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微

2022-10-17 10:26张淑秀
成才之路 2022年2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意义小学语文

张淑秀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问题意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但目前问题意识培养存在学生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以及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不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问题。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作用,同时优化提问环节,提供发问的契机,另外还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原因;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9-0109-0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时候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還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受“应试思维”限制,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而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1.学生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相比,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这意味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知如何就教学内容提出质疑,问题意识因此相对淡薄。而问题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产生提问的兴趣。但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习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并不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自然也就无法产生问题。另外,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其对外界事物缺乏客观理性的分析,对教师存在盲从心理。这种盲从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有的学生也会在第一时间否定自己,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部分教师进行课堂互动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问,但有的学生课堂学习能力较差,并不能在被提问的时候给出正确答案,语文学习信心因此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容易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语文学习积极性,并有意回避回答问题,自然也不会主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当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时,就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影响到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的时候要注重提高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这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重要性也缺乏深刻认知。因此,教师可通过构建趣味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的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以板书为主,枯燥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自然也不会就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对此,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教学引导,并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消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恐惧心理,使其真正爱上语文学科。另外,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忽视了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导致学生缺乏课堂学习动力,缺乏课堂参与积极性,很少主动提出问题。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动而有趣。但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不主动思考,也不主动提出问题。

3.传统教学观念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束缚

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部分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秉持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服务,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种单纯为应试服务的教学方式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并不会主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为节省教学时间,甚至用提前准备好的答案取代学生的思考过程,并让学生对答案进行机械性的理解和记忆。很显然,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强调培养“听话”的学生,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而以“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取代主动的“知识理解”,本应多样化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听写课,导致学生缺少足够的思考与探究时间,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4.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引导。但从目前的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基础知识,很显然,这不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学科教育的基本特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保护学生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片面地彰显教师的威严,要求学生对自己讲解的内容百分之百认同。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为保证教学进度,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的时候甚至用一些封闭式的问题“走形式”。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解完《赵州桥》后这样提问学生:“大家觉得赵州桥是否称得上人类智慧的结晶呢?”对于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被动地回复“是”或者“否”。很显然,这种流于形式的问题意识培养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细化设计教学活动,只是按照教材中的现有内容照本宣科。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对具体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策划,认真思考,将很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不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应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来说,积极的课堂氛围、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是其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动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设计多种趣味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探究意识,为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堂学习效率也因此提升。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设计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案。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其在课堂内外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无法及时、顺利解决,学生的学习信心将受到打击,而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对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多层次、多元化的问题构建高效语文学习课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纳入整体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果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较高,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能够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堂互动,并以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探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让学生基于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敞开心扉,主动提出问题。合理的问题情境也可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的时候,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装有小半瓶水的矿泉水瓶,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喝到瓶子里的水。与乌鸦相比,人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可选择的方式很多,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探究,并及时点评学生的答案,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例如,有的学生受课文影响,打算在瓶子里放上石头,而思维敏捷的学生发现,只要用手拿起来就可以喝到瓶子里的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出更加简单的方法?”这样,学生会根据已有答案进行深度探究或另辟蹊径进行思考,以此形成问题意识。其实,不管什么样的答案,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成果予以肯定、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为提升课堂思考的难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可以创设一些特殊的情境,如“如果你是一峰骆驼,在沙漠里发现了这半瓶水,会用什么办法喝到水呢”。此时,教师可在班级开展一场头脑风暴,让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勇敢质疑他人的想法,以此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作用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青少年学生受认知限制,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合理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思考方向的正确性。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各小组的讨论动态,针对其中出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有的小组提出“为什么文章的标题叫《落花生》”之类的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但并没有找出合理答案。对此,教师可先给这一小组的学生讲解,并将问题记录下来,在自由讨论环节结束以后,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与解答,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为及时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可让每个小组将组内经讨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在自由讨论环节结束以后在班级提出来,发动全班学生的力量进行分析与解决。这样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复述组内问题的教学活动还可让学生战胜内心对提问的恐惧,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与问题意识。

3.优化提问环节,提供发问契机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时候,教师也应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用合理有效的提问带动学生进行思考,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从课堂提问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设计的课堂问题较少,并将固定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思考能力,久而久之,易导致学生对语文习产生抵触心理。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提问环节,但以“无效化提问”为主,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是”或者“否”,不需要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有效思考,这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处于低效化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合理设计提问环节,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

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时,为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圆明园3D复原实景图,并和圆明园的现状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设计提问环节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并从文章中找出值得分析的语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用“两个强盗”形容实施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英法联军。在教学中,教師可将雨果的观点罗列出来,让学生将其与课文内容进行对照,分享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以此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4.開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比较简单,其中的很多内容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乐问”。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拉近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为充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搜集的破坏环境的图片放到课件中,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在展示完这些图片后,教师可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有哪些不环保的行为呢?”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倡导学生投身到环境保护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问题是思考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以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作用,以优化提问环节提供发问契机,以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庞麟欢.问题意识,创新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10).

[2]赵寅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宁夏教育,2021(04).

[3]黄佳丽.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1(09).

[4]吉雪莲.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天津教育, 2020(13).

[5]丁喜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 2020(09).

[6]陈倩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7]王继红.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8]高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26).

[9]张慧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

[10]王书印.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 2013(02).

[11]莫文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2).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Teaching

Zhang Shuxiu

(Gaoba Nine-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Wuwei 733000,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beneficial to ac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question consciousness, such as students’ lack of courage and confidence to ask questions, low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eachers’ lack of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question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 Based on this,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create problem situations, activat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carry out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give play to the collective role, optimize questioning link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question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questioning through life-based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Chinese; problem consciousness;reason;significance;strategy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意义小学语文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