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报道的采写技巧和细节处理

2022-10-20 09:53
新闻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青山新安旧址

许 佳

一、监督、舆论和舆论监督的定义

监督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舆论”,在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公众的言论”。著名新闻学者李良荣认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新闻界称作舆论界,把新闻媒介称为舆论工具。

舆论监督,则是指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和媒体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仔细观察和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海礁,并及时发出警告。因此,舆论监督报道要求记者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要处处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前瞻性。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功能之一,也是记者肩负的社会责任之一。舆论监督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舆论监督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推动问题的解决才是根本目的,报道过程中须秉承建设性原则。

二、勇揭不正之风,采访全面准确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舆论监督”概念,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在从业过程中,笔者感觉到,新闻记者的社会认可度很高,但这也意味着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正如《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所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新闻报道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起到加油鼓劲作用。在舆论监督报道实践中,要为弱势群体发声,善于发现问题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2021 年11 月15 日,笔者采写的稿件《枞阳大青山因野蛮施工遭“灭顶”之灾!当地政府:责令立即停工整改!》在安徽网、大皖新闻以及新安晚报微信公众号上刊发,引发了各界关注。2021 年11 月12 日,笔者从枞阳当地群众处得知,枞阳大青山遭野蛮施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他们感到很痛心。笔者通过采访进一步了解到,大青山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城东大概10公里不到,是枞阳县城周边人心中的“圣山”,因为野蛮施工,导致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青山顶峰生态环境遭毁坏,山顶刚建好不久的文旅项目也被毁了。

根据笔者的初步调查,大青山顶峰遭破坏与山上正在推进的风力发电项目有关,对于施工单位的野蛮施工,当地村民和村干部也进行了阻止,“但白天阻止施工,晚上施工方又偷偷施工,很快一座山顶就被铲平。”2021年11月13日中午,笔者联系上了施工单位现场人员,对方介绍,经过当地政府的协调,已经暂时停止施工了。后期定的恢复方案是打造成景观平台,“恢复方案也是通过县里、镇里讨论过的。”

对于施工造成枞阳大青山山顶生态环境遭破坏,所涉风电项目的单位负责人承认:“确实是我们的不对,因为公司的管理疏漏,造成了严重后果。”随后,枞阳县枞阳镇人民政府责令项目单位、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给出整改方案。采访完成后,笔者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加班赶稿,11月14日(周日)中午前,《枞阳大青山因野蛮施工遭“灭顶”之灾!》稿件在安徽网、大皖新闻以及新安晚报微信公众号上刊发,随即被多个网络平台转发,影响广泛。

在采写这则监督稿件过程中,笔者获得的启发是:采写舆论监督报道,要善于分析,寻找采访突破口,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的放矢。考虑到舆论监督报道的敏感度,必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掣肘,采访中还必须要追求信源之间的观点平衡,采访要全面,也就是要采访到当事各方,对问题要把握到位、事实要准确无误。

三、注重细节处理,采写务求严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记者要注重细节的处理,讲究严谨。可能一些细节没处理好、证据不充分,就会让记者和媒体摊上官司。一篇舆论监督报道要想采访到位,首先必须做好策划。在确定采访主题后,得先做个大致的规划和构想,比如要从哪个角度切入,采访哪些方面?要采访哪几个主要人物?要分哪几个部分,才能把这个新闻报道写好?而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记者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可能采访对象会说普通话,也可能采访对象因为年龄大而口齿不清,或者说的方言我们听不太明白,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交流过程中想一些办法、动一动脑筋。

与此同时,在采写监督报道过程中,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有时还会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制约。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相对于一般新闻报道,监督报道更有难度和挑战性,记者在采写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委屈感、无力感。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无论何时,都要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随着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愈发重视、制度的不断完善,舆论监督之路定会越走越宽,舆论监督环境会越来越好。

四、持续跟进报道,推动问题解决

舆论监督报道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做好持续跟踪报道。

2021 年3 月21 日下午,笔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3 张照片和几行文字,称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的黄麓学校旧址内,堆满了各种杂物,甚至有人在此养鸡。黄麓学校是由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创办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如此重要的场所,真成了“养鸡场”?第二天上午,笔者来到黄麓镇洪家疃古村落探访了解情况。

在洪家疃古村落里,笔者探访了黄麓学校旧址现状,还与被临时安置在这里的拆迁户进行了交流。探访结束后,又联系采访了当地政府部门。

2021年3月22日晚,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刊发了《爱国将领张治中创办的黄麓学校旧址变成养鸡场?当地回应:已部署立即整改》(网络稿),引得众多媒体刊载转发。3 月23日,新安晚报以《黄麓学校旧址,咋有人拦网养鸡?》(报纸稿)为题进行了报道。此后,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也对相关新闻进行了转载和评论。

报道见报后,当地有关部门立即部署进行整改。2021年3月23日下午3点多,黄麓学校旧址脏乱环境已整改完毕,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木牌匾下面所有乱堆乱放的杂物,以及邻近的乡贤馆屋檐下堆放的纸箱、纸盒等都已清理完毕,院内临时住户养的鸡也已挪到其他地点放养,当地还安装一些木栅栏对旧址进行保护。2021年3月25日,新安晚报刊发了跟踪报道《黄麓学校旧址杂物已清理干净》。3 月26 日,新安晚报再次刊发报道,并发表评论:《黄麓学校旧址如何不再鸡飞狗跳?》。

有长期关注巢湖地区传统文化的人士表示,黄麓镇洪家疃是3A 级景区,村里每一处人文遗迹都是重要的人文景点。黄麓学校旧址作为合肥地区重要的教育文化遗产之一,保护好它不仅是对古村落文化的充实和丰富,更体现了地方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后来,笔者和黄麓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一直保持联系,得知为保护文物以及盘活现有资产,镇政府对黄麓学校旧址进行了规划,目前相关项目正在对接。

五、做到真实客观,坚持循法而行

笔者供职的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每天收到的新闻线索、爆料都非常多。很多都需要记者前往现场调查核实。记者在调查采访时,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对于触及到利益相关方的一些调查,单独采访可能会存在人身安全隐患,或者采访容易遇阻失败,这时可以采取两人或多人配合等方式。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工作,虽然辛苦和劳累,但当舆论监督报道刊发后,尤其是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是有很大获得感的。在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一些原则和底线必须坚守。

首先,坚持客观公正,避免带着情绪写稿。采访过程中要掌握切实可靠的证据,调查清楚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保存好录音、图片、视频等关键性证据。爆料者往往能为记者提供有效协助和丰富线索,因此记者要与他们处好关系,同时保护好爆料者的隐私。此外,也要注意避免受爆料者情绪和立场影响被“带偏节奏”,要始终坚持客观中立。

其次,采访调查取证时,要讲究方法策略。由于舆论监督报道的特殊性,记者采访时,常会遇到阻扰、不配合、拒绝采访等各类难题,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和策略。进行录音、图片、视频取证时要巧妙,一人取证难,可以两人互相配合,若采访时受威胁,要见机行事、巧妙周旋。采访取证要全面细致,必要时采访笔记可以让受访者签字确认。此外,写作稿件时,不确定的内容和细节不写,务必做到真实、客观。

最后,要坚持以法为纲,循法而行。在舆论监督报道采写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规、恪守职业道德。稿件发表后,在虚心接受一些批评意见的同时,要以法律为武器,驳回无理责难,捍卫自己的正确观点。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要时刻用法律武装自己的头脑。

结语

舆论监督报道的批评属性和揭露功能,决定了在采写过程中更需严格遵循真实、客观、全面等原则,讲究方法策略,而推动问题解决则是报道的根本目的,采写工作应以此为中心。

[1]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91%E7%9D%A3/74237?fr=aladdin.

[2]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 https://www.zhihu.com/topic/19574877/intro.

[4] 马述.从法律法规视角采写舆论监督稿件的有益尝试[J].新闻传播,2006(03).

猜你喜欢
大青山新安旧址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油画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昨夜星辰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内蒙古融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弧度制教学课例
容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