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正确把握“两课”对接点的方法

2022-11-04 13:27许晓萍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接点课题笔者

■文/丁 瑛 许晓萍

在幼儿教育中,部分教师无法实现微型课题探究与课程实施的有效对接,即“两课”对接,导致课题探究成果无法落到实处。基于此,笔者采取“五法四措三途径”进行了专题探究,旨在指导教师正确把握“两课”对接的方法,实现课题探究与课程实施的紧密对接,从而使教学更具实效性,使课题探究更具科研价值。

一、课题背景

微型课题探究的对象一般为课程实施中的师生,也就是说,微型课题的探究离不开幼儿园课程,也离不开具体的教学问题。但在实际探究微型课题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两课如何准确联系?”“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对接点?”等问题不甚明了,在课程实施中无法抓住课题相关要素,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课”对接。基于此,笔者主张强化“两课”对接,即将课题探究与课程实施紧密对接,并由幼儿园保教办和教科办联手进行专题探究,指导教师正确把握“两课”对接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笔者主张强化“两课”对接,由幼儿园保教办和教科办联手,采取“五法四措三途径”进行专题探究,以期指导教师找到、找准微型课题与课程实施相联系的要点。

(一)“五法”开启“两课”对接

“五法”是指笔者采取的五种课题探究方法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具体如下。

1.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探讨教师开展“两课”对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改进方法。在课题初期,笔者发放了调查问卷,找到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大家都认为无法较为准确地把握“两课”的对接点,或没有根据微型课题的目标和内容开展活动等。通过解析调查数据,笔者找到了进一步指导教师开展“两课”对接的方法,如开展课题相关的培训活动、展示活动等,并再次观测,了解经过指导后教师“两课”对接的情况,并做进一步调整,以提高课题探究的实效性。

2.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课中的表现和教师实际把握“两课”对接的情况,了解教师在课题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两课”对接活动中的表现和获得的发展,再观察教师,了解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据此及时改进课题探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举措等。

3.文献法。通过阅读、学习有关文献,得出一般性结论或发现问题,进而寻找新的思路。与微型课题相关的文献、著作都是专家型教师先前的教学经验或探究成果,能为接下来的课题探究指明方向。

4.案例法。通过记录并解析教师进行“两课”对接的真实情况,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笔者记录下了一个个真实、生动、鲜活的具体案例及典型故事,先详细描述并解读事件或情境,再提出有效的支持或调整方法,最后形成心得体会。这种来自真实情况的记录与解析就像日常观察幼儿所形成的学习故事一样,真实自然而又科学有效,对找到“两课”对接点、实现两课有效对接具有实际意义。

5.经验总结法。通过开展“两课”对接活动,总结提炼经验,形成理论性、概括性的材料。在实际探究中,笔者指导教师开展“两课”对接,使用“两课对接表”解析、概括经验材料,找出课程实施中的规律,并组织教师开展心得汇总、经验交流等活动,以帮助教师找准“两课”对接点,从而更高效地进行课题探究。

(二)“四措”有效实施“两课”对接

“四措”是指笔者指导教师开展“两课”对接的四项具体形式和措施。

1.专题活动,转变观念。笔者带领教师开展学习活动、专题培训、研讨活动等,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并让大家在课题探究中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促使教师明确对接的目标、方向及方法。

2012年新刑诉法将英美法系“排除合理怀疑”引入到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中,但异质法律文明之间的法律移植应当建立在“异质性”分析基础之上,比较法意义上的法律移植更应该注重移植地的本土化效果。通过这层语境,重新审视一下我国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确实存在多重现实的问题。以“排除合理怀疑”为视角,我们可以充分的比较和分析我国与英美法系的“异质性”所在,在此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创造更为合理的环境。

2.指导活动,答疑解惑。笔者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使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以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和实际问题,促使教师在开展“两课”对接活动时较快、较准地把握对接点,准确填写“两课对接表”,从而循序渐进地将微型课题探究继续深入下去。同时,笔者指导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贯彻执行课题的探究意图,使课题成果得以落实,并观察、解析其有效度,为后续的课题探究提供实证性资料。

3.梯队活动,有效带动。由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开展各类有关微型课题的研讨、学习、交流等活动,让骨干教师带动梯队发展,以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促进教师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升教研、科研的深度和质量,带动“两课”对接活动的有效开展。

4.教研活动,系列研讨。笔者组织教师开展微型课题背景下的说课、上课、区域展评活动,先帮助教师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寻找“两课”对接点,学习填写“两课对接表”,有效地开展“两课”对接活动,再引导教师逐渐找到规律并形成经验,最后让教师将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以更快、更准地找到“两课”对接点,高效实现“两课”对接。

(三)“三途径”层层推进“两课”对接

“三途径”是指笔者在专题探究中形成的三种实施方式。

1.理论学习,明确概念。笔者通过组织全园、全年级组的“两课对接”专题学习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两课”对接就是微型课题与课程实施的对接。

2.“菜单”对接,自主点单。针对种种情况,笔者提供了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分层、分类的课题辅导“对接菜单”,具体如下。

一是修改指导方案,寻找对接点。笔者知道,要做好课题探究,特别是要做实微型课题的探究,课题方案撰写得到位是成功的一半。在探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撰写的探究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目标设定不合适、实施方法不正确等。针对这类情况,笔者为教师提供了修改方案的方法指导,帮助教师调整、补充和完善课题方案,方便教师从方案中正确把握“两课”对接点,具体有以下两个方法。

方法一:从课题目标到活动方案目标,寻找重合点。笔者仔细审阅教师的微型课题方案发现,部分教师因为缺少课题探究的实践经验,制定的课题目标有一些问题,便给他们提供了修改方案的方法指导,先通过集体讨论,帮助教师正确调整和修改微型课题的目标,避免教师在课题探究中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再请教师设计相应的课题展示课的教案,最后组织教师集体研讨,看教案的目标是否切合课题的目标,帮助教师从正确的课题目标和活动方案目标中寻找重合点,并让教师明确这个重合点就是“两课”对接点。

方法二:从方案到教案,寻找关键词。在撰写微型课题方案时,有的教师没有撰写探究课题的具体措施,有的教师撰写的具体措施过于简单。于是,笔者就从这一方面入手,与教师一起细化具体措施,让教师发现具体措施中的关键词就是“两课”的对接点。很多微型课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对接点。所以,笔者也组织教师从自己课题探究的题目入手,尝试寻找关键词。

二是多层次探讨,填写“两课对接表”。在修改方案找到对接点后,教师在展示活动前要填写“两课对接表”。但部分教师在填写对接设计、活动中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疑惑。于是,笔者提供了多层次的指导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正确填写“两课对接表”,理清探究思路,有效实施“两课”对接,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从方案到表格,填写对接点。不同教师探究的微型课题的领域不同,专业水平存在差异,教学特色也各不相同,无法开展集体指导。于是,笔者为教师提供了面对面的指导,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为教师答疑解惑。

方法二:从展示到反思,寻找调整点。在教师正确找到“两课”对接点并进行课题展示活动后,笔者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展示课的感想和反思,同时也向教师反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以不断改进和调整展示活动。

三是组建微信群,探讨对接点。笔者组建了微型课题微信群,方便教师随时交流在微型课题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视频抛砖引玉,探讨对接效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鼓励教师巧妙运用手机,拍一些与自己探究的课题有关的小视频或照片并发到群里,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参与研讨,各抒己见,形成思维碰撞,及时解决教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方法二:领域主题讨论,共享对接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不同课题的侧重点不同,但同一领域的课题有些方法是可以共享和迁移运用的。所以,笔者每月都会在微信群中开展一次主题研讨,由一位课题组长或教科研骨干提出主题,让全体教师分享和探讨课题的探究或实施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在笔者多层次、多形式的指导下,教师已经逐步掌握了寻找“两课”对接点的方法。所以,接下来,笔者主要是让教师结合探究举措中的教研活动和梯队活动,在组内开展“两课”对接活动,鼓励教师一起分享、交流、探讨与合作,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如何有效地开展“两课”对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课题效益与成果

(一)幼儿获得发展

微型课题认真、扎实开展能让幼儿受益匪浅,他们在一次次的展示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表现得积极、主动,其交往能力、表现力、创造力、认知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在享受游戏和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教师得到提升

保教办和教科办联合开展的专题探究为教师按需提供了菜单式的“两课对接”服务和指导,充分激发了一线教师参与微型课题探究的热情。在常态化的课题探究和特色课题的展示活动中,教师越来越熟悉“两课”对接,能找准“两课”对接点并有效开展“两课”对接活动,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课题更有实效

“两课”对接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使微型课题与课程实施有效对接,形成了许多具有科研价值的资料、照片、结论等,切实推进了园区微型课题探究的深入开展,也使得课题探究与课程活动更具有实效性,有效提高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在专题探究中,笔者采取“五法四措三途径”,努力做到教研与科研合一,并就实际探究中发现的问题作了调整与改进,使微型课题与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有效对接,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助力。

猜你喜欢
接点课题笔者
铁路道岔转辙机接点维护装置研究
老师,别走……
S700K转辙机接点组改造过程控制和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ZYJ7型道岔接点组防霉、防潮技术改造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