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策略研究

2022-10-23 19:41孟文霞
考试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中华素养传统

孟文霞

一、 引言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综合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推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更是具有突出的深远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思想价值。所以,将其有效地渗透于校园当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规范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而小学语文作为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与途径,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探究,小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奠定积极正向的生命底色打下良好基础。

二、 有效运用早读午读,给学生创设吟诵传统文化的环境

语文是涵盖我国传统文化最丰富也是最殷实的学科之一,其中的诗词歌赋虽然与现代文相比较过于含蓄和凝练,但是其内容所蕴藏的深意却非常值得人深省,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凭借其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却很容易被小学生所熟识与吟诵。随着我国对国学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发扬,而语文教学又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传播手段,所以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我国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想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渗透,首先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早读与午读是学生吟诵古诗词的最佳时间,学生既可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专注地投入传统文化氛围的感受当中,同时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去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趣事。例如,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时,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早读与午读的时间。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可以将早读与午读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如学生们可以在早读的时间针对古诗词进行精读,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与辩论的方式深入地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当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以后,在午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或者是组织学生自行创意文化经典的展示活动,而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与了解,学生在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熏染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更为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三、 利用多样对接方式,促使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想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利用多样化的对接方式,从而来促使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形成有机的结合,在整个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切忌利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或者是只运用背诵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真正地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同时还极大地打击到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无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的联系与对接,阻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学生文学素养与语文综合实力的提升也造成极大的阻碍。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点一滴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例如,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如学习《传统节日》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将传统节日的那些习俗与文化都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也让学生对那些传统礼仪有更深刻的意识与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教学约定,例如以后每次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进行作揖礼来进行相互之间的问候,或者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或者是临下课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背诵交流等。将传统文化日常化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这样更有利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了解欲望与探索兴趣。

四、 有目标有选择对接,基于补充拓展角度将传统文化融入

想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有目标、有选择性地对两者进行对接,并且还可以基于补充拓展的角度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而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进行对接,要确保基于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与核心,再通过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从而来带动小学生更好地去挖掘与探索教学。不过,虽然当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内容得到了很好的拓展与扩充,但是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讲,教材内容还是过于狭窄,对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是具有局限性。教师可以充分激发教材的辐射影响,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拓展、深入挖掘,从而以教材为基准将其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加全面且深层次的知识,让学生对自然、对人文、对艺术、对生产等都有着更好地了解与感悟。只有这种具有指向性的教学内容,才能够对小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习“金、木、水、火、土”等字时,教师可以先将这些生字的由来以及由象形文字转变的过程都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还可以将这些生字的隶书体、小篆体等不同字体的写法向学生进行趣味性的介绍。这种趣味性的讲解与介绍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有更好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记住这些生字都是怎样转变过来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生字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让学生例举与所学生字相关的成语,这样通过一系列的例举从而帮助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拓展,同时也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成语方面以及书法等方面有一定的涉猎。而这样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来讲更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容易加强记忆。

五、 通过史实进行对照,利用知识文化对比来实现融入

通过对比的方式可以促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更清晰,因为通过对比可以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而将这种对比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当中,通过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有关联或者是有相似点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汇总,从而进行更明显的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观察得更细致,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学底蕴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必须将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地发展,通过与多国跨文化领域的对比,让学生通过借鉴与深刻认识,从而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与特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六、 完善创新教学方式,有效地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完善创新教学方式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手段,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性格特点过于活跃,其专注力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兴趣点的角度,从而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热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极大地激活课堂活动的教学氛围,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双提升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生活当中提取与凝练而得来的,所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式从而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深化记忆同时也可以极好地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间的差距。例如,在学习《姓氏歌》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中姓氏的由来,以及例举那些比较特殊的姓氏,或者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关于姓氏的传统故事,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玩一些关于姓氏的小游戏,然后让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姓氏,可以让学生通过介绍来进行一定知识的拓展,例如自己姓氏的由来、名字的由来,在中国历史当中有哪些名人与学生的姓氏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姓氏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姓氏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七、 充分运用家校合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与行为能力,但是其思想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还很欠缺,所以其大部分的思维意识与行为都是依靠模仿他人来完成的。学校与家庭作为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而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可以充分运用家校合作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与渗透,不能一味地依靠在校园当中形成,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家长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形成有效的合作与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委会或者是现代化的联系方式,与家长形成更多元化的交流方式,与家长就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形成常态化的交流与沟通。家长也可以在教师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在家里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活动,通过在家庭中营造温馨和谐的亲子文化氛围,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教师除了与家长就学生的传统文化培养形成良好的互动,还可以设计一些传统文化校园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这样既让家长与学生实现良好的亲子互动,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加切实可靠。例如,冬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在校园参与冰糖葫芦的制作活动,冰糖葫芦作为中国传统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小零食,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是挥之不去的,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学生与家长通过整个制作过程从而对这种传统零食有很好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与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观博物馆,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形成深刻的印象。

八、 积极融合多样活动,拓展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途径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且猎奇心理很重,所以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时,教师需要积极地融合多样活动,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渠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或者是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当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节日活动中将两者有效的融合。例如,在开展《传统节日》这一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一些活动来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与感悟。例如给学生讲到中秋节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一系列的传统故事,再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月饼。学生通过参与制作月饼的活动其动手能力以及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中秋节的记忆与理解,而参与制作月饼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整个节日特色与风土人情。又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母爱的认知,教师可以将母亲节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连接,让学生对母亲节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将教学内容与传统节日进行有效的对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这样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不同主题传统文化的记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可以体验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从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实力,让学生的文学底蕴与民族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九、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了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也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当下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教师也需要不断从自身教学角度出发,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并且通过不断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猜你喜欢
中华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