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在感染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10-17 01:16李淑婷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肺部病房发生率

李淑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浙江 杭州 310000)

感染科病房收治的患者以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为主,这一类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医源性感染。若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这一并发症,形成交叉感染,不仅会增加原发病的治疗难度,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身心安全造成负面影响。为最大程度消除这一现象的发生,临床主张从护理、管理等方面着手,达到预防肺部感染等医源性感染发生的目的。从感染科病房的医源性感染调查结果可发现,肺部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类型,发生率极高,但危害性极大,可导致患者死亡。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将预防肺部感染设置为目标,通过组合、应用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形成相应的护理方案,通过该护理方案达到预防肺部感染的目的。

1 肺部感染发生原因

1.1 空气污染 感染科病房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病种较复杂,各种抢救设备与抢救仪器比较多,人员流动量较大。为保证治疗效果,感染科病房的清洁消毒力度更强,但因住院患者大多自带病原体,通过呼吸、排泄等多种方式,均可传播病原体,继而导致空气污染,细菌浓度升高,增加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科病房无法时时刻刻监测空气质量,若空气污染发生且医护人员未第一时间发现,则会创造机会让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1.2 自身因素 感染科患者群体比较特殊,原发性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为主,这一类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支气管纤毛的运动能力明显减弱,肺泡弹性有所下降。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发生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疾病,躯体健康水平较差,更容易被病原体侵入,是肺部感染的高发群体。若患者有常年吸烟史、或合并原发性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发生概率还会进一步升高。

1.3 侵入性操作 部分患者因多种原因需进行侵入性操作,比如气管插管、吸痰操作、气管切开等,这些操作增加了支气管和外界接触的时间,导致呼吸道的病原体过滤作用及保护作用下降,细菌可在伴随着口腔分泌物通过声门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在下呼吸道生长繁殖,最终导致肺部感染形成。

2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的作用

2.1 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性护理方案,要求感染科在护理操作前明确肺部感染的诱发原因、影响因素,基于相关调查结果,采用有效措施消除可以规避的诱发原因及影响因素,或采用有效措施最大程度上减轻诱发原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将肺部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在明确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后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所实施护理符合现代医护理念,护理人员可将临床经验、科学理论有效结合,转变为临床护理能力,结合患者的各项原因及因素展开护理服务,护理从被动变成主动,护理效果进一步提升,所以肺部感染的预防力度增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2.2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属于全新护理模式,具有预防性、主动性及科学性特点。该护理方案重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感染科全体护理人员均学习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掌握相关护理措施,明确每一种护理措施的实施原因,将护理措施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联系到一起,进一步提升护理措施的个体化与针对性特点。该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充分掌握科室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基础上,主动了解护理对象的相关情况,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用护理干预解决相应问题,比如导管脱管问题、无菌执行不到位问题、环境管理不到位问题等。在处理这些问题之后,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性提升,发生导管脱管、环境污染以及无菌未落实的概率下降,所以并发症率更小。

2.3 改善护患关系 感染科患者大多伴有负面情绪,对周围一切活动、言语都十分敏感。一旦感觉到护理人员有任何冷淡、不体贴、不主动表现,就会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满,继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导致护患矛盾发生。但在实施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模式从被动模式变成主动模式,服务态度与服务积极性发生较大变化,患者可在这一变化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用心,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理解与任何,还可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为保证护理效果到位,护理人员护理期间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有效沟通交流可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治疗方案、临床护理的准确认知,可让患者以更理性态度看待自身疾病与医疗服务,更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继而和护理人员形成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3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的措施

3.1 原因分析 感染科护士长需协同高年资护士组成小组,结合既往经验、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感染科病房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并将其列出来,通过头脑风暴法明确肺部感染的每一项诱发原因及影响因素。之后在知网及万方等数据库搜索相应核心参考文献,学习文献中的优良护理措施,结合感染科实际情况,适当引入相应护理干预,构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策略。初步拟定策略后交由护理专家审核修改,定稿后在感染科病房执行。

3.2 环境管理 感染科病房必须制定更严格、有效的病房管理制度,严格限制陪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数量的同时,向患者及家属阐明相关原因,获得双方理解与认可。结合病房现状,制定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环境管理方案,明确每日空气消毒次数、通风换气次数,并严格执行。病房需应用湿式清扫方案,应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病房地板及仪器物体表面,2~3次/d,保证擦拭到位、清洁到位。护士还需定时采集空气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评价空气质量,结合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力度,比如增加清洁消毒次数。

3.3 气道管理 需结合患者病情及年龄调节室内温湿度,尽量将温度与湿度控制在18 ℃~22 ℃,50%~70%。若患者气道内有痰液,指导患者侧卧,护理人员定时进行胸部叩击法,帮助患者排除痰液。但在叩击过程中,需规避心脏与乳房等重要部位,手掌形成杯状进行叩击,通过手腕力量,从患者肺部底下进行自下而上与由外朝内的有规律叩击操作,一次持续10 min,通过叩击促使痰液松动,刺激患者排痰。叩击完毕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在坐位状态下深呼吸,身体适当前倾,采用深且缓的腐蚀呼吸,深吸气后噘嘴呼出气体,该过程不要闭气,持续深呼吸数次后,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后持续闭气3~5 s,身体适当前倾,自胸腔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将痰液咳出体外。若患者咳痰无力,或痰液过于黏稠,还可联用雾化稀释、吸痰管辅助咳痰,但吸痰管应用期间需严格控制时间与深度,预防不必要气道损伤。

3.4 用药管理 感染科患者大多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效果未达到预期,是导致疾病转归速度缓慢、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用药需求,制定相应的用药计划,保证计划合理的同时,做好用药监测与用药管理工作。比如在计划表明确表明各个时间段患者需进行用药活动,明确每一种药物的理想间隔时间并做好标记。若是静脉输注类药物,还需记录理想输液速度,严格遵照医嘱调节速度。为保证用药管理效果,护士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明确用药注意事项与配合内容,要求患者遵医嘱。

3.5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被负面情绪影响,所以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低下,存在不良行为,继而影响康复进程,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因此,护士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负面情绪形成原因,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与心理疏导。考虑到患者长期隔离治疗无法和家属接触所以会有较大恐惧、不安情绪出现,护士还需积极安抚患者,在条件准许情况下让患者通过视频、语音与家属沟通交流,缓解其负面情绪,消除情绪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4 总结

在感染科病房应用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但肺部感染并不是只在感染科病房发生,普外科、呼吸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也是肺部感染高发区域,不同科室的护理措施、护理强度不一样,所以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固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搬运到其他病房使用,应用存在局限性。若要进一步发挥该护理干预的作用,必须考虑实际情况,调整相关护理内容与护理强度,尽量保证护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猜你喜欢
肺部病房发生率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