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路径探析

2022-10-20 09:53张武桥郭海燕
新闻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时代

张武桥 郭海燕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优秀文化,具有多元价值功能。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从青年实际出发,依靠智能媒介传播手段,理性分析传播现状,坚守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原则,就创新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地激发、培养青年一代的革命信仰和精神品格,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青年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统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2.红色文化是历史性和当代性的统一。红色文化是一种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全民抗战时期高涨的爱国情感,是保家卫国的有力武器;全体劳动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进步的力量源泉;当前,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3.红色文化兼备稳健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一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苦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稳定性。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并将引领我们更好地建设祖国的未来,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红色文化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是我国新时期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青年群体个性鲜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他们往往拥有独特新颖的观念、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能够快速接受新生事物,与媒介的连接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但不可忽略的是,当代青年大多存在阅历不足、认知和理解世界容易从自身角度出发、过于理想化的思维局限性。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受众中传播,就要将红色文化融入经济生活,通过融媒体进行文化传播,带给青年沉浸式体验,使文化与生活有机衔接,高效促进青年红色文化认知。譬如影视行业,既可获得经济利益,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音阶都是影视特有魅力影响着青年受众思想变化的元素。同时,以青年受众喜爱的方式传播亦很关键,可加大措施鼓励红色主题动画、动漫人物设计,以周边产品售卖等形式,为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增强全社会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氛围。

红色文化对于新时代青年具有突出的价值导向意义。在青年中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革命先辈优良品格,强国青年文化根基,增强新一代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帮助青年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代是进步的,青年是发展的,当代青年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性格特性,然而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却存在墨守成规、固步不前等现象。相对滞后的传播模式,空洞的“说教”宣传,传播手段单一等都是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革命遗址存在破坏严重、保存状况差、急需修缮等问题,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革命精神的物化表述,遗址保护问题应当加以重视;教育基地、高校、旅游景区、文艺作品等相关红色资源的整合尚存在衔接断裂,构建红色资源的有机整合链条,对于促进红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持久有效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静态传播,方式落后

首先,新时代青年是思想活跃的一代,他们喜欢追求新事物,单一的说教方式容易让青年产生刻板的印象,造成对红色文化的传播的疲累和抵触意识。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外在表现单一,以纪念碑、雕像、陈列等为主要表现载体,传播模式囿于传统的形式。其次,部分红色文学艺术作品表现力一般,存在内容雷同问题,仅简单叙述历史事实和人物事件,过于单调,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在青年群体中缺乏吸引力、影响力和震撼力。现阶段,我们只有从地方区位和青年实际出发加以创新,挖掘地方特色红色资源,在共性中寻求个性,灵活运用红色主题短视频大赛、有奖征文、旅游实践、视频、影视鉴赏等动态方式增强青年红色文化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增强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的了解。静态传播与动态传播的紧密结合,符合新时代青年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大力促进青年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二)资源分散,衔接断裂

我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这类资源的分布比较分散,资源集中存在困难,导致青年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衔接断裂。青年所处的教育环境多为高校,部分高校已充分利用烈士故居、历史博物馆、景区等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差异,部分红色文化资源集中于革命老区、偏远的乡村地区,这就导致了高校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难易程度的不同。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地处革命圣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红色文化内涵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为快捷、便利。而其他红色资源不明显的地区,拥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屈指可数。红色教育基地、景区名胜、高校、红色主题博物馆等相关红色文化资源连接不够紧密,除高校积极创新传播之外,景区名胜、博物馆等文化事业主体也应积极承担起在青年中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主动与高校联系,开放青年教育通道,促进校园与青年社会实践的连接,使红色资源形成有机整合,构建青年红色文化传播循环链。

(三)宣传缺乏,效果不强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为青年成长提供正确引导。要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目前部分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宣传尚不充分,囿于大山之中,籍籍无名。比如,贵州不仅拥有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然而提到贵州,我们大多数时候想起的仅有“遵义会议”等少量文化符号,对于其他贵州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知之甚少。归根到底,红色文化符号的缺失就是宣传的缺乏。在新媒体时代,应当善用各类媒介创新手段,传播当地红色文化,打造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下乡”、“红色文化进小区”等宣传活动,渲染红色文化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相关企业也要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旅游公司可以开展“寻找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系列特色旅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强。

三、红色文化的传播原则

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是当下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青年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掌握好新时代青年的特征,严格遵循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基本原则,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推进实施红色文化传播。

(一)挖掘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内涵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资源和内容是实现传播的基础,只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塑造独特价值符号,才能为青年群体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丰富的思想价值来源。要想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影响力和震撼力,就要深入挖掘资源,整理素材,利用红色歌曲、舞台剧丰富受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受众的文化品味。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小区等基层传播模式,使红色文化通过歌舞等潜移默化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影响青年受众的价值观。此外,应建立红色文化探寻小组,积极走访革命先辈,深入群众,搜集红色素材,重走长征路,增强红色文化体验,以生动的话语再现先烈故事,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红色文化遗址、景区要加快“再塑造”步伐,对既有资源进行创新改造,再次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二)跟紧时代潮流,创新传播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具时效性,跨越了地理上的局限,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代青年接受力强,对于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他们能够熟练使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载体查阅信息,探索未知的世界。青年群体普遍偏向于视听结合的媒介传播新模式,因此我们应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智能传播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改变以往通过书报传播的单一模式,在青年更熟悉的新媒体领域广泛布局,加大红色文化在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传播力度。

(三)净化信息源头,引导网络舆论

互联网的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同时挑战也与之共生。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更加高效、便捷,但在互联网世界,一些歪曲历史事实,抹黑英雄先烈形象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青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被错误的言论误导,对红色文化产生曲解和抵触意识,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应从源头上把好关,净化网络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权责统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刻意曲解红色文化的行为更加不可容忍。因此,我们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

(四)保护革命文物,传播红色文化

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一旦被破坏,便很难再修复。保护历史文物是利用好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在青年中传播红色文化的前提。红色文化具有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故除其特殊的精神内涵,革命先辈遗留的许多物质遗产也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旧址、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这些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红色物质财富,可作为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使青年更加直观地通过文物遗址感受革命先辈流传下来的精神内涵。为了更好地培育青年群体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有关部门应加强红色文物遗址管理,投入经费修缮,充分发挥红色文物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四、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路径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年受众中的传播,是时代所需,是富国强民、增强青年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必经途径。智能传播时代,青年总是有选择性地接收媒介信息,因此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青年的红色文化传播路径,这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一)建立新媒介信息系统

在新媒体浪潮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模式需要创新。要想在智能媒体时代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单靠一元的传统范式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建立新媒体信息系统,加快红色文化专门机构和人员的构建,扩大文化传播效力。通过培养新媒体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让红色文化在新媒体领域传播,并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扩散,在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扩散影响力,开发“学习强国”类的APP,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建立高效便捷的媒介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先进文化传播中的引导作用,有效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红色文化。

(二)巧构融媒体传播矩阵

融媒体是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理念,通过对手机、电视、报纸等媒介载体的融合,实现内容、资源、宣传、利益的共通。媒体融合时代,我们要具备融媒体意识,善于构建融媒体的传播矩阵,在媒介领域带给青年正向红色文化引导。在青年所接触的领域进行全覆盖式传播,是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在青年中广泛传播的必经之路。因此,媒体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宣传红色文化的时代使命,积极构建传播红色文化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推动青年成长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诸如报纸开设专门版面刊登红色文化信息,校园广播播放红色文化历史故事、音乐,社交平台鼓励重走长征路活动等,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传播红色文化。

(三)促进体验式文化实践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弘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要善于将主观能动性与实践紧密结合。寓文化传播于实践活动,是新媒体时代改革红色文化传承途径的必由之路。青年受众应积极参与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类红色文化征文、视频制作大赛,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增进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与弘扬能力;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青年也应踊跃报名,奔赴革命老区,服务人民,支援建设。通过实践,将青年献爱心、知识应用能力和扶贫帮困有机统一起来,以青年满腔的热血,浇灌红色文化的土壤,让爱的种子在贫穷地区生根发芽。

(四)加强红色旅游数字化建设

智能媒体时代,通过数字化媒体构建个性景区是红色旅游景区可以尝试的方向之一。通过不同部分的片段式组合,整合成一个有某种符号特点的红色旅游景区。如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可以开辟宣传长廊,分别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等一条线上不同时段发生的事件,以时间顺序叙述红色历史事实。从长廊入口到出口,通过各个区域的搭建,采用影片播放、3D娱乐体验、文物展示等方式,利用VR、全息投影,用优美动听的语音文字将红色文化呈现给受众。在智能媒体时代,旅游景区要想强化受众红色文化体验,数字化与个性化的结合,缺一不可。

结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从青年实际出发,依靠智能媒介传播手段,理性分析传播现状,坚守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原则,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在智能媒体时代,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

[1] 何虎生,李文苓.新时代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的逻辑前提、思维方法和具体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

[2] 侯震.吉林省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12).

[3] 赵晓妮,赵晋鹤,杨娇娇.红色旅游资源对大学生爱国教育作用的四重逻辑[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03).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时代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