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格电视动画的类型化叙事探索
——以《中国唱诗班》为例

2022-10-23 20:17王婧
电影评介 2022年5期
关键词:类型化咏梅奇幻

王婧

自“万氏兄弟”起,中国动画的创作者们前赴后继地利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与风格,在世界动画史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之路。然而时至今日,世界动画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且相对固定的类型化叙事模式。受众的细分化以及垂直领域的加强,更是加剧了这一模式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呈现在中国动画创作者面前的道路看似清晰,但如何传承“中国学派”的传统特色,并且继往开来地进行创新?这些问题依旧模糊,而类型化叙事的尝试可能会提供解答。

一、“中国学派”的叙事策略与局限

(一)“中国学派”的叙事策略

20世纪20年代,在诸如《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的影响下,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开始尝试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学派’自觉的建设历程。”“中国学派”的意义内涵丰富,可概括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运用中国传统艺术技巧,表达中国文化价值的一种艺术风格。

中国动画发展初期,中国尚处在内忧外患的动乱年代,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启迪民智变成了首要任务。在此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第一批动画创作者们创作了诸如《铁扇公主》《国人速醒》《抗战标语卡通》等符合这一系列社会文化变革以及抗战主题的动画作品。另一方面,钱家骏、董筱鼎等一批动画创作者们,创作出一系列致力于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建国初期,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指出:“美术片主要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诸如《大闹天宫》《山水情》《天书奇谭》《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然而,它们的剧情多以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内容为故事来源,内涵相对简单,人物也有扁平化的倾向。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鲜明特色则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风格讲述‘寓教于乐’的故事”。综上可以看出,在中国动画的产生与发展初期,动画的知识普及、道德劝诫、政治宣讲等功能受到强调,娱乐属性被放置在次要位置,动画作品的商业化、类型化等概念,还未成为主流。

(二)“中国学派”现阶段的发展局限

20世纪90年代,美、日、韩等国家已经相继完成了动画的产业化建设与升级。与此同时,中国的动画产业尚处在初创时期,国外的动画作品对于中国的动画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2000年以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以及盗版行为的猖獗,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们普遍将目光放在电视小屏幕上,一大批定位低幼年龄阶段的动画占据主流,“中国学派”陷入了创作低谷。

近年来,随着中国动画产业化的持续发展以及新一代动画创作人的文化自觉,一大批继承“中国学派”美学风格的动画作品相继问世,《识途》《春困》《白鸟谷》《月老》《山中故事》等一系列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赢得赞誉无数,使得“中国学派”焕发新生。但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大多以短片的形式呈现,且具有“重形式,轻叙事”的通病。

时至今日,动画作品的主阵地正在逐步转向互联网,“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偏见的思维惯性,导致传统的电视动画依然以低幼龄儿童为主要的目标受众。于是当今中国动画市场呈现出奇怪现状,具有“二次元基因”的青年受众长期受到日本动画的影响,导致以用户为导向的互联网平台动画,都具有较强的日式风格,陪着孩子观看动画的成年受众,却摆脱不了低幼定位的尴尬困境。

叙事上的创新不足与美术风格上的“生硬拼接”现象,最终导致中国目前的动画市场缺乏能够独树一帜的作品,“中国学派”的后劲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商业化衍生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尚未出现一个能够打通全产业链的经典“IP”。然而,一部《中国唱诗班》的出现,就此打破了这一桎梏,对于中国传统风格电视动画的类型化叙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二、解析《中国唱诗班》的类型化叙事

《中国唱诗班》是一部由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系列原创公益动画片,以上海嘉定区的作曲家易凤林创作录制并于2010年出版发行的音乐专辑为创作源头。截至2019年底,共出品了《元日》《相思(上)》《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咏梅》六部系列动画。这六部作品类型迥异,但都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中国学派”风貌。在此基础上,这些作品在类型化的叙事上做了有益尝试。运用“青春类”“奇幻类”“悬疑类”等类型片叙事模式,拓宽了中国传统风格动画的表现领域。

(一)《相思(上)》的纯爱青春叙事

“类型的要求与原则在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生产中开始被普遍采用。也就是说,类型电影的生产,在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就开始形成规模并占据主导地位。”在好莱坞电影发展的一百年间,西部片、喜剧片、悬疑片,爱情片等类型片都相继发展成熟,并逐步产生出许多的亚类型分支,青春类爱情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思(上)》运用了青春类型片的类型元素与叙事风格,成功地将一个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加以改造,适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相思(上)》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讲述了贫苦读书郎桐儿与青梅竹马的六娘,因为门户偏见而错过姻缘的青春爱情故事。剧情以唐代的著名诗人王维所创作的诗作《相思》为创意起点,“红豆”作为关键道具,贯穿剧情始终。

青春类型片通常表现出“反叛”“成长”“堕落”三大主题,《相思(上)》是一个讲述成长的故事,男主角桐儿的成长是以错过与六娘的爱情为代价。桐儿出身贫民,与六娘是儿时的玩伴关系,二人两小无猜,朦胧的情感在懵懂中逐渐发芽。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之间的门第差别也逐渐显现,这时青春类爱情片中重要的一环即“阻力”随即产生。六娘的奶妈充当他们相聚的阻力,横亘在二人中间,奶妈的形象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

然而,在《相思(上)》中,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封建的等级观念只不过是这类影片必须出现的“阻力”,这个“阻力”可以是生死,可以是时间,可以是空间,也可以是家庭。“阻力”的作用在于将相爱的人分开,它所表现的形式并不是表达的重点。然而,青春类的爱情片,如何能够感动人心,如何能够触及观众的心灵深处,这也就涉及此类影片的另一关键要素,即“遗憾与错过”。

几乎所有的青春类爱情片都会有“遗憾与错过”的情节要素,这一要素,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神经。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等等,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但凡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都离不开“遗憾与错过”的情节设置。《相思(上)》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正是运用了这一情节要素。唯美的江南雨天,桐儿与六娘一门之隔,桐儿最终没有鼓起的勇气,导致相爱双方“错过”,给观众留下了“遗憾”的叹息。

影片一改传统的“中国学派”动画,侧重内容的思想性,主题的思辨性等方面的特点。以小见大,从一个描写青春爱情的故事中,烘托出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以及婉转动人的细腻格调。类型化叙事的表达方式,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变化与观影习惯。《相思(上)》的成功,对于类型电影叙事节奏的熟练掌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影片类型化的叙事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游子吟》的奇幻类型探索

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已经传颂千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这些日常的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中国唱诗班》的《游子吟》是根据清代考据大家王鸣盛的真实经历所改编,将《游子吟》诗作中母亲为孩子缝制衣服这一情节做了视觉化的呈现。不止于此,短片中还加入了奇幻类的情节设定,给观众带来了奇观化的视觉体验。

《游子吟》讲述少年求学时期的王鸣盛因为家境贫寒,被同学嘲笑其穿着寒酸,在梦中梦到自己被考场的看门人赶走,不能参加考试。随后,他又在梦中进入另一个奇幻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王鸣盛仿佛身处满是棉花的世界,碰到了妹妹的宠物鼠“小糕团”,“小糕团”变身巨型宠物,王鸣盛幸福地躺在其怀里。梦醒后,母亲拿着一件连夜做好的新棉衣坐在床头,少年王鸣盛异常感动,穿着这件棉衣赶赴考场,顺利通过了童子试。最后,功成名就的王鸣盛,向自己的孩子们,讲述了这一段传奇而又动人的经历。

《游子吟》的主题简单,情节也不复杂。然而,在看似平庸的故事中如何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奇幻类型片中的奇幻类型元素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奇幻类型片的重点在于“奇幻的故事设定”以及“奇观化的视觉呈现”这两个方面。少年王鸣盛在梦中进入的奇幻空间,为观众呈现出奇观化的梦幻场景,将少年王鸣盛内心的渴望投射在了视觉化的具象场景上。

另外,“小糕团”的设定更加有趣。巨大的宠物鼠“小糕团”如“龙猫”一般,给人一种踏实的依靠感。老鼠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还有“号神”的含义,“小糕团”肚子上的“魁”字,也指代“一举夺魁”的意思。这些意象反映出少年王鸣盛的内心渴望,也与他的现实处境相对应。最终母亲用手缝制的新棉衣,不仅温暖了他的身体,也温暖了少年王鸣盛的人格与心灵。

(三)《夜思》悬疑故事中的家国情怀

《夜思》讲述了中国近代外交家顾维钧的一段传奇经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的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夜思》中顾维钧在日本侵略者的暗杀与威逼利诱下,突破重重阻碍,成功地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三省的真相。

《夜思》这部短片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逻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运用插叙的叙述手法,并且多次使用闪回与跳接等剪辑手段,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眼花缭乱却又精彩异常的悬疑故事。《夜思》对于悬疑类型片类型元素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首先一点是对悬疑氛围的营造。悬疑类型片往往在开头部分,就会抛出“第一悬念”,目的是以最快的时间引起观众的关注。

本片在故事开头就抛出顾维钧收到日本侵略者的暗杀威胁,那么暗杀到底发生在什么时候,谁会是暗杀的执行者?“第一悬念”的成功设置,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另外,此类影片还有一个统领全篇的“悬念主线”。顾维钧到底能不能找到日本侵略者的犯罪证据?他是否能够安全地离开东北?这一清晰的“悬念主线”,更是让观众急切期待后续的剧情发展。

《夜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悬疑类型元素的成熟运用,把握这一类型元素,为这一段本就感人的真实历史事件,更添加了传奇故事的“不可磨灭性”。《夜思》在短短的15分钟内,让观众在欣赏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外,更加深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四)《咏梅》的类型融合实践

《咏梅》戏剧化地讲述了清代著名书法家、竹刻家周颢的传奇一生。幼年周颢随师学习竹刻的技艺,在门外有一株梅树,一天周颢从几个顽皮的孩子手上救下已被破坏的梅树,竟意外地唤醒了梅树的“灵魂”梅娘,两人相识相知,成为青梅竹马。但随着周颢的成长,他已经不满足于家乡的景色,打算去别的地方追逐自己的梦想,找到“人间至美”。梅娘不舍,想请周颢把自己的形象刻在竹子上,但由于艺术追求周颢不愿将“仕女”作为对象进行镌刻,于是梅娘黯然离去。周颢踏上了追梦的旅程,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钟南山,却不见美景,只有巨龙呼啸。随后周颢病重回家,弥留之际,梅娘出现,救了周颢的性命。周颢清醒后醒悟,“阅尽好花千万树,愿君记取此一枝”。

《咏梅》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运用奇幻、爱情、冒险等类型元素,情节曲折且情感丰富。本片运用了类型融合的特点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现阶段类型片发展的主要趋势。单一的类型模式,对于主题内容的表达,往往具有刻板、模式化等问题。例如,西部类型影片,总是上演英雄打败强盗的故事;爱情类型片,彼此相爱的男女主角,总是在历经磨难后,终成眷属等。在类型片的发展历程中,各类型间的融合成了一种趋势,适合表达更加复杂的情感,传达更加深刻的主题。

1.《咏梅》中的奇幻类型元素。梅娘是梅树的人格化体现,同时也作为周颢的“青梅竹马”而存在。一方面梅娘以女主角的身份,被周颢拯救,成为幼年周颢儿时的玩伴。随着二人互动的增加,代表着周颢对于“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于艺术对象的感悟能力也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作为青梅竹马的梅娘,同时也象征着周颢为了艺术理想而必须要放弃的“儿女情长”,周颢终其一生,也没有因为个人情感而对竹刻的内容妥协。为了追逐心中的“人间至美”,他抛弃了爱人,远走他乡,历经磨难,哪怕最终头破血流,理想之光不灭。

2.《咏梅》中的冒险类型元素。周颢离开家乡,追逐自己的艺术理想,一路历经高山险阻,遭遇狂风暴雪,最终攀上钟南山之巅。然而,在此处,周颢找到的那一株“人间至美”,竟然变身巨龙,盘旋天际,壮丽、唯美、又让人心生敬畏。周颢这一路的坎坷,象征着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艰难险阻,化身高山,挡住希望的前路,狂风裹挟的暴雪,又增加了前进的难度。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周颢前进的脚步,这一类型元素的运用,能指与所指相对应,从正面表现出男主角周颢坚韧不拔的可贵品质,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巨龙的意象,一方面是艺术造诣臻于幻境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周颢弥留之际的幻觉。

3.《咏梅》中的爱情类型元素。“阅尽好花千万树,愿君记取此一枝”,《咏梅》被观众记忆的重点,是本片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周颢与梅娘,两人是典型的“青梅竹马”,梅娘因为周颢的仗义相助,而现身与他交往相处,周颢也因为梅娘的温柔善良,而渐渐地喜欢上了她。随着剧情的发展,“阻力”出现,周颢醉心于艺术创作,而忽视了对梅娘的关心与关注。在得知周颢要远走他乡之后,梅娘提出将她的形象镌刻在竹子上的要求,却被周颢拒绝。再到后来,周颢受伤回家,弥留之际,梅娘给了他最后的慰藉,帮助周颢恢复了生命。爱情类型元素在本片丰富了周颢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象征着被舍弃掉的美好。

由此可看出,时长仅23分钟的《咏梅》,在有限的篇幅之中讲述了一个丰富曲折的成长故事。运用奇幻、爱情、冒险等类型元素,在不同的类型之间做了有效的融合处理,从艺术、商业等各个角度戏剧地讲述了周颢的一生。类型元素的融合,一方面顺应了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类型融合的实践,在《咏梅》中起到了丰富剧情的效果。一个复杂、立体、丰富的周颢形象,在多种类型元素的表现下,跃然于屏幕中。

结语

《中国唱诗班》对电视动画的类型化叙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在继承“中国学派”的美学风格之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传承等方面也有着较好的示范作用。类型化叙事的意义在于,满足了当代文化消费者审美趣味的变化需求,在“文以载道”的同时保证了趣味性娱乐化的观影体验。

动画在诸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从动画作品的出品发行,再到知识产权的授权延伸,辐射到文化产业链的方方面面。抛开经济效益不谈,各国的动画作品在面向全球的发行过程中,有利于本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此,中国传统风格电视动画亟需形成一套适应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商业类型化创作模式。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普世性价值,形成一套适应电视动画的类型化叙事模式,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中国传统风格电视动画的类型化叙事发展势在必行。“中国学派”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延伸,在受众不断细分以及垂直领域不断加强的当下,应该积极地尝试类型化的叙事风格,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类型化咏梅奇幻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