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9-30 13:54张福隆刘洋帆张亚杰孙丽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机械类吉林应用型

崔 博,张福隆,刘洋帆,张亚杰,孙丽娜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2016 年,各级教育部门开始不断指导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发展转变。[1]近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但与国内外著名重点高校比较,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学科研仪器、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为了提升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地位,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开始制定应用型转型发展规划。[2,3]2017 年2 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举办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4]此次会议着重强调了高等教育工科人才在科技和产业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高等院校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起到支撑作用。

因此本科院校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应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少“双师型”师资力量、教学实验条件不足、工程化实训基地不完善等不足,使得工科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造成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产业学院正是通过高等院校与企业结合各自优势联合创办,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这使得探索产业学院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相似。[5]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办的产业学院首先要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地方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目前,我国正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适应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需做好“知识—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工科人才。而产业学院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有必要针对产业学院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研究。

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旭阳学院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航(国际)航空产业学院为依托,以需求为依据,反向创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能力符合社会的需求,为区域现代化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人才保障,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产品升级、创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以“理论型”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已不再适用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型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创建“基础课+专业课+实训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从而让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6-8]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部分高校从两个方面开展探索[9-11]:一是关于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需要,二是如何建设师资队伍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正着手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互动,全面开展校企战略合作,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等业务,从而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技术培训、职业资格考试、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提升高校教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践体系方案要兼顾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讲理论,又要突出实践性,结合机械类专业性质和特点疏通理论与实践的渠道,让二者联袂演出,穿插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平台建设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够,导致实践平台数量少,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与实际岗位需求脱钩。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

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高效有序运行,校企需要共同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反馈制度。[3]构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健全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是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举措。但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对于学生实践成绩的考评,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同时,一些院校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上往往是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评价效果单一化严重,缺少学生和社会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二、产业学院模式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上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对产业学院模式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体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路线图

(一)构建“534”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开辟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旭阳学院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航(国际)航空产业学院为依托,以“两中心、两主体、三对接”为主线,即以创办符合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产业学院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专业人才为中心,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相关企业为两主体,建立机械类专业链与地方企业产业链相对接、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接、机械类专业学生与企业岗位链对接。构建“534”校企协同育人模式。5 个共建,包括共建机械类专业、共建机械类专业课程、共建械类专业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械类专业实践平台。3 个团队,包括校企机械专业建设团队、校企教学团队、校企技术研发团队,其中通过校企机械专业建设团队,实现“机械类专业链与地方企业产业链对接”;通过校企教学团队,实现“机械类专业学生与企业岗位链对接”,同时编写以企业相关典型生产案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材,实现“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习对接”;通过校企技术研发团队,校企共同面向行业需求开展应用研究。4 个平台,包括校内实训平台、校内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和校外企业实习平台。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创建产业学院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正处于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目前汽车制造业和航空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背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旭阳学院,与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航(国际)航空产业学院。以OBE教育理念为引领,聚焦地方制造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基于产业学院模式创建符合机械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我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需求,面向机械制造业,按照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我校建立了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按照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并根据我校机械学院办学基础和特色,将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加入到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践工作委员会中,参与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案例选取、校内外实习实训等,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2.完善实践平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各自优势,我校逐渐完善了机械类专业校内实训平台、校内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和校外企业实习平台等多平台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平台,让大一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方法,并具备独立设计实验和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练习等基本认知类实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将吉林市孝艺智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引入校园,共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可满足我校机械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既是学生技能实习、教师和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及加工制造的基地,也是一个对社会开放,并为学校和企业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基地。学校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邀请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带动学生创立专业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根据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编写了校外实践教学大纲,部分顶岗实习人员通过课程置换方式达到学分要求,“将课堂搬到企业”,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学校与企业协商建立实习阶段的各种管理体系,并建立考核制度,全程对实习效果进行管理和监督。

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安排机械类专业教师分批到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等业务,并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使教师把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融入实际工作过程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

同时,学校为了打破传统机械类专业封闭的教学体系,目前已逐渐开始以“一课双师”形式进行授课,使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专业课教学内容以典型工程项目案例的形式为主,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无缝对接。我校对长春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的兼职教师按照“管理型”“授课型”“工匠型”进行分类管理,“管理型”兼职教师加入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践工作委员会,参与机械类专业建设工作,“授课型”兼职教师负责基础课和专业课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工匠型”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企业生产实习、实践课程内容。

4.建立多角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为克服学生学习效果单一化问题,学院将按照OBE 教育理念,以提髙学生学习质量为导向,形成“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的多角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改变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强化学生互评和团队合作监督,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引入企业指导教师评分机制,由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指导人员根据学生在企业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直接按比例计入该学期课程总评成绩中。

(三)创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

为确保产业学院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合作企业联合建立了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测和反馈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教育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工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工作管理小组,由学院、专业、学工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组成,对企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学生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学院随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并与企业共同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单独的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各指派一名教师建立双导师制度,并共同承担学生实习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学工部门指派一名教师定期记录学生在企业的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旭阳学院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航(国际)航空产业学院为依托,将OBE理念贯穿于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产出为导向,创建了产业学院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2)完善实践平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4)建立多角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机械类吉林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吉林冬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