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刍探

2022-10-30 02:55童美秀
成才之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效率语文教学

童美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课堂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提问质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在设计问题时过于形式化,只关注问题数量而忽视问题质量,导致课堂提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以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课堂提问与相关原则

1.课堂提问与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设计的问题要科学,结构要合理,设问要巧妙,逻辑要严密,重点要突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就是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从内容和功能上来说,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有其特殊性。一是具有开放性, 需要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自身经验思考答案。二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言逻辑性、思维能力、文学素养。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以下功能。第一,能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第二,能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应具有实践性。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课堂所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问题设计应具有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

2.课堂提问原则

(1)针对性原则。提问应有其内在意图,并不能流于形式,这是针对性原则的要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应明确该问题是为了检验学生已学习的内容,还是为了引入新知识。此外,问题设计应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既不能让学生轻易答出,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茫然。

(2)科学性原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契合语文学科特点,因此,既需要吃透教材,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又需要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3)启发性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能否在课堂提问中获得知识是判断课堂提问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由陌生转为熟悉,由没有认识转为积极探索。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

1.提问内容方面的误区

首先,问题数量设计过多。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存在误区,认为只要提出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因此在课堂中会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在步入这种误区后, 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问题的质量,而是问题的数量,学生所收获的不是发散思維,而是疲于应对。教师在课堂中设计过多的问题,还会使问题的层次降低,这些看似面面俱到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揭示教学核心。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10 分钟内就提出三个问题:看到圆明园地理位置你有什么感觉? 走进圆明园看到各种美丽景色你有什么感觉? 想到许多珍贵文物你有什么感觉?

其次,问题表述比较模糊。教师对问题的精准表述,能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实质,在文本中迅速寻找对应的内容,作出正确回答。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的问题表述比较模糊,导致学生找不到问题的实质,容易出现答非所问或无法回答的现象。例如,在《慈母情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作者从母亲手中要钱之后的情感变化,但提出的问题是:同学们可以将自己假设成本文的主人公,想象一下主人公所做的一些事情,以及当时他心里的感受。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模仿主人公一系列动作,有的学生扮演主人公和母亲,只有少数学生明白问题的实质,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体会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

第三,问题难度整体偏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整体偏低,且大多属于封闭型问题,学生很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根本不需要思考,从而失去很多锻炼思维的机会。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提问技巧方面的误区

首先,等待回答时间过短。等待回答时间亦称候答时间,即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同类型的题目难度不同,教师所预留的候答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调查表明,无论是何种题型的候答,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时间过短。从对封闭型问题候答时间的调查来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的占15%,给学生留出5 秒左右思考时间的占35%, 当绝大多数学生思考完毕之后,让学生回答的仅占50%。从对开放型问题候答时间的调查来看,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的占31%, 给学生留出2 分钟左右思考时间的占39%,当绝大多数学生思考完毕之后,让学生回答的仅占30%。

其次,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学生的回答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应进行相应的评价。但部分教师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评价应有的作用。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通常会用“回答正确”“很好”等进行评价,在解析答案时也只是重复学生的回答,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通常会让其他同学重新回答,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忽视自己。久而久之,学生会丢掉主动思考的习惯,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一方面会让学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另一方面会让学生失去再次思考的机会,影响思维发展。

三、影响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原因

1.教师因素

一是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固守传统思想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认为应在课堂45 分钟时间将知识更多、更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而课堂提问会占用课堂时间,需要压缩一些“不必要”的提问。受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流于形式,认为只要数量达到要求就可以了。二是课堂提问准备不足。虽然在课前教师都会备课,但备课时花费在设计课堂提问的精力则很少。许多教师选择的问题多来源于教学参考书或网络资料,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有的教师喜欢依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设计问题,导致相同课文在不同年份授课时都采用相同问题,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学生因素

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一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没有将自己真正视为课堂的主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愿意主动思考,等着教师提供正确答案,自己只需要背诵就可以了。二是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在课堂上,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固定的,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好,知识储备比较丰富,愿意表现自己。一些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面对教师提问时,会出现胆怯心理,害怕提问自己。而教师也很少选这些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所设计的问题也就很难切合学生实际。

四、语文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策略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能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回答问题,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的及时评价,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前充分备课,明确提问目标

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做到每个环节都有备而教,才不会出现在课堂中临时提问和临时点评的情况。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学情。

认真研读教材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关键。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行解读,从中寻找适合的发问点,再根据发问点创设相关情境, 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例如,在《珍珠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可从叙事性散文的特点出发,提出一些与散文技巧相关的问题, 也可以基于故事的主题“信赖”出发,借助故事情境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让提问更有方向性。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划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为教师设计问题提出明确指引。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当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教学目标通常可分为理解记忆、分析应用、综合评价三个类别。理解记忆需要对文本有足够了解和认知,该目标可以借助封闭型问题来实现;分析应用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学习,既要学习文本内容,又要学习文本写作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综合评价需要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考查,可借助开放性的问题来实现。

了解学生学情,能帮助教师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既能让学生寻找到正确答案,同时又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每个学生都有其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能激发学生学习潜力,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2.研究提问技巧,提升提问水平

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问题能否对学生思维产生启发性作用,能否有助于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还需研究提问技巧,以提高提问水平。

首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应注重问题的逻辑性。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缺少主线,导致问题之间毫无关联,只是就某个段落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云里雾里,在回答问题之后,也没明白答题的思路。因此,教师需要确定一问题则是枝干分出去的“枝杈”,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更有逻辑性。

其次,教师在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应给学生留出合理的时间。合理的等待时间需要因题而异,有的封闭型题目学生可能立刻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时3 秒~10 秒的作答时间是可行的。有些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并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理清作答思路,这时候3 秒~10 秒的等待时间明显是不够的。教师需要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判断学生是否进行足够的思考, 通常可从学生神态上进行判断。例如,在发问之后,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低头看书,眉头紧锁,显然准备是不充分的。如果学生已经停笔,目视前方,有的学生开始举手,则说明不用再等待了。

第三,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引导性。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没有教学价值,真正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桥”指的是什么,然后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本篇课文题目如果用“木桥”代替,你们认为这样好吗? 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会先联想到课文中“桥”具体指的是什么,是不是木桥? 然后再思考能否替代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较好地领悟课文主旨。

3.分析学生学情,设计问题层次

每个学生都有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提问最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在问题设计的過程中,教师要分析学情,要设计问题层次。层次是指问题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初级问题、中级问题、高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初级问题是学生在略读课文之后,依照自己的经验和原文内容就可以回答,不用过多的思考。例如,在《石灰吟》一文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提问:这首古诗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学生有知识储备就能作答,并不需要过多思考。中级问题指在学生精读课文之后提出的问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例如,在《那个星期天》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一天我心情上发生的变化。这需要学生精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找出主线发展的各个节点。高级问题也是在学生精读课文之后提出的问题,考查的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需要学生以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多元化的, 能够体现学生情感体验上的差异。例如,在《长相思》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阅读全文后,联想文中描写的送别场景,能够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审美能力不同,获得的情感体验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创造性问题难度最大,要求学生能够跳出思维的框架得出创造性结论,使答案具有个人色彩。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廉颇,在遇到相同事情的时候会如何处理? 这类题目开放性强,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作答,并没有唯一答案。

从初级问题、中级问题、高级问题到创造性问题,问题难度在逐渐增加,对学生思维的挑战在逐渐增大,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重视反馈评价,制定理答策略

理答是学生回答之后, 教师作出的反馈与评价。高质量的反馈与评价,具有导向性、具体性、启发性。

导向性、具体性要求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需要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但不要过多夸赞,要恰到好处。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指出学生错误之处并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答案, 通过导向性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启发性要求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视情况予以评价。如果答案是正确的,但逻辑不严谨,条理不清晰,教师就要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重新组织语言。当学生答案不够完善时,教师可帮助学生找到思维上的漏洞,对答案进行补充。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要批评指责,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教师通过不同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既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能让学生借助问题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备课,明确提问目标;研究提问技巧,提升提问水平;分析学生学情,设计问题层次;重视反馈评价,制定理答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教学效率语文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