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支持维度干预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探究

2022-11-04 06:55李鸿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全科社工慢性病

李鸿飞,冯 玫

(1.山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太原 030032)

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多,《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提出,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要患病人群,而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体中,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对于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欠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都有欠缺。

一、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运动和饮食情况现状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且规律地锻炼有利于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人的患病风险。能量脂肪、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盐都对主要的慢性病有影响,因此,在慢性病高危人群中开展运动与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进而有效规避风险因素,最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

考虑到现实便利条件及Y村老年人居多的特征,医务社工选取Y村老年人作为调查群体。为了调查Y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以及运动和饮食情况的现状,医务社工根据自己在某三甲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实习期间学到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设计了农村慢性病患者饮食与运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从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运动情况、饮食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共计29道选择题。

问卷共计收回122份,女性92人次,男性30人次。其中60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问卷收回46份,以6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作为研究对象,因此筛选出60岁及以上的46份问卷为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一)Y村老年人运动情况分析

就问卷所呈现的Y村老年人运动现状而言,Y村老年人有专门的运动计划的有52.2%,但运动不规律、不科学;运动的目的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为主要目的,在四个选项中占到绝对优势的比例,为75.9%;有65.2%的老年人保持较高的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3—5次或者更高;运动持续时间中有45.7%的老年人选择了不固定时间;运动方式中占比最多的选项依次为慢走、跳舞和快走,其余登台阶、打太极、打球等多项运动总选择人数占比20.7%,而慢走一项就达到了43.1%的占比。

问卷结果显示,运动方式调整的原因根据个人时间安排的选项占比最大,为69.6%,其次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酌情加减量占到23.9%,而依据医生建议加减量仅占到6.5%,可见医生的建议和支持有所欠缺。有60.9%的老年人选择了在运动过程中感到享受和兴奋,可见对于Y村大部分的老年人来说,运动的主观意愿比较强烈。在激励作用最大的角色一题中,43.5%的老年人选择了家人,其次是有37%的老年人选了朋友或同事,可见就运动而言,老年人的主要支持来源于家人和朋友的非正式支持。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一题中,62%的人选择了伙伴,有16%的人希望得到来自全科医生或教练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指导,老年人朋辈群体间的支持需要加强,且需要扩充来自全科医生或者教练的专业支持。在体力劳动是否能替代运动一题中,67.4%的老年人回答错误,认为能或有时能。事实上,体力劳动无法达到有效运动时的心率,且运动是全身性的、均衡的、协调的运动,而体力劳动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因此不能代替,仅有32.6%的人回答正确。

综上数据,Y村的大部分老年人经常进行以增强体质健康为目的的慢走,且持续时间不固定,运动方式较为单一,比较随意。Y村老年人对科学运动的知识比较欠缺,但有较强烈的个人运动意愿,主要的支持来源于家人或朋友,但有获得来自全科医生或教练的专业帮助和伙伴间的陪伴支持的需求。

(二)Y村老年人饮食情况分析

在饮食情况现状中,有45.7%的老年人每周购买新鲜水果蔬菜仅有1—2次,有43.5%的老年人食用泡菜、咸菜、腌制食品等高盐食品频率较高,有8.6%的老年人食用油炸或烧烤类等高油食品的频率较高。在饮食搭配偏向上,有43.5%的老年人选择了荤素搭配,科学合理。总体上Y村老年人的饮食相对健康,但盐的摄入量较多。

在健康饮食的认知方面,关于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有15.2%的老年人回答错误,47.8%的老年人回答不知道。关于优质蛋白的来源,71.7%的老年人回答正确。由此可见,Y村老年人饮食习惯在盐的摄入方面的知识有待进一步宣教和丰富。

关于饮食习惯是否受周围人影响,32.6%的老年人表示一般,52.2%的老年人表示不太受影响。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信心一题中,43.5%的老年人表示非常有信心,23.9%的老年人选择不太有信心和没有信心。这意味着Y村老年人并未意识到自身与健康饮食之间的差距,改变难度可能较大。在关于饮食方面的信息分享给他人方面,有37%的老年人非常愿意,26.1%的老年人比较愿意,这代表在互助小组中大家的积极性可能较高。

(三)Y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在社会支持方面,问卷结果显示,Y村老年人获得经济帮助等工具性支持和关怀、倾听等表达性支持来源的途径基本都为配偶和其他家人,有70.1%的老年人获取工具性支持依靠配偶和其他家人,67.8%的老年人获取表达性支持依靠配偶和其他家人,来源于朋友或同事的表达性支持比工具性支持的构成比提高了9.8%,而村民对于官方、半官方和非官方组织的工具性支持与表达性支持的利用意识及利用率皆较低。Y村老年人大都依靠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的获取和利用极少。

遇到困难时的求助方式一题中,有37%的老年人选择不向任何人求助,52.2%的老年人会选择向家人或亲戚求助,仅有6.5%的老年人会选择向村委会等组织求助。对于村委会组织的活动,65.2%的老年人选择从不参加或偶尔参加。Y村老年人对非正式支持的利用度较高,对正式支持的利用度和利用意愿均较低。

二、挖掘现有资源增强村民健康管理意识

Y村村民目前的健康管理意识相对薄弱,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没有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似乎大家把健康管理等同于自我感觉健康,只要平时不难受,严重时记得服药就够了。对于运动和饮食保持健康有一定的主观意愿,但并不了解科学规律的运动方式和健康的膳食结构。

Y村可利用的潜在资源较多,但利用率不高,需要进一步挖掘。Y村目前建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座,包含棋牌室、村卫生室、会议室以及健身室等,仅棋牌室和村卫生室利用率较高,其余基本闲置,场地利用率低。村内还建有小公园1处,内设有篮球场1个,健身设施若干,包括单人腹肌板、双人坐拉器、双人坐推器、高低杠、扭腰器等众多器材,还设有1个LED大屏幕放于篮球场前的小广场上,一般用来播放新闻或晚会节目等内容。

医务社工与村委会以及公园负责人协调,争取到了在大屏上放映健康科普视频的权限,社工精心筛选简单易懂,适合老年人理解的科普视频,避免过于深奥的知识讲座,内容多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如何防治的视频和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视频为主,辅以趣味的运动方法和健康烹饪方式的视频避免过度宣传,以免适得其反。期望能通过视频的播放,营造健康管理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慢性病老年人增强健康管理意识。

三、链接资源完善村民社会支持网络

广泛宣传起到的作用有限,且科普类的宣传难以达到个别化的效果,很难让老年人真正有效地运用于生活中。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拥有强力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人,在面对社会的挑战时可以应对得更好。因此,链接资源帮助村民完善社会支持网络,获得长效的支持更为重要。

(一)为村民链接村卫生室全科医生的支持

对于疾病的防治和健康知识的获取,村民们并不选择从村卫生室获得支持,很多老年人都是“小病不看,大病去大医院”,但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是最了解村民健康情况的人,链接全科医生的支持最为有效。Y村目前有卫生室1间,签约全科医生1名,负责全村村民的日常健康照护,但村民们对村卫生室的利用度有限,基本只用于医保买药、感冒输液、清创伤口等。社工与全科医生一起制订了健康教育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普及、合理膳食、运动养生、心理健康和心得交流。充分利用日间照料中心的会议室为大家开展主题健康教育,为大家科普慢性病的防治和相关健康知识。

(二)为村民链接村委会的支持,重组健身队

Y村前几年就成立了广场舞队,平日里经常一起排舞还出去参加比赛,得过几次三等奖,后来因组织者腰疼不再管理,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允许聚集活动,广场舞队就慢慢解散了。谈及过去的辉煌,好多参加过之前舞蹈队的村民都表示很怀念那段日子。在医务社工的倡议和村委会的支持下,村民们重组了Y村健身微信群,约定运动场所为小公园广场,每天早上跳舞,晚上慢走。社工为大家向村委会争取到了在LED大屏上播放广场舞的视频及配乐的机会,让老年人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跳。许多老年人不好意思跳,说跟不上广场舞的节奏,社工专门找到较为简单的健身操、太极拳、八段锦和手指操的视频,与大家一起学习,并鼓励老年人多尝试。许多老年人看到节奏有序、动作简单的健身操后,都纷纷加入进来,跟着一起跳。

慢性病老年人群体间的互助支持是除家庭之外可利用度最高的支持来源,老年人群体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社会支持,这也是老年人拥有的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本,但大多数的老年人并未意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利用度较低。强联结的互助支持有助于增强老年人坚持健康管理的信心,更好地维持和巩固已有的效果。农村的邻里关系比城市更为紧密,而在慢性病老年人这个亚文化圈子里,有着相似经历的同质化成员彼此间更能相互理解,支持更容易得到加强。社工鼓励大家结对子,互相帮助,分享彼此关于运动、饮食、保健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家约定每天去运动时互相喊一声,有什么好的药物、医生也互相推荐,闲聊中多了许多关于健康的话题。

四、利用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

环境因素在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个人更容易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也更倾向于利用支持网络。老年人的思维较为固执,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俗称“老小孩”,老年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晶体智力达到顶峰,想要做出改变并非易事,“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就是老年人心态最真实的写照。因此,来自子女等家庭成员的劝说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通过健康教育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整个环境,处在环境中的个人都会从环境的影响中习得一些知识与能力从而做出改变。在大家都追求健康的环境中,老年人受到的影响多于来自个人的宣教,健康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自我管理理念逐渐形成。

运动和饮食的改变是长期的坚持过程,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是,家人和同辈群体的支持陪伴格外重要。但非正式支持的影响范围较小,可利用资源不足,还是需要依靠村委会与政府的支持资源。大量事实证明,拥有较多社会支持资源的个人,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的解决能力高于社会支持资源较少的人。目前,大多数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所拥有的社会支持资源形式单一,所获支持不足,农村老年人想要健康养老,还需要依靠政策的倡导、配套的政策与健全的机制来实现。在整个社会普及健康教育,才能营造出全民重视健康管理的环境氛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会形成更好的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全科社工慢性病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A Social Crisis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国家卫计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系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我国全科医生缺口巨大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