能力、数字教学组织能力和数字教学评估能力。促进学习者域主要针对教育者对学习者学习的引导,包括数字学习能力、数字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学习者对数据安全的意识。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具体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维度表

1.专业素养域

教师素养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23]。技术的介入进一步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为教师提供适应未来教育的能力[24]。数字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动态和持续的过程,要求教师掌握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提升个人数字技术使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1)数字软件使用能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流。高校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导者和实践者,要能够熟悉各类数字软件及平台的操作流程,如高校教师需具备利用雨课堂、超星、钉钉、ZOOM等数字教学平台熟练开展线上教学或混合教学的能力。

(2)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能力。高校教师需具备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与学习者、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与学习者和家长的沟通,能够充分听取相关意见建议,有效改进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同时,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与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分享和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协作创新教学方法,组建数字素养的教育者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掌握数字教学技能。

(3)数据应用能力。这里的数据应用能力专指数据的教学应用能力,即教师利用数据改进教学的能力,包括应用数据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据进行教学决策的能力和监控教学发展的能力。国内有研究者将教师的数据教学应用能力设置为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之一,并下设二级指标,认为教师数据教学应用能力包括数据探究、交流能力和数据驱动教学决策能力。教师数据应用能力是数字时代高校教师的关键能力,数据驱动教学范式的转变,需要教师具备此项能力。

(4)数据分析能力。随着数据驱动教学范式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利用学生学习数据,科学精准地把握学习状态,进而持续改进教学方式与调整教学内容,是当前教师顺利开展数据驱动教学决策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将教师数据分析能力概括为教师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数字素养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要求教师具备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素养域

切实推进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路径[25]。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能力存在显著差别,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数字时代教师的教学,需掌握从大量纷繁复杂的数字资源中筛选、整合和创造出有价值的数字资源。同时,高校教师同样需掌握数字教学设计能力,一门优质课程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数字时代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数字时代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方法、技巧等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数字资源选用和创造能力。数字时代,在线学习内容数量激增,师生在接触数字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评估和选择的挑战[26]。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具备选择和创造数字资源的能力,使其与教学设计融为一体,数字资源的选用应能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27]。此外,教师推送的数字资源应具有精准性和针对性,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2)数字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课程质量的基础。数字时代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备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设计的能力。有学者指出,为适应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不仅需要技术整合和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需要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设计能力。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需要掌握精准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未来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教师的数字教学设计能力。

(3)数字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组织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处于落脚点[28]。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分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数字时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师生异地分离、利用网络技术媒体开展异地同步或异步教学、教与学的过程被分割成不同阶段但又紧密联系等特征[29]。高校教师需具备结合数字教学组织特征、利用丰富的数字资源、创新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升教师语言组织等能力。

(4)数字教学评估能力。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纵向和横向评价,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现有研究提出未来教学评价方向将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课堂师生语言、行为、情感等进行多模态数据的采集,利用各项数据信息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需在理解教学评价核心要义基础上,掌握利用智能化手段监控学生学习状态的能力。

3.促进学习者域

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需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数字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也更为重视培养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能力,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将“数字公民素养”确定为《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的六大标准之一。日本、丹麦、英国等将编程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进而提升学习者的数字素养[30]。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能力,需要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数字学习能力、数字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者数据安全意识等。

(1)数字学习能力。具备数字学习能力是学习者提高数字素养的必然要求。国内有学者指出影响学习者数字学习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数字环境、数字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高校教师作为数字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数字资源的提供者和数字学习方式的引导者,对学习者数字学习能力的提升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建构需要将促进学习者数字学习能力提升作为重要因素之一。

(2)数字交流与合作能力。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组织的基本特征和活动之一。学习者的交流与合作素养被列为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所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31]。数字化时代,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而是成为主动学习知识的学习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需要学会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高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需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

(3)数据安全意识。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模式也逐渐普及,基于证据的教学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习者学习数据作为精准教学的有力“证据”,是高校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未来精准教学的发展将会采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数据。如何确保学生个人数据安全将是未来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保护意识,但也存在数据管理能力欠缺、网络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32],因此提高学习者的数据安全意识将成为构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需从数字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结合数字素养能力提升目标,在强调高校教师对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基础上,突出教学创新的核心地位,在关注数字时代学习者学习、合作能力和加强学习者对个人数据安全保护意识方面下功夫。

四、未来展望

伴随着人工智能、5G、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探讨新技术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思路,助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需关注的议题。本研究尝试从国内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出发,综合国内外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经验,从构建思路、构建原则和构建维度视角,分析、梳理和制定了符合我国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框架。框架构建结合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注重教师专业提升现状,突出通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帮助学习者实现自身素养发展的目标。故将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划分为专业素养、教学素养和促进学习者三个维度,并分别下设二级素养指标,对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具有适用价值。

未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和修正完善。探索人工智能、元宇宙时代数字空间环境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路径,确保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的实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是未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的关注要点之一。最后,构建符合我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应考虑素养的动态发展性,更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教师数字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框架学习者
框架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