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线与丝线缝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的对比研究

2022-10-28 11:53刘鲁聂广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2期
关键词:丝线髋关节显著性

刘鲁,聂广龙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南京 2118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病例呈逐年增多的趋势[1]。随着THA手术技术的运用,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对于术后切口的美观程度、创口大小、手术时间快慢等尤为关注[2-3],因此,皮肤缝合的材料和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THA手术缝合方式及材料众多,如何选择,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我们对行THA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丝线与可吸收线缝合,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探究可吸收线缝合是否更具优势,以期找到更适合THA的缝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选择标准

病例来源: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1日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住院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可吸收线缝合组与丝线缝合组。

纳入标准:(1)年龄60~80岁的患者;(2)因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后外侧入路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者;(3)无下肢静脉血栓者。

排除标准:(1)瘢痕体质者;(2)长期应用皮质醇药物、免疫抑制剂者;(3)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0mmol/L);(4)存在术区既往手术史;(5)存在其它已知的影响切口愈合的疾病或状态者;(6)严重器质性病变影响手术者。最后共纳入30例患者,可吸收线缝合组15例,丝线缝 合组15例,平 均 年龄(75±4)岁,男性19例,女性11例。

1.2 缝合材料

所有行THA术的患者手术缝合中选用的不可吸收线为普通丝线,可吸收线为抗菌薇乔线。

1.3 方法

THA术两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均采用标准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闭合皮肤切口前,采用相同的皮下筋膜缝合技术;A组采用1#丝线做传统间断皮肤缝合。B组病人采用带可吸收线缝合针做皮内连续缝合:自距切口一端约0.7~1.0cm处进针,交替在靠近表皮的真皮层两侧创缘内连续缝合,针距约0.5cm,最后从切口另一端以远约0.7~1.0cm处出针。适当收紧缝线,对合皮肤,两侧线头作蝴蝶结或缝合一小块纱布上固定。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缝合时间、术后切口干燥时间、48h内切口敷料前后重量变化、术后住院时间、拆线疼痛VAS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丝线缝合组与可吸收线缝合组统计结果详见表 1。

表1 丝线缝合组与可吸收线缝合组统计结果(±s)

表1 丝线缝合组与可吸收线缝合组统计结果(±s)

?

丝线缝合组缝合时间(11.7±1.3)高于可吸收线缝合组(7.2±0.9),统计结果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t=10.65,P<0.01);可吸收线缝合组(3.6±0.6)术后干燥时间短于丝线缝合组(5.3±0.9)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5.94,P<0.01)。48h切口敷料前后重量变化情况为可吸收线缝合组(30.6±11.5)高于丝线缝合组(6.6±2.3),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t=7.91,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为丝线缝合组(12.8±1.1)高于可吸收线缝合组(7.3±1.3),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t=12.26,P<0.01)。而VAS评分丝线缝合组(3.9±1.5)高于可吸收线缝合组(2.2±1.4),结 果 具 有 显 著 性 差 异(t=-2.98,P<0.01)。

图1

3 讨论

THA可以有效的解除髋关节病痛,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股骨颈骨折最佳的治疗方案之一,然而手术切口并发症如感染、切口裂开、延迟愈合等是其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降低,甚至可能引起深部关节假体周围的感染,而导致关节置换的失败[4,5]。手术的成败涉及多个方面,如术者的技术、患者的身体条件、假体的选择、医护的操作、手术时间的长短等等。目前,已有研究者将研究方向放在了皮肤切口缝合方式及材料的选择方面。TKA术中常用的皮肤切口缝合方式分为间断缝合、无线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缝合的材料有丝线、普里林线、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可吸收线、倒刺线等。芮敏等[6]发现THA手术中分别使用金属皮钉缝合和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两组在切口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及切口美观方面无差异性,皮钉缝合具有缝合快速便捷的优势;而皮内连续缝合能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但该研究中所使用缝合材料较为昂贵,增加患者费用,故确立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缝合方式及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皮肤缝合是THA 手术中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缜密地缝合能够有效地减少切口与外界细菌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丝线缝合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伤口缝合中;但该缝合对皮肤及皮下组织伤害较多,术后容易出现“蜈蚣征”,对一些对伤口美观度要求较高的患者并不适用。李明东等[7]研究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持续时间超120min则明显增加了术后 DVT的发生率。同时手术时间延长也与术后感染率明显相关[8],因此,快速完成手术操作成为每一名外科医生的不懈追求。倒刺线虽然具有缝合高效,张力分布均匀、组织刺激小、瘢痕轻微等特点[9],但在控费降费的趋势下,因其价格高昂,将逐渐被淘汰。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既能使伤口达到甲级愈合,又能减少瘢痕增生的发生[10],同时,价格也相对低廉,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证实,可吸收线的缝合所用时间和术后干燥时间均明显短于丝线组。该缝合属皮内缝合,可吸收线的缝合为连续缝合,而普通丝线为丝朊蛋白经过加工,相对较硬,本研究结果提示,可吸收线的缝合时间较丝线组短约4.5min,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感染率。48h切口敷料前后重量变化情况可反映切口的出血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为可吸收线缝合组高于丝线缝合组,与何森荣[11]的一项研究结果截然相反,分析原因可能为:①与可吸收线缝合不如丝线缝合对切口的加压力大有关;②本研究未对引流球中血液进行统计,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③何森荣的研究中,可吸收线组所有缝合均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丝线组所有缝合均采用丝线间断缝合,而本研究中除皮肤切口的缝合方式不同外,其余缝合方式均一致;其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丝线缝合组高于可吸收线缝合组,而拆线疼痛VAS评分显示为丝线缝合组高于可吸收线缝合组,表明可吸收缝合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减轻患者拆线时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与普通丝线相比,可吸收线在缝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更短,拆线疼痛VAS评分显示患者疼痛值更低,在48h切口敷料前后重量变化中表现出更易出血,适合于对手术切口外观要求较高者使用。

猜你喜欢
丝线髋关节显著性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改版升级啦!红丝线栏目
一只小风筝(下)
论商标显著性的判定标准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论声音商标的显著性
盗贼用细丝线入室作案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