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综合实验

2022-09-23 02:56李清寒杨晓练
山西化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噻唑丁基质谱

李清寒,周 林,杨晓练

(1.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重庆 274399)

引言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是西南民族大学化学类本科生高年级(大学第六学期)必修的实验课程之一。通过2-烯基苯并[d]噻唑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可以使化学类专业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有机合成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有机合成实验中的正确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多种仪器,熟练掌握有机合成中无水、无氧操作技术和有机化合物合成、分析及表征的方法,并让化学类专业学生更能完整、系统地熟悉有机合成的主要步骤及化合物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1-3]。

2-取代苯并[d]噻唑是一类含氮的重要杂环化合物,存在于许多的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分子中。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4]、抗菌[5]、抗糖尿病[6]、消炎[7]等多种生物活性以及药理活性。同时也是制备有机荧光材料和多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因此,2-取代苯并[d]噻唑类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得到了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青睐。目前发展了许多2-取代苯并[d]噻唑类化合物的有效合成方法[8]。在这些制备方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Pd、Ru 等贵金属为催化剂,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等,因此,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优化的地方。

基于相关科研成果,本文设计了适合本科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通过2-巯基苯并[d]噻唑的甲基化反应、炔烃的铝氢化反应、Niegish 偶联反应制备新型的2-烯基苯并[d]噻唑衍生物,并运用NMR 技术、紫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核磁共振谱峰位进行归属。在此综合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熟悉无水、无氧操作,通过综合运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9-11]。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目的与意义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和查阅相关的实验文献,使学生了解实验中的合成路线,熟悉实验中所用药品及试剂的特性,熟悉化合物合成方法、分离纯化技术与分析表征手段;

2)使学生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炔烃的铝氢化反应和Niegish 偶联反应的原理、应用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双排管进行无水、无氧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光谱及质谱分析化合物结构和解析谱图的能力。

1.2 实验原理(见图1)

图1 2-(1-戊烯基)-6-氟苯并噻唑的合成路线

1)亲核取代反应:室温条件下,以三乙胺为碱,2-巯基-6-氟苯并[d]噻唑与碘甲烷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2-甲硫基-6-氟苯并[d]噻唑。

2)加成反应(炔烃铝氢化反应):1-戊炔与二异丁基氢化铝在60 ℃进行叁键的加成反应,得到二异丁基-(1-戊烯基)铝试剂。

3)Neigish 偶联反应:在NiCl2(dppf)和联吡啶催化作用下二异丁基-(1-戊烯基)铝试剂与2-甲硫基-6-氟苯并[d]噻唑进行交叉偶联反应合成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化合物。

4)应用核磁共振仪、紫外光谱及质谱对所合成的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表征。

1.3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3.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溴-4-氟苯胺;乙基黄原酸钾;三氟化铁;2,2′-双(二苯基磷)联苯;二异丁基氢化铝;NiCl2(dppf);联吡啶;碳酸钾;无水硫酸钠;四氢呋喃;石油醚;乙酸乙酯;碘甲烷;三乙胺;二氯甲烷;盐酸;去离子水;薄层色谱硅胶板(TLC Silica gel 60 F254);柱层析硅胶[300 目~400 目(38 μm~48 μm)]。

1.3.2 仪器设备

磁力加热搅拌器;鼓风干燥箱;真空烘箱;双排管;DRX-400 型号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 公司;TU-1950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UPLC of Thermo Q Exactive Focus高分辨率质谱仪;FB224 分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000B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

1.3.3 无水溶剂的制备

无水四氢呋喃:在氮气保护下,向四氢呋喃中加入金属钠,指示剂二苯甲酮。加热回流至溶液呈蓝色,收集储存于分子筛中备用。

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在有氮气保护的回流装置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减压蒸馏,收集储存于分子筛中备用。

2 实验内容

2.1 样品合成

本文通过环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炔烃的铝氢化反应、Niegish 偶联反应合成新型的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衍生物,具体合成路线如图1 所示。合成过程如下:

2.1.1 环化反应——2-巯基-6-氟苯并[d]噻唑的合成[9]

在干燥的备有磁力搅拌子的双口圆底烧瓶中,加入乙基黄原酸钾4.81 g(30 mmol),三氟化铁0.12 g[10%(摩尔分数),1 mmol]、2,2′-双(二苯基磷)联苯0.31 g[5%(摩尔分数),0.5 mmol],用橡胶塞封口。置换氮气3 次,加入1.18 mL(10 mmol)2-溴-4-氟苯胺,3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在110 ℃反应3 h~5 h,T LC 跟踪反应。反应毕,冷却至室温,加入3 mol/L 盐酸20 mL,室温搅拌30 min。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3 次,收集乙酸乙酯层,无水硫酸钠干燥15 min,过滤,滤液减压浓缩,粗产品经硅胶柱纯化[洗脱剂为:V(石油醚)∶V(乙酸乙酯)=3∶1],得目标产物1.2 g,收率65%。

2.1.2 炔烃的铝氢化反应——二异丁基(1-戊烯基)铝试剂的制备[10][见式(1)]

在氩气保护下,将装有磁力搅拌子的Schlenk 反应管置于冰水中,加入正戊炔0.99 mL(10 mmol),再缓慢加入二异丁基氢化铝10 mL(1.0 mol/Lin Hexane,10 mmol)。然后于60℃反应5 h,得0.9 mol/L的烯基铝试剂溶液,放置备用。

2.1.3 亲核取代反应——2-甲硫基-6-氟苯并[d]噻唑的合成[11][见式(2)]

在装有磁力搅拌子的50 mL 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1.12 g(6.0 mmol)2-巯基-6-氟-苯并[d]噻唑,0.44 mL(7.2 mmol)碘甲烷,2.72 mL(18.6 mmol)三乙胺,20 mL 二氯甲烷。加毕,将混合液于室温搅拌4 h,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30mL 水,15 mL 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收集二氯甲烷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5 min。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粗产品经柱层析分离提纯[洗脱剂为:V(石油醚)∶V(乙酸乙酯)=20∶1],得到1.12g 淡黄色固体,收率94%。1H NMR(400 MHz,CDCl3)δ:7.80(q,J=10 Hz,1H),7.44(dd,J=8.0 Hz,1H),7.16~7.11(m,1H),2.78(s,3H).ppm.13C NMR(101 MHz,CDCl3)δ∶167.58,159.87(d,J=243 Hz),150.13,136.23(d,J=11 Hz),112.23(d,J=9.0 Hz),114.48(d,J=24 Hz),107.59(d,J=27 Hz),16.09 ppm。

2.1.4 Neigish 偶联反应——二异丁基(1-戊烯基)铝试剂与2-甲硫基-6-氟-苯并[d]噻唑的偶联反应制备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见式(3)]

在干燥的装有磁力搅拌子的Schlenk 反应管中,加入0.80 g(4.0 mmol)2-甲硫基-6-氟-苯并[d]噻唑、0.11 g [4%(摩尔分数),0.16 mmol]NiCl2(dppf)、0.024 g [4%(摩尔分数),0.16 mmol]联吡啶、0.55 g(4.0 mmol)K2CO3。将反应管置换3 次氩气后,冰浴下加入4 mL 无水四氢呋喃,再缓慢加入8.8 mL(8 mmol)二异丁基(1-戊烯基)铝试剂。加毕,于80 ℃反应5 h,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收集乙酸乙酯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15 min,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粗产品经柱层析分离提纯[m(洗脱剂)∶m(石油醚)∶m(乙酸乙酯)=20∶1∶1],得到淡黄色油状液体0.48 g,收率54%。1H NMR(400 MHz,CDCl3)δ∶7.89-7.86(m,1H),7.49(d,J=5.6 Hz,1H),7.16(t,J=7.7 Hz,1H),6.71-6.69(m,2H),2.32-2.27(m,2H),1.59-1.54(m,2H),0.99(t,J=7.4 Hz,3H)ppm.13C NMR(101 MHz,CDCl3)δ:167.34(d,J=2.9 Hz),160.59(d,J=245.5 Hz),150.39,142.16,135.17,124.67,123.75(d,J=9.3 Hz),114.74(d,J=24.6 Hz),107.82(d,J=26.8 Hz),35.12,21.85,13.85 ppm.HRMS(ESI)m/z calcd for C12H13FNS+(M+H)+222.07472,found 222.07492。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样品NMR 表征

样品表征用Bruker-400 型核磁共振波谱仪,氘代氯仿为溶剂,三甲基硅烷为内标。1H 和13CNMR皆采用30°脉冲角采样,观察频率分别为399.715 MHz和100.518 MHz,谱宽分别为10 000 Hz 和21 894 Hz,脉冲延迟时间分别为7 s 和4.2 s,脉冲序列采用谱仪中标准程序。利用0.4 mL~0.6 mL 的氘代氯仿将分离提纯的样品溶解,然后将其装入核磁管中,利用核磁共振仪检测表征。

2.2.2 样品的紫外吸收

将样品溶于甲醇溶液中,吸收池为1 cm 石英池,狭缝厚度0.15 cm,测定样品的浓度为1×10-5mol/L,室温使用TU-1950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一维核磁共振图谱及解析

在1HNMR 谱图中。图2-1 给出了7 组质子信号峰,包括3 组苯环上的质子峰,图3 中的g 峰δ:7.89~7.86(m,1H)ppm为苯环上h-H;f 峰δ:7.49(d,J=5.6 Hz,1H)ppm为苯环上的k-H;e 峰δ:7.16(t,J=7.7 Hz,1H)ppm为苯环上的i-H;1 组碳碳双键上的质子δ:6.71-6.69(m)ppm为图中的d 峰;2 组亚甲基上的质子δ:2.32~2.27(m)ppm为图中的c峰,1.59~1.54(m)ppm为图中的b 峰;1 组甲基上的质子δ:0.99(t,J=7.4 Hz)ppm为图中的a 峰。通过积分,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结构中有12 个质子,与理论数值一致。

图2-2 中的13CNMR 谱给出了13 组碳信号峰。具体为6 个苯环上的c 峰,图中的j 峰为苯环上与F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即j-C 裂分为两组峰δ:161.87,159.37×10-6耦合常数J=245.5 Hz;图中g 峰δ:150.39 ppm为季碳原子g-C 的信号峰;图中l 峰δ:142.16 ppm为季碳原子l-C 信号峰;图中i 峰δ:114.62~114.86 ppm(d)为叔碳i-C 信号峰,耦合常数J=24.6 Hz;图中双重峰k,δ:107.69-107.95 ppm(d)为叔碳k-C 信号峰,耦合常数J=26.8 Hz;图中双重峰h,δ:123.70-123.80 ppm为叔碳h-C 信号峰,耦合常数J=10 Hz;图中f 峰δ:167.34 ppm为杂环上季碳f-C 信号峰;图中e 峰δ:124.67 ppm和f 峰δ:135.17 ppm 为碳碳双键上的e-C 和d-C 信号峰;图中单峰c δ:35.12 ppm 和单峰b δ:21.85 ppm为亚甲基(CH2)上的c-C 和b-C 的2 组信号峰;图中单峰a δ:13.85 ppm为甲基a-C 信号峰。结合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理论数值一致。

图2 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一维核磁共振图谱

3.2 质谱图谱及解析

下页图3 给出了化合物的高分辨率质谱图谱。化合物2-甲硫基-6-氟苯并[d]噻唑的(M+H)+理论值为222.074 72。在质谱图中出现1 强度为100%、质荷比(m/z)为222.07492 的峰,可归属为2-甲硫基-6-氟苯并[d]噻唑的(M+H)+峰。结合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理论数值一致。

图3 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的质谱

3.3 紫外图谱及解析

下页图4 中,UV-Vis 中225 nm 附近和290 nm附近有较大的吸收峰,其中,225 nm 吸收峰可归属为K 吸收带,属于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中1-戊烯基中碳碳双的吸收信号;290nm 吸收峰可归属为B 吸收带,属于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中苯环的吸收信号。结合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理论数值一致。

图4 2-(1-戊烯基)-6-氟-苯并[d]噻唑的紫外谱

4 结语

该文设计了苯并[d]噻唑衍生物的合成与波谱解析综合实验。具体包括,通过环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炔烃的氢化反应、Niegish 偶联反应合成新的2-烯基苯并[d] 噻唑衍生物,并通过核磁共振一维1HNMR、13CNMR 图谱、质谱和紫外图谱对合成化合物的测试信号进行很好的归属,以及分析证实化合物的结构。本合成实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成果跟进当代化学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符合打造“金课”的要求。实验中引入了一系列的有机合成方法和操作技术。通过该综合实验,学生可以比较完整、系统地了解有机合成的主要步骤与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方法,并且通过分析NMR 谱图和质谱,理解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在有机合成中确定未知物的重要作用。本实验不仅能训练学生无水、无氧操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等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猜你喜欢
噻唑丁基质谱
头孢噻肟钠中2-巯基苯并噻唑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测定
临床医学质谱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研究
关于唑类骨架构建的进展研究
2-丁基-1,2-辛二醇的合成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基于两种质谱技术检测蛋白酶酶切位点的方法
氮掺杂碳纳米管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
三种药剂防控蔬菜根结线虫病试验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水中短链氯化石蜡
若隐若现的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