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危害及对策

2022-11-04 04:21于海东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牛羊肉兽药牛羊

于海东

(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呼和浩特 010050)

近年来,我国牛羊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大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并存的局面,牛羊疫病的发生与发展仍是阻碍牛羊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素。兽药、疫苗接种仍是预防和控制牛羊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市场上兽药种类繁多,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牛羊疾病的治愈情况,还有可能造成牛羊肉产品中出现兽药残留问题,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改变,牛羊肉产品的消费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牛羊肉产品的兽药残留问题也成为人们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优质、天然、无抗的牛羊肉产品在市场中备受青睐。基于此,分析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问题的危害并找出解决对策是当前农业部门和养殖从业者都要尤为注意和关注的。

1 兽药残留的危害

1.1 造成器官损伤和毒性反应

①会对牛羊机体器官造成损伤,磺胺类药物可对肾脏引起损伤,链霉素可对听神经造成损伤,引发耳聋;②引起过敏反应,当人们经常食用一些含低剂量抗菌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等)的肉产品时,会使易感个体出现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临床上,呋喃类药物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的过敏反应;磺胺类药物会引起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的过敏反应;③引起变态反应,当大量青霉素蓄积时,就会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的变态反应。

1.2 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牛羊肠道内的菌群与机体是相互适应的,处于一种菌群平衡调控的状态。牛羊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纤毛虫,有些微生物可以合成B 族维生素和VK,以维持牛羊正常生理活动。当体内的兽药残留蓄积过多,肠道菌群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牛羊就会出现腹泻、消瘦的症状。

1.3 病原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是当前社会各界尤为关注的问题,兽药残留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对患有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病的牛羊开展治疗时,往往会长期使用某一种抗菌药或寄生虫药开展治疗,长期以往只是用一种药物就会导致牛羊体内的敏感菌株或虫株出现选择性抑制状态,致使细菌和寄生虫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和虫株大量繁殖。当人体经常食用含抗菌药物残留的牛羊肉产品时,牛羊体内的耐药菌株可传播给人,这些耐药菌株的出现为疾病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相关研究表明,人类长期食用低剂量的抗生素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也能引起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截至目前,具有耐药性的病原株通过动物性食品转移到人体内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1.4 对环境的影响

药物进入牛羊机体后,会以代谢产物形式随粪、尿等排到外界环境。残留的药物在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土壤、水或垃圾中仍具有活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报道,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中还可以检测到金霉素的残留。说明抗菌药物的滥用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1.5 致癌、致畸、致突变

相关研究表明,雌激素、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都已被证明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虽然兽药残留量很低,但是由于能够蓄积,所以对人们及环境的危害是慢性、远期和积累性的,影响深远。

2 兽药残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兽药不正确使用

在调研中发现,在养殖生产中对患病牛羊给药时,某些技术员或养殖从业者不按照药物说明书剂量合理给药,往往是加大剂量给药,认为大剂量给药后可起到更快的治愈效果,随意加大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的剂量,不但没有提高治愈率还诱发牛羊引发腹泻、神经等症状,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细菌、寄生虫产生耐药株,不利于日后的用药治疗。另外,就是某些养殖场户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开展治疗,没有做到轮换使用药物或穿梭给药,也造成病原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给兽医临床带来严峻的挑战。

2.2 未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在牛羊养殖生产中,常用兽药的休药期在《中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中有明确规定,对用药牛羊在屠宰前严格执行休药期,以保证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不超标。而在现实中,有许多养殖场户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对患病牛羊进行给药治疗后,不严格遵循休药期的有关规定就进行屠宰、售卖,对社会公共卫生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3 动物个体差异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牛羊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会有一定差异,这与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密切联系。当牛羊患有严重肝、肾损伤障碍时,就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对药物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严重可以引发牛羊的毒性反应。个体差异也是兽药残留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牛羊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差异引起的。

3 解决对策

3.1 加强牛羊养殖生产科学用药规范

1)科学诊断疾病。任何药物合理应用的首要条件就是正确诊断。对牛羊疾病的诊断一般可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借助实验室法进行进一步诊断,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利用PCR、ELISA 等技术诊断牛羊疾病更具有便捷、精准的特点,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开展后续的治疗工作。

2)开展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当牛羊确诊为某些细菌性传染病时,可采集相关病料分离病原,经培养后观察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再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片抑菌环直径大小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高敏药物开展给药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即可节省了财力物力,也能提高治愈效果。

3)制定周密的用药计划。用药计划是养殖场(户)养殖生产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包括给药剂量、途径、时间间隔和疗程。给药途径的不同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出现的快慢。大多数药物治疗时必须重复给药,而确定给药时间间隔主要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消除速率。研究表明,抗菌药物需要有充足的疗程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避免产生耐药性。抗生素一般2~3d 为一个疗程,磺胺类药物3~5d 为一个疗程。

4)开展合理的联合用药。患病牛羊确诊后,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药物对患病牛羊开展治疗。一般情况下,为提高治愈效果,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以合理联合用药或穿梭用药开展疾病治疗。联合用药要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在联合用药中,严禁同时使用多种(超过3 种)药物进行给药,因为多种药物之间会彼此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配伍禁忌,给患病牛羊增加了危险系数。兽医在临床用药中,要对治疗过程做好详细的用药计划,认真观察用药后牛羊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用药计划。

5)严格执行休药期的相关规定。患病牛羊用药后,一定要按照相关明文规定,严格执行休药期,以保证牛羊肉及其他产品兽药残留不超标。

6)选择中兽药开展临床治疗。中兽药在中兽医的思想指导下,千百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牛羊疾病的治疗。中草原来源于天然植物、矿物等,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的优势,正规合理的配伍使用,也不存在兽药残留的问题。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理中汤、保和丸、大承气汤、冰硼散等被广泛用于牛羊疾病的治疗,并取得甚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某些没有特效西药治疗的疾病,采用中兽药对因治疗并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大大提高了牛羊疾病的治愈率。

3.2 进一步建立健全兽药残留检测体系

1)强化监督检查。兽医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兽药残留长期监测体系,加强省、市、县三级检测体系建设。制定全面的检测内容,研发兽药残留试剂检测技术,利用“走出去、请进来”机制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设立市、县检验检疫服务点,尤其是加强基层检测站的设立,扩大及时检测。农业执法人员要定期到养殖场区检查养殖场生产中的各类记录档案、生产台账。在开展联合执法和检测中,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团结协作,执法部门用好法律的武器,检测人员按照要求认真分析检测,建立预警分析机制。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结果分析来确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对各类容易突发的紧急情况做好预案制定和报备。

2)加强宣传教育活动。兽医主管部门要通过网络、融媒体、微信公众号、报纸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基层兽医、兽药经营者、养殖场(户)进行积极宣传与引导。让生产者、消费者和相关部门具体的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性,在基层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既能减少兽药残留问题的发生,也能提高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兽药残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兽药、养殖、疾病防治、屠宰、加工、销售、监管、检测、执法等各个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通力协作,才能从根源解决这一难题。与此同时,全社会上下只有真正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性并处理好兽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兽药残留问题发生。

猜你喜欢
牛羊肉兽药牛羊
巧除牛羊肉膻味
草原的牛羊
你若懂我
曝光
牛羊肉:产消继续增长供需总体偏紧
新疆:肉孜节前夕 牛羊肉价格微涨
商务部:中央储备牛羊肉定向投放
兽药违法行为将被从重处罚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
牛羊市场近期行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