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对大学生的科教德育功能

2022-11-05 04:38周丽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育人博物馆德育

周丽华

(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 450000)

高校博物馆又称大学博物馆,是各高等院校主办的博物馆,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组织,致力于利用高校收集的文物、标本等文化遗产进行教育研究,为高校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对于大学生来说,博物馆是最好的大学,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感受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原始脉搏。随着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对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愈加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兴建、扩建属于自己的博物馆。高校博物馆成为高校浸入式学习、探索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水平,还是丰富大学生精神环境、满足新时期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高校博物馆都能切实履行其社会职责,也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

一、高校博物馆的特点

高校博物馆主要针对群体是在校大学生,同时也对社会开放,跟其他博物馆相比,具有展览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专业性强、组织机构为社会公益性组织等特点。这体现出高校博物馆是针对大学生博雅通识教育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需要提高其利用率,挖掘其潜在价值。

(一)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高校博物馆馆藏内容基本上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以其历史背景为基础,通常都建有校史馆。这也反映了学校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这与其他博物馆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展览的内容主要分为历史类、人物专题类、艺术类、建筑类、自然类以及综合类等等,相较于大部分其他博物馆仅仅针对一个方面或几个类别,高校博物馆体现了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文化信息。

(二)学术性强

高校博物馆更加注重学术性,因为其首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师生,一方面是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培养人才服务,另一方面也促进展品内涵以及相关内容的研究。

(三)组织机构为社会公益性组织

高校博物馆是每个大学里独立的组织部门,受本校的统一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校博物馆向社会开放,促进资源共享,为公众服务。

二、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

(一)文化育人

1.是社会公共文化功能的重要补充。高校博物馆是国家公众教育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示文物蕴涵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发挥其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达到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2.践行全人教育和全方位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高校博物馆所包含的教育意义不仅指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国民全方位人格、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高校博物馆依托自身场馆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其馆藏展品内容涉及也比较广泛,从生理到心理、从过去到未来、从文史到理学、从文学到艺术都囊括其中,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挥其在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的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塑造完整的国民人格,从而提升国民素质。

3.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德育教育中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宣扬红色文化,是高校博物馆育人的重要课题。通过展出馆内藏品和文字解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脉络,看到高校发展历史、民族奋斗历程的智慧结晶,从而激发其爱校荣校、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每个高校博物馆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特色,一方面根据其当地历史脉络、学校历史沿革等形成“一馆一特色”,另一方面也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包容和谐的精神。

(二)实践育人

1.促进专业实践教育发展。学科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是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与展品进行面对面“交流”;教师利用博物馆丰富的资源进行实践教学,能够拓展教学领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校可以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实践育人功能。

2.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支持。高校博物馆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博物馆收藏双重职能。高校在专业技术方面具有可以拓展科研思路、扩大研究职能的优势,为文物研究提供大力支持。随着学生创新能力日益增长,有高校博物馆藏品作为研究对象,集思广益,科研成果会大大增加,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可否认,课堂学习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而博物馆育人是学生得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来源和有效补充,博物馆开展的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设身处地参与到其中,提高了其动手能力,丰富创新思维模式。国外的一些高校博物馆更是将课堂教学搬到博物馆中进行。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基本上以学生团队为主,学生自主报名,通过招募、选拔、培训后组建的讲解队伍。讲解员是一个博物馆精神面貌的体现又是博物馆品牌特色的传播者,通过他们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展示了学校的育人成果与良好风貌,具有多重优势。这些实践活动能全方位地带动学生思考、感知,自觉接受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洗礼。

三、博物馆在实现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现存问题

高校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社会公共文化功能的补充,对扩展大学生眼界、促进高校科研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但部分高校博物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创新力度不强等问题。

(一)教育途径单一

在现今“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较慢,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程度较低。很多高校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缺少更新,依然采取陈旧的布展方式,仅有橱窗展示文字图片的形式,在排列上并没有吸引学生的亮点,更不用说音频视频等内容了,缺乏引导大众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内容。高校博物馆网站更新周期长、质量欠缺、利用率较低,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育人服务。

(二)科研水平不足

由于高校博物馆自身建设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金投入缺乏保障、没有完善的体系,因此在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科研项目方面薄弱,对馆内很多馆藏品的研究不够,更新速度慢。高校博物馆主要针对本校大学生群体,而对社会人员开放有时间限制,相比于其他社会上的博物馆宣传力度不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较低。

(三)自身定位不明确

如何平衡“服务于教学科研”与“更好满足公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更好参与社会协作,发挥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这是每一个高校博物馆需要正视和思考的问题。大学博物馆不仅要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还需要尽量发挥其社会职能。

四、优化高校博物馆德育路径的举措

(一)加强自身建设

高校博物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每个高校博物馆都存在差异性和统一性。差异性体现在其根植于本校的固定特色;统一性则是凝聚深厚的高校文化内涵,包含范围广泛,既有传统文化教育,又有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的内容,其本身具有德育功能,对于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意义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高校博物馆的德育功能以更加灵活、创新、生动的方式展现。

高校博物馆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利用自有资源,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才能为大学生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博物馆的教育应该与学校的教育制度紧密结合,作为针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拓宽途径。要进一步健全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从推动高校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加强博物馆教育组织保障等方面最大限度发挥好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让高校博物馆教育在大学第二课堂中落地开花。

1.明确教育功能定位。促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要明确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定位。高校博物馆首先要发挥好自己的第一属性,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服务社会。大部分高校博物馆收藏的都是本校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以及学校的发展见证物。这些都强调博物馆的教育主体功能定位,对学生而言,能很好进行爱校荣校的校史教育,提升其情感价值观念。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体系的一部分,应自觉将其组织价值和功用性价值定位为教育主体。

2.建立健全藏品管理制度。在征集藏品时,应当突出自身特色,从高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和需要出发,做好规划;更应该放眼社会、服务群众。其次,注重藏品的安全保护以及保养,建立完善的藏品安全管理制度。藏品应实现数字化,利用多媒体平台、信息技术、3D 打印技术等达到藏品复原、长期保存的目的,这样才能长期服务公众。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划分区域、合理分类,让大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块。

3.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各种功能,离不开安全、文明的环境。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场馆安全的定时检查、安全意识教育的宣传等等都需要得到重视。其次重在落实。可以构建安全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宣传安全知识、督查安全落实情况。安全问题要分工到位、责任到人。

(二)创新科教新途径

纵观当代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育人途径单一使得博物馆的德育功能有所局限。高校博物馆的德育途径要突破传统的陈列展览和文字讲解,呈现多元化、互动化的形式,也有学者称之为“拓展式”教育。开拓高校博物馆的德育新路径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现阶段“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先进性开展线上线下协同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与文物相结合,丰富展览模式,打造数字化教育平台,创新教育课程研发设计,实现数字化高校博物馆德育教室。在设计实施陈列、展览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教育需求。另外,用寓教于乐形式,通过建设虚拟博物馆、VR 体验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博物馆的历史环境,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高校博物馆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也可积极承办一些主题活动、学术讲座等来吸引大学生受众。建设高校博物馆联盟平台,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整合其他高校的优势资源,提高科研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拓宽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除此之外,高校博物馆的文创衍生产品也会给学生带来创新思维的火花。可以向在校大学生征集作品,并制作成图册、明信片、吉祥物等文创产品,以达到实践育人的成效,也能更加吸引学生,从而达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科教德育职能

加强对高校博物馆的资源投入,确保内容数量和质量。不能盲目追求量多,而应最大限度开发博物馆“第二课堂”的德育职能。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博物馆和艺术史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学建立博物馆不仅是为了记录宣传,更重要的是拓宽对大学生的科教途径,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博物馆应与本地区的相关文化部门协同合作,更好为大学生服务,给他们提供实习项目,让他们为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可向当地社会人员受众群体免费开放,除了本校师生员工以外,当地青少年甚至游客都可以免费参观,将高校博物馆打造成社会教育基地。

国外很多高校博物馆非常重视为科研与教学服务,一些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一般都拥有不止一个博物馆。例如,哈佛大学拥有由22 家博物馆组成的庞大博物馆群;剑桥大学博物馆全年面向公众举行各类展览、讲座和演奏会。国内外的大学博物馆都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职能,而要承担起所在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承者角色。

2011 年5 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对高校博物馆建设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国家更加重视高校博物馆的科教功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青少年进行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效,对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无疑也会推动大学生的德育事业深入发展,从而向青少面输入更加丰富的精神源泉。

结语

高校博物馆不仅承担着科教育人的功能,还肩负着传承文化、提高国民自信的重任,是提高受众审美和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博物馆更应该坚定初衷,发挥育人的教育功能,不断改革创新,利用科学技术、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教育手段,推出系列化创新型教育活动。开展具有特色的展览活动,将高校博物馆科教活动形成品牌效应,促进蕴藏于文物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守服务学生更服务于社会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育人博物馆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博物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露天博物馆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