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引入分层教学

2022-10-31 06:58纪家军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活动班级

纪家军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教育集团望湖校区 安徽合肥 230022)

随着全面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普及,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越来越成为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通过完善课程安排、充实课堂教学,进而在增强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成绩,引发了各级学者和专家的研究与讨论。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们将面临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分水岭。因此,本文基于分层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模式,为实现新课改目标、提高学生成绩提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及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

1.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展开一般是通过以下三种具体方式:一是以整个年级为单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为划分依据进行分班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二是将分层的范围限定在同一个年级当中。在保证原先班级划分不变的情况下,将该年级所有班级的学生重新依据成绩等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开展集中授课。三是进一步将分层的范围缩小,即仅仅在一个班级内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此时需参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潜力等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活动。同时还要相应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设置阶段性教育目标。

本文所谓分层教学(Stratification teaching)是指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心理,以及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差异,在单个班级的范围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展开教学。当然这只是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之后还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对他们提出合理的教学要求,依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最终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客观的个体差异性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尽可能地发挥潜能,实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模式要求当前的教学过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走班制教学

所谓“走班制”即在保留原有班级制度的情况下,在同一个年级内,将几个班的学生进行分层。具体方法就是把每个班的优等生、中等生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分别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为他们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他们的学习过程可能也不尽相同,包括需要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和接受不同难度的测试。但这一分层教学活动仅限于数学学科,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仍按照原有的行政班级划分来进行正常授课。

3.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在某一时期稍落后于班级其他同学或年级整体水平,也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本文中特指数学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初中生。

(二)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带领处于不同学力的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开发出自己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实现新课改目标。因此,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和学生差异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推动全体学生发展。

1.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打造更符合全体学生要求的课堂,帮助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层教学法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立足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分层教学的具体开展要求授课老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确立不同的数学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甚至连数学课堂上提出的小问题都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除此之外,相应的练习、作业和评价都要实现分层化管理。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最终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学好数学。

2.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为克服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打下良好的基础。分层教学并没有剔除竞争,而是将竞争包含在分层当中。这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需要学生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培养一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学困生,实行分层教学法可以逐步地帮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逐步地提升原先为他们设置得较低的学习要求。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实行的分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分层初具雏形,分层效果不明显。这一问题目前普遍存在于刚开始实行分层教学的课堂中。一些教师只是根据一些客观标准,如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层”仅仅止步于此,相应的教学方法却没有落实。授课制度依然沿袭传统,根据已划分好的行政班级进行授课。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没有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体现“分层”意识,尤其是数学课堂提问和数学作业布置环节。这就造成采取了分层教学模式,但却难以看到分层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因为“分层”而得到相应的提高,分层教学理念也没有真正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等各个环节。

2.分层标准的固化与误解。分层是将学习能力相差不大的学生通过一定标准筛选出来,聚集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但是大多数学校分层的标准就是数学考试成绩。分层对于学生来说反而是一件可能影响到自尊心的事情。首先,分数不是划分学习层次的唯一标准。分数确实是客观的,但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也有很多主观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等。其次,学生的成绩是有波动的,这是正常现象。分层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指标进行调整。更有甚者,直接将分层与分组画了等号,按照学号、座位这样的标准进行所谓分层教学。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安排没有任何意义,与真正的分层教学南辕北辙。

3.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接受程度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分层教学难以从心理上认同,尤其是自尊心非常强的学生。一旦他们对分层教学方法出现了认知偏差,不管是层次较高还是层次较低的学生群体,都容易萌生对数学严重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分层教学是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配合才能产生效应的。学生的抵触会导致分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由于分层教学尚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关于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绝非易事。最基本的一些问题,如分层标准是什么、如何制定,如何根据分层结果进行差异性教学、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对课堂内容、学生表现采取何种评价标准,这些都只能依靠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目前,我国分层教学领域仍然缺乏一套系统性的整体教学思路和方法,导致关于分层教学出现了种种争议,至今形不成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思路与具体方法

(一)教学思路

1.坚持学习水平与分层相统一的原则。毫无疑问,分层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随着数学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学习状态是波动的。那么学生的学习层次也应是动态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所在层次进行合理的调整。

2.坚持鼓励与鞭策相结合的原则。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心理必然是不同的。因为一次考试失误被分到较低层次的学生既有可能产生不满和抵触的情绪,也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处于较高学习层次的学生有可能产生自满的情绪,导致在下一次测试中成绩下滑。对学生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使其以正确的饱满的情绪面对数学课堂,是实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把握的部分。

3.坚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分层教学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其灵活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转变教学方法,设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活动时要一贯坚持的中心。

(二)教学方法

1.整体与部分相结合。首先,必须坚持以当年的教学大纲为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严格按照依据大纲编写的教材安排教学内容,以班级为单位确定教学进度,设置教学时间节点。将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式、数学原理等讲解清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这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分层结果,安排不同层次学生的进阶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或多或少的进步,从而始终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分层指导下,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达到不同程度的理解与掌握,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是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前提条件下,让学生对不同的数学知识各有侧重地进行学习,才能真正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螺旋推进。教师开展分层教学必须首先明白对于学生的分层一定不能是静态的、死板的。学生的学习层次是波动的,教学过程是螺旋推进的,教学难度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螺旋递进的。分层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尽管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能否实现这一要求是不确定的,但至少要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不断通过实践调整教学方法。

三、结语

“减负”政策的实施,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在初中的推行,而这一教学模式也确实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这一教学模式尽管还在不断摸索当中,但还是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成效。尤其是在实行统一班级授课的乡村地区学校,分层教学的推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乡村数学老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很大帮助。同时,分层教学模式在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激发上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针对基础较差、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能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兴趣的提升、热情的激发和信心的提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了以上一些分层教学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同行能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活动班级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班级“无课日”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