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内化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2022-10-28 11:53侯欣宇位照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2期
关键词:人际总分内化

侯欣宇,位照国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272000;2.深圳市康宁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青春期是指从依赖父母到相对独立的阶段,此时期涉及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变化和成长[1],在此时期前额叶皮层多巴胺受体数量增加,颞上沟与杏仁核之间相互作用增加,导致对体对社会刺激的反应性增强,风险的应对能力下降,易出现情绪问题[2]。

内性问题(internalizing problems)是评估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消极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包括害羞、自卑、抑郁、焦虑、退缩等。青少年的内化问题具有高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给个体的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带来了严重危害,影响青少年的心身健康,直接或间接造成其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3]。采用内化问题这一概念研究可以避免单一诊断,而是从更广泛的维度看待青少年行为问题[4]。

压力性生活事件是压力的量化概念,是指对社会中特定年龄个体的身体和(或)心理健康产生威胁的环境事件或慢性病[5],其中包括来自人际压力、工作或学习压力、丧失经历、受惩罚经历、身体和精神疾病等领域的各种负性经历[6]。暴露于压力性生活事件是重度抑郁发作的重要风险因素,几乎超过80%的抑郁症患者都在近期经历过重大压力性生活事件[7],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环境及自身角色的改变使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压力明显增加[8],经历的生活压力在青少年内性问题的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5,9,10],这种情况甚至有可能持续到成年时期,导致成年期精神疾病的发生[11]。

根据既往的研究,压力性生活事件在抑郁和内化问题的发展和过程中均占有突出地位[12],但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尚不清楚。不良的情绪问题会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甚至导致成年期精神病理学[13],给社会及个人带来极大负担,明确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作用以及如何导致内化性问题的机制十分重要。有研究指出,与儿童期或成年期相比,青春期阶段经历人际压力的可能性更高[14],此时的人际压力同样会增加随后的抑郁症状发生的可能[15];另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内化性问题的发展与人际关中断和丧失事件的联系最为紧密[1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深圳某中学12~15岁初中生共708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70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最终纳入研究705名初中生。初中生中,男性414人(59%),女性288人(41%),年龄(=12.63,SD=1.725)。所有研究对象的家长签署电子版知情同意书,初中生调查在自习课期间完成,由研究者当面解释获得口头知情同意,并在班主任老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纸质问卷、使用epidata整理。

1.2 工具

1.2.1 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报告人性别、出生日期、年级等。

1.2.2 内化问题。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由心理学家Achenbach于1976年编写,后经多次修订,是评定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存在多个版本,分别为家长用(CBCL)、教师用(TRF)、初中生自评(YSR)和直接观察者用(DOF)四种。本文采用1991年修订的初中生自评版 ( Youth’ s Self -Report,YSR),共纳入112个题目,每一项题目均采用3 级评分,由初中生自我报告自己近6个月的行为问题情况,总分越高,代表行为问题越严重。我国的应用中已证明其内部一致性良好,8个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8~0.85,内化问题为0.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7]。

1.2.3 压力性生活事件。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由刘贤臣等[18]于1997年编制,共包括27个条目,用于评定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发生与否及其影响程度,影响程度采用5级评分,本研究中要求被试回答在过去的l2个月中,本人和家庭中是否发生过题目中所列事件,得分越高,反映负性生活事件对其影响程度越高。其内部一致性级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数为0.849,信效度良好[1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分析初中生人口学资料及压力性事件、内化问题各资料指标,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测量指标的性别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分析;年级水平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以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问题、丧失等类型压力性生活事件影响程度评分为自变量,抑郁或内化问题结局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因素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的有效问卷702份,中学生平均年龄(12.83±0.80)岁,其中男性414人,女性288人。

对ASLEC总分及各因子(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得分按照人口学因素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受惩罚因子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其余各因子均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级之间压力性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

内化问题总分为(12.37±9.03)分,检出率为40.7%(286人)。对初中生内化问题评分在不同人口学形式(性别及年级)层次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自我报告内化问题总分,在性别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P<0.05);不同年级的初中生自我报告内化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内化问题的相关分析

以是否存在内化问题,对压力性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评分进行t检验,存在内化问题的初中生压力性生活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抑郁问题的初中生:压力性生活事件总分(t=-15.19,P<0.05)、人 际 压 力(t=-15.58,P<0.05)、学 习 压力(t=-12.77,P<0.05)、受 惩 罚 经 历(t=-11.80,P<0.05)、丧失经历(t=-8.17,P<0.05)、健康适应困难(t=-8.43,P<0.05)。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我报告内化问题相关分析显示:压力性生活事件总分(r=0.64,P<0.05)、人 际 压 力(r=0.61,P<0.05)、学 习 压 力(r=0.54,P<0.05)、受 惩 罚 经 历(r=0.52,P<0.05)、丧 失 经历(r=0.36,P<0.05)、健康适应困难(r=0.49,P<0.05)与内化问题总粗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

2.3 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内化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纳入存在压力性生活事件的样本,以压力性生活事件各因子分为自变量,是否存在内化问题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人际压力(OR=1.34,P<0.05)、学 习 压 力(OR=1.31,P<0.05)、受 惩 罚经 历(OR=1.23,P<0.05)、丧 失 经 历(OR=1.21,P<0.05)、健康适应困难(OR=1.28,P<0.05)对内化问题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

在按照不同性别分组分析中,对初中生男性内化问题的影响,各类型压力性生活事件各因子分对男性内化问题的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女性初中生内化问题的影响,人际压力(OR=1.31,P<0.05)、学习压力(OR=1.39,P<0.05)、受惩罚经历(OR=1.26,P<0.05)、健康适应困难(OR=1.24,P<0.05)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丧失经历(OR=1.23,P>0.05),对初中生女性内化问题的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数据,检查了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的关系,将压力性生活事件划分为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受惩罚经历、丧失经历、健康适应困难五种类型,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压力类型对内化问题的影响。

内化问题自我报告的检出率为40.7%,相较初中男生,女生内化问题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生理成熟过程可能早于男生,使得其内化性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易感性更高,另外,女生可能宣泄情绪的方式更为局限,导致其出现内化问题的风险更高。

在本研究中,大部分初中生均报告了至少一种压力性生活事件,其中人际压力事件的发生率最高,影响程度也最严重;学习压力的发生率及影响程度次之。现在男生女生都被平等对待,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失去亲人或丢失重要物品、躯体不适的影响程度评分性别及年级层面并无显著差异,受惩罚经历男生的影响程度多于女生。初中生期间个体逐渐脱离对家庭的依赖,在学校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大幅增加,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各年级之间各类型压力性生活事件水平无显著差异,在初中各阶段的初中生面临的生活(人际、受惩罚、丧失)、学习及自身(躯体不适)压力基本相似。

存在内化问题的初中生其生活压力总分即各类型压力影响程度评分均高于无内化问题的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相关分析显示,生活压力总分及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受惩罚经历、丧失经历、躯体症状评分均与内化问题显著相关。

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受惩罚经历的影响程度也为内化问题的风险因素,人际压力水平增加时,内化性问题风险增加最明显。提示临床工作者及家庭对存在压力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特别是经历较高程度的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的青少年,除单纯抑郁或焦虑等问题外,还应关注是否存在共病其它问题的情况,以提早筛查,更充分的治疗,改善青少年预后。

表1 各类型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内化问题的相关分析

[18] 刘贤臣.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测试[J].山东精神医学,1997(01): 15-19.

猜你喜欢
人际总分内化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搞好人际『弱』关系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