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产业新增长点培育的几点思考
——以南京市为例

2022-11-05 04:38徐礼伯彭红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增长点南京市培育

徐礼伯,彭红霞

(南京审计大学商学院,南京 211815)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国各地都编制了大量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谋求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总体上,这种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值得肯定,取得的成效也比较喜人,但也存在着重复建设、“大而全”、一哄而上、脱离实际、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问题,值得重视、反思与调整。在产业新增长点的培育方面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将其放到新发展阶段与新发展格局的大框架下去审视与思考,做到立足实际、科学谋划、长远导向、重点聚焦、特色发展。

一、应全面梳理产业基础,把准着力点

新增长点是在新发展格局下选择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是指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具有巨大市场需求,产业基础能力强,能够带动形成新的增长态势的产业部门,或是现在尚处于潜在状态,但是将来会发挥作用的增长点(任保平,2021)。按照这个定义,要重点培育的新增长点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是否有较强的产业基础能力,是否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否有较强的带动能力。

一个地区对未来新增长点的选择与打造要相当严谨与慎重,不能想当然,更不能赶时髦。笔者认为,尤其要注重对自身产业基础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对另外两点,在国家层面其实已形成共识、规划与战略,地方层面只需要把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自身条件结合起来,选择自己能重点突破的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应高度重视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梳理与评价,彻底理清现有家底,这是选择发展方向的基础。以南京市为例,具体内容应突出如下方面:南京市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到底如何?龙头企业、核心环节、核心技术的状况如何?是否存在名义上的高端化、产业雷同、人为拔苗助长的问题?有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工与协同,在长三角内、南京都市圈内的分工与协同如何?是否存在赶时髦、一哄而上的问题,是否符合南京的比较优势?是否存在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要对南京市确定的8 个主导产业与6 个未来产业展开分析,剖析每一条产业链在全国的地位,以及优势、短板和不足,分析其成为“产业地标”的可能性。

比如新能源汽车,这是国家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在全国形成到处开花之势,南京市能否重点发展该领域值得认真思考。目前,该行业在南京市没有本地龙头企业,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大品牌中,没有一个是南京本地品牌。国内新能源的主要整车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南京市的,在南京市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也主要是外地品牌在南京市建厂。一个没有龙头企业,仅靠引进外地企业建厂的行业,能形成新能源汽车名城吗?在这样的产业基础下,将该产业打造成产业地标的可行性如何,可能性有多大?

再比如人工智能,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但南京市是否适合将其列为新的增长点,具体还要看南京市本身是否在这方面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数据,2020 年南京市的人工智能企业仅占2.59%,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市的占比分别为29.73%、14.07%、13.99%、8.14%、7.56%;南京市虽在全国处于第6 名,从名次上看属于第一方阵,但与前3 名的差距明显,甚至是数量级的差距。该产业在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集聚的趋势已经形成,其他城市可能很难改变这个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市要将其打造成全国前三的“产业地标”,是否符合实际?

二、应重点聚焦与特色发展

新增长点培育中应防止“大而全”,应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能“广撒胡椒面”,而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将其配置到最适合的、有较强产业基础的、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少数领域,实现重点聚焦与特色发展。根据笔者对多地产业规划的观察与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不够聚焦的问题,不同地区间存在比较严重的雷同。南京市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产业发展聚焦度依旧不够,还没有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拳头”产业和“高峰”产业集群(蓝绍敏,2019)。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8 条重点产业链与布局6 个未来产业。目标是到2025 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规模达到万亿元,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2 条产业链规模达到五千亿元,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5 条产业链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在未来网络、航空航天、区块链、量子信息、安全应急、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率先布局形成一批未来产业集群,未来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

目前,南京市确定要重点打造的8 条产业链,从涉及的产业范围看、显得稍多略散、不够聚焦。如果再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看,可能更显不够谨慎。目前,在这8条产业链中,仅智能电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他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实力,在全国的排名上也基本都处于前10,但与龙头城市的差距都比较大;有的产业不仅与龙头城市差距大,与前3 名的差距都相当大,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南京市这8 大产业都具备一定实力,每个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但如果同时打造,则势必分散资源,可能制约所有产业向更高水平冲锋。尤其一些基础与实力相对弱小的产业,可能本身并不具备形成主导产业的条件,更要考虑不能因此分散富贵资源。因此,南京市下一步应突出重点、聚焦突破,对现有的8 大产业进一步梳理,选择部分产业基础相对好的,聚焦打造,形成特色。对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或第一方阵的产业,作为重点领域聚焦打造成真正的“拳头”与“高峰”产业,真正形成具有南京印记的“产业地标”;对总体处于第二方阵的产业,有较好基础与一定影响力的,可次重点打造;对在全国竞争地位较低的产业,在南京市外已形成多个产业高地的产业链,不应再过多分散资源。

在产业梳理中,除了产出规模、研发投入、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短板不足、市场地位、产业内协同、产业间关联等方面,还应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规划,从经济循环的畅通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水平的自主性、区域创新共同体、科技创新、供应链的稳定与韧性、产业瓶颈突破等角度剖析南京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以及要重点打造与突破的方向。在产业方向选择中,还要重视对南京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应有担当。应主动将不符合南京市主导产业体系而符合周边地区产业特色的孵化项目异地市场化落地,真正发挥创新名城应有的辐射带动引领效应(李桂华,董也琳,2018)。

要强调的是,新增长点并不一定来自新的产业与领域,现有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将其做得更专更强更优更大,同样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赋予现有产业新的内涵、新的能力、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形态,既是升级现有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而且立足于在现有产业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占据更多核心环节、进军更大范围市场的增长,是建立在竞争力基础上的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每年都形成许多新的产业,今天许多产业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些新产业都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样,未来还会不断产生新的产业,还会形成许多新的增长点。但如果深入分析所有新产业的形成过程,其实都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逐步创新演化而来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如今,国家将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为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转型提供更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为经济提供更多增长机会。各地除了发展前述相关产业外,还应充分挖掘具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比如南京的鸭血粉丝、云锦、金箔等,运用网络与数字化手段进行打造,促进提档升级,促进与其他产业融合,相互赋能,做强做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可能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要有长远思维,着重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

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树立长远思维,要为未来形成真正领导型产业集聚力量,要注重在相关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占据核心环节。这可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点滴积累、不断突破,进而从质变到量变,这才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潜力所在,但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亮眼的产出数据。纵观世界产业发展,形成领导型产业必须经历长期的积累与努力。对“拳头”产业的打造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续努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一代每一任都立足于为未来打下好的基础,而不是过于追求短期回报,必须要有“功能不必在我”的胸怀与“功能必定有我”的担当。

目前,多数地方主导产业规划的涉及面都比较广,都不够聚焦,重点不够突出,甚至有点杂乱,这其实就是一种浮躁心理的表现。在许多地方领导思维中,认为每拓展一个产业都会有产出,只要多拓展几个产业就能提升增长空间、拉动经济增长,这其实仍是过去粗放型增长的老旧思维。通过多铺新摊子来拼凑经济规模与增长指标,短期内的确可能带来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仅是产能的扩大、低水平的重复,并不是竞争力的提升,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大的改变,就很容易陷入困境。

要说明的是,将资源配置到新的领域,发展新的产业,的确是培育增长点的一种途径。但要强调的是,资源同样可以继续向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领域配置,在些基础上进一步做强,这样聚焦资源的配置思路,同样可以拓展发展空间,而且是内涵式的发展空间,从长远看空间更大、竞争力更强。只要将一个产业真正做强了,在全世界市场上都有竞争力,其市场空间就是无限的,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相关产业,以进一步拓展空间。

当然,地方政府确实面临短期的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压力,有时采取一些偏短期的措施可能是出于不得已。笔者强调长远思维,但并不否认要兼顾短期增长,而是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速度与质量、规模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要以不伤害长远发展为原则,尽最大可能聚焦主航道,立足长远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立足培育产业发展条件,重视向功能性政策转变

在南京市确定的8 大主导产业中,人工智能产业的龙头城市是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的龙头城市是广州市,轨道交通的龙头城市是株洲市,集成电路的龙头城市是无锡市,新医药与生命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的龙头城市是北京市,南京市在这6 个产业上与龙头城市都存在较大甚至是巨大的差距。这些城市拥有这些龙头产业是令人羡慕的,更是值得学习的。但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学习重心应放在别人是如何培育产业的内在逻辑上,而不是停留在差距本身,更不是简单模仿人家的具体做法。

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一个地方之所以会形成某个一流产业,是因为其有孕育一流产业的条件与土壤。因此,对一些标杆城市的学习,应放到“钻石理论”的框架内,思考与剖析别人是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育产业发展条件与土壤的,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精髓。

在培育新的增长点方面,同样不要将注意力放在产业本身上,而要致力于如何打造一流产业发展的“钻石体系”,培育产业土壤或公地,从产业规划调整、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平台构建、强链补链企业引进、营商环境改善、企业创新动力提升、融入区域分工协作、财政、金融、税收支持等角度探讨实施路径与具体举措。

在产业政策方面,应从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政策转变,应对现有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按“钻石理论”的原则进行优化。在补贴方式、平台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产业发展基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要研究优化,着力提升企业创新动力,让企业真搞研发、搞真研发。在补贴方向上要突出重点,聚焦优势产业核心技术突破项目,不能“撒胡椒面”。在各区产业功能定位上要明确,不能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联动发展的格局。

猜你喜欢
增长点南京市培育
刘辉
挖藕
点破“增长点”之“点”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将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平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增长点实证分析
种观赏草坪不如种有机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