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细节与隐喻:藤田春香导演创作考索

2022-10-23 20:17冯科
电影评介 2022年5期
关键词:藤田动画动作

冯科

藤田春香是日本动画界的新锐导演,其在毕业后进入著名动画公司——京都动画担任原画画师,参与了《日常》(2011)、《冰果》(2012)、《中二病也想谈恋爱》(2012)等校园动画作品创作,2014年起开始出任分镜和导演工作。作为原画画师转行的动画导演,藤田春香作品画风细腻清丽,擅长描绘青春故事,可谓京都动画乃至日本动画界的新锐人物。

一、青春故事与画面设计的融合

尽管藤田春香在《紫罗兰永恒花园ova: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2020)中才首次独立署名“监督”(即一般意义上的“总导演”),但日本动画界的制作委员会集体制作制度,加之京都动画爱惜人才、给予新人锻炼机会的公司文化,使藤田春香在《吹响吧!上低音号》(2015)、《轻音少女 剧场版》(2011)、《紫罗兰永恒花园》(2018)等作品中充分发挥出“导演”的作用,并在作品中留下独特的个人风格印记。在日本2D动画的分工模式中,原画师们将捕捉到的形象和故事整理为动画素材,进行造型设计、场景设计与分镜头设计等分工,然后才用手绘工艺画出设计稿。平面绘制动画是迄今为止出现在观众面前次数最多的动画形式,也是影院动画或者商业性动画的主要制作方式。由于采用传统的分层动画模式,所以一般人物与背景要分开绘制,将二者合二为一的过程记在“摄影表”上,动画制作人员要根据摄影表进行电脑后期与传统手绘结合的描线、上色、校对合成等工作。“动画创作流程中一个关键的技术是对一切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事物变化过程进行创造性的分解与还原,创造性的分解与还原运动的样式却是赋予生命力的秘诀。这种技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画出一个动作过程的不同瞬间序列并将每一个不同瞬间的图形分别描绘在若干张动画纸上;第二阶段是按照顺序编号,分配时间、逐格拍摄在正片上。立体摆拍和电脑动间也是同样的技术原理,仅仅是制作工艺和操作方法的区别。”由于这种与电影拍摄截然不同的原理,动画作品的“导演”广义上包括“原画”(即关键帧绘制)、“演出”(可理解为动画的表现、角色的表演等)、“layout”(中文通常以“设计稿”代称)等工作。藤田春香在具有“导演”性质的工作中,在京都动画作品整体工整稳定的基础上,为人物动作设计出诸多鲜活有趣的细节,使原本的画面绘制趋于复杂,信息量越来越大,运动镜头也发挥到极致。尽管藤田春香的作品通常都以普通主角经历的上学、参加社团活动、逛街、露营、看烟火等日常行为作为描绘对象,但她却把这些青春中的酸甜苦辣都做成引发观众共鸣的“日常系动画”,在日常系作品中创造出一个纯洁无瑕、关于青春期懵懂情感与小小冲动的独特时空。

藤田春香在导演方面并没有固定的做法或理论,只是刻意不去使用常规性的影像,恰恰是这种不循常规的导演方式,与青春期少男少女们千头万绪的丰富心理状态高度契合,因此,藤田春香在日常青春动画的描绘中留下诸多经典。以古籍社成员日常社团活动为描述对象,结合推理与恋爱要素的《冰果》并非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推理作品,但在主人公折木奉太郎和千反田爱琉的一举一动中,他们以口头讨论的形式探讨着各种“校园传说”与“都市传闻”的真伪,平静的场景与细微的小动作有力呈现了二人之间的情感暗流涌动,使观众不由得随着二人关系的慢慢变化而心跳加速。藤田春香在镜头编排的各个地方都留下了青春期少年们情感涌动的痕迹,例如偏移取景、人物动作的特写、复杂的全动作动画与“不必要”的镜头切割等,使动画中缓缓流露的青春情绪充满美感。在讲述吹奏部成员丽奈与久美子友情、矛盾与成长的《吹响吧!上低音号》中,美丽而优秀的小号手丽奈成为“平凡”的久美子的憧憬对象,而丽奈也在偶然的机遇下发现了久美子“性格糟糕的一面”。丽奈感受到了她的特别之处,但面对久美子总是以自己“善良”“从众”的一面掩饰自己感到不满。对丽奈而言,真实且有些冷淡的久美子才是最为真实可爱、与众不同的。与日本诸多描述青春情感之强烈的世界系动画不同,《吹响吧!上低音号》的情感平稳细腻,却在细腻的描绘手法下丝毫不显轻薄,反而有些沉重。

在这段动画的“演出”中,丽奈在大吉山山顶上一边对久美子发自肺腑地讲出自己希望变得与众不同,同时也很欣赏久美子独特之处的心声;一边目视着夜色笼罩下祭典上的灯火,然后转身看向久美子。紧接着,摄影镜头转向久美子的视线与面部反应,这时丽奈入画走到她面前,不知为何抬起了手,正对久美子的面部。在下一个微微扬起的主观特写视角中,丽奈的手指不知为何点在久美子的头上。晚风忽然吹起丽奈的裙摆,使她整个人仿佛迎风欲飞一般,充满青春荡漾的气息;这时藤田春香甚至给了一个特别的空镜头放在丽奈随风飘扬的裙摆上。下一个镜头中,画面又切到手指点在久美子额头的侧面特写,然后是侧面反打、偏移取景的全景,此时丽奈的手指从久美子面部正中的轴线上划过,从她的额头划到鼻梁,最后点在她的嘴唇上,然后撤回了手指。久美子始终惊讶地看着丽奈这番举动,嘴唇还在丽奈的力度下微微弹起,说道“我不想成为泯然众生的普通人,所以我才吹起了小号,成为了特别的人”。《吹响吧!上低音号》的这一幕几乎没有叙述故事,只是记录下感情成长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短暂瞬间。丽奈的发言充满青春期少女特有、想要与众不同的同时被朋友理解的“小决心”;久美子与丽奈之间的感情既非同学或社员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又非浓烈喷涌的爱情,夹杂了陪伴、守候、竞争、向往、回应、执着的表述与固执的坚持等复杂的青春情绪。被粉丝称为整部动画“名场面”“神来一指”的场景像是一次对青春本身的特写,藤田春香以动画画面记录了两个青涩而敏感的少女表述心意与驱走迷惘的瞬间,这种怀抱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朋友的信任而前行的决心,与喷薄而出的热烈情感相比更具有无以言说的优美。

二、基于作画的细节描绘

从早期黑白线条表现的简单动画到内容丰富的现代动画,手绘工艺建置了动画艺术创造的各种法则。因此,手绘的平面动画是各种技术发展的基础。可以说,动画制作与真人电影拍摄的最大不同在于每一个步骤的作画都影响着最终画面的效果。自手冢治虫奠定了现代日本动画的创作或生产模式后,日本动画长期以来保持着以2D动画为核心,借助大量原画师手工制作的特色。与美国的流水线模式相比,这是一种技术成本较低,但十分依赖基层画师体力劳动、相对“原始”的制作方式。藤田春香在进入京都动画之初,并不是以导演工作为目标,仅仅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画师工作;后来在接触导演工作后,才慢慢摸索着如何通过画面展现剧本内容。原画师出身的藤田春香对于手绘动画的各项元素、各个步骤都具有精准独到的见解。经常与藤田春香搭档的前辈,同时也是京都动画重要动画制作人的石立太一曾表示:“演出和监督的职位在动画制作中就像灯塔一样”“要把作品以最美的形式传达给观众”,他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受前辈导演石立太一的影响,与当代日本导演界具有独特或个性创作技巧的诸多新人导演相比,藤田春香并没有相对固定的个性化表现手法。她在导演工作中的全部思路,是先整体深刻理解原作,再从“作画”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开始,掌握每一个能决定动画最终表现力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场景的组合、角色的安置、构图的设计,还是虚拟角色的表演都强烈发挥着身为导演的表现意识,尤其是对关键位置姿势、位置、动作、细节与时间的精准把握,体现着藤田春香对作品整体艺术质量的把控。

在表现人物时,藤田春香借鉴另一位前辈导演山田尚子使用偏移的特写镜头聚焦角色小动作的方法,以人物某个部位的细微变动展现普通人在日常琐事中细小的心态变化。动画导演喜欢将一个镜头就可以完成的细微动作切割成两个镜头,采用近景切换特写的方式,直白地告诉观众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因此出现许多多余的表达。与其他同样善于利用动态姿势表现角色内心特质的导演相比,藤田春香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更喜欢以长镜头或高帧率画面清晰展现角色的细微动作,偏移取景的方式、切镜头和景别变化出现较少;同时藤田春香不太依靠文字与静帧画面使时间停滞不前。即使是站立不动的角色,也要在作画中安排轻风吹拂角色的头发,或角色头部、身体自然的轻微晃动等。在实际的动画制作手段上,这样的“动态长镜头”在镜头画面设计与拍摄安排上都要花费更多时间,即使全部采用单线平涂的制作工艺,之后的录音与声面合成也要相应予以配合。换言之,这样的表现方式无形中会增加动画制作的时间成本,一般新人导演都会有意规避该方式。但在公司的支持下,藤田春香还是选择在长镜头中表现角色的细微动作,而这种细节的处理较为困难。比如在《紫罗兰永恒花园ova: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中,独自长大、艰难维生的孤儿艾米在一个寒冷的雪天遇到了弃婴泰勒,她小小地蜷缩在襁褓中,让艾米心生不忍:婴儿泰勒的形象设计使人感到柔和温暖,橙色的头发成为寒冬中的一抹亮色;发丝线条以曲线为主,整体蓬松松软,在发梢卷曲的细节勾勒上却生动有力,可爱与蓬勃生命力并存。尽管如此,养活自己尚且艰难的艾米必然又会犹豫要不要将泰勒捡回去,这也成为观众的重要疑问。此时,藤田春香导演使用了只有动画才能表现出的手法:她在泰勒的手上叠加涂层并绘制了白色的雪片,然后让这个白色涂层在两秒钟内渐隐,原有位置呈现出婴儿原本的肤色——象征雪落在她的手上融化。那一刻,白色色块与肉色的背景在动态动作中被赋予“温度”的鲜明对比;或者更进一步地说,在冷酷无情的自然环境中展现了婴儿的“生机”。随即,艾米怜悯犹豫的神情转为坚定勇敢,她被婴儿身上的生命力所感染,下决心收养泰勒。所有细微的动作变化都是在不加掩饰的长时间摄影中出现的,画面中的时间伴随着主人公举手投足缓缓流动,就像人们真实的生活。

在对无机物的表现方面,藤田春香遵循专注细节的方式,绘制出仿佛具有生命一般的诸多物品。在对无机物运动(国内一般称作“特效作画”)的表现上,无论是光线从窗户斜照进的教室,还是学校走廊上明净反光的地板,或是微风中缓缓摇曳的植物,还有大海上泛起的波涛,都在纯洁明净的氛围中应和着青春期主人公的每一次呼吸。而在没有运动动作的背景绘制上,这样的背景绘制通常在与人物图层不同的图层上完成,在两边都绘制好之后再将人物动作和背景加以吻合。因此,背景绘制的整体视觉风格可以不按照平面的单线平涂方式作画,而是按照导演想要的风格相应作出调整。藤田春香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油画笔触,例如《紫罗兰永恒花园ova: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女校的外墙与植物采用传统油画的画法,笔触的油画颗粒感明显。这样的背景并非对现实的还原,而是以充满复古气息的美术把女校的古朴典雅之美变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色斑,以简练的视觉语言表现充满诗意的情景,这正是动画本体的符号特性。

三、符号隐喻与运动动作的表达功能

与以摄影影像为基础媒介的真人电影不同,承载动画作品的实体结构是线条、表面和色彩等符号性因素。尽管二者同样属于叙事表意的艺术形式,但从原理而言二者并不相同。真人电影(或至少是以真人实拍影像为主、未经过多后期修改合成的电影)从拍摄对象过渡到其相似物照片不需要编码,如同对现实所有类比性的复制活动(摄影、素描、戏剧等)一样,都在类比性内容本身之外,直接、不经编码便形成一种补充讯息。而动画作品则在从现实到类比性内容之间经过符号化的运动处理,创作者由此可以在图像绘制、形象设计等方面注入风格信息,“而它的或是审美的或是意识形态的所指,则是接受这种信息的社会的某种‘文化’”。从本质上说,动画中的一切图像都是依靠动作制造幻觉的符码,而运动变化是动画本体形态的最重要标志。这种标志通过符号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得以体现,其运动表现质量则决定了观众能否从中明确符码的隐喻,因此是动画作品的灵魂。动画的视觉符号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因为运动方式可以弥补或者丰富造型符号的缺陷。最容易被发现的方式,是画出具象的事物作为特定情节中的符号,并结合故事情景实现图像符号的塑造和相应变化,从而在表层叙事外对观众形成暗示。例如《吹响吧!上低音号》第8集中的夜月犹豫着在节日祭典上向同班的男同学秀一表白,但她又懵懵懂懂地明白秀一喜欢的是女主角久美子。夜月再三犹豫时,她眼前的信号灯由红变绿,这一符码暗示了她的决心;而信号灯旁的节日装饰则是出自《源氏物语》,这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从侧面预示了夜月最后没有能得到心爱之人的回应,这是画师特地绘制了特殊形象作为符号隐喻的例子。

在藤田春香的动画中,直接使线条、色彩等图像元素在运动动作中进行表意,是动画表意最重要的手段。小到女主角一人的目光流转和神情曳动,大到几十人在同一画面中的集体动作与繁复的全动作动画,都能在动画中以位移、变形、符号位置的变化与形状的变化等最基础的方式成功呈现。在《紫罗兰永恒花园》系列中,从小在战场上长大的女主角薇尔莉特养成不善用言语表达自身情感的习惯,因此,动画在对薇尔莉特感情描述的方面借助了许多外部图形符号的变化把握角色内心的秘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她曾经的恋人吉尔伯特赠送给她的绿宝石领花。吉尔伯特在一场战争中下落不明后,依赖吉尔伯特的薇尔莉特一点一点学着独立生活。每次她遇到困难想起吉尔伯特时,胸口挂着的绿宝石中心都会泛起漩涡状的光芒;在极端需要帮助时,还会用双手将绿宝石握于手心的动作体现。此时摄影镜头会截去口部以上的部分,用特写表现出抿成一条线的嘴唇、不断收紧的双手,用这一动作替代薇尔莉特的面部表情,表达她情感的剧烈波动以及出于个人习惯对情感的压抑。比起对角色表情的直接描绘,藤田春香更多依赖运动的方式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不同身份和人格的角色具有截然不同的运动方式,这些截然不同的运动方式赋予平面上的线条、色块以“真实的灵魂”。

结语

动画的艺术特性源自技术性思维对激情和艺术想象的综合把握,是同时依赖于技术、思维和造型知觉的综合机制。在精致的手绘画面与作画细节中,藤田春香赋予动画角色以更形象和细致的能动性;在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动画语言上,藤田春香更加注重细节表现,使有序变化的线条和色块在优美流畅的动作处理中散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藤田动画动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