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之现状与思考研讨

2022-11-11 03:57丁傲王浩然伍耀宇华润置地苏州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职业病人员制度

文/丁傲、王浩然、伍耀宇 华润置地(苏州)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吴昌峰 江苏泽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1、工程概况

1.1 项目基础情况

常州幸福里项目占地面积41850 ㎡,总建筑面积169978.76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5550.00 ㎡,地下建筑面积44428.76 ㎡,包括8 栋高层(24F/33F)、2栋配套公建配套及局部两层地库、4 个变电房(其中2 个独立)。考虑到现场施工环境的恶劣程度较大,该项目从工友身体、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建立职业健康防护标准化管理课题,目的在于识别现场职业病危害,并及时配备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同时加强职业健康文化氛围营造,全面提升项目职业健康防护标准,避免职业病发生。

1.2 各危害工种及防护配备标准

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害工种及防护配备标准如下:

(1)钢筋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耳塞、防喷溅眼罩。(2)木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与木粉尘,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耳塞、防尘口罩。(3)打桩机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与振动,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明确工作时间段、配置耳塞。(4)铝膜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振动与环境粉尘,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耳塞、防尘口罩。(5)电焊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弧光辐射与电焊烟尘,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防护手套、防辐射眼镜、面罩、绝缘鞋。(6)混凝土搅拌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与水泥尘,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防尘口罩、耳塞。(7)砌体、抹灰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水泥尘,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防尘口罩。(8)油漆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毒有害气体,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9)地下室巡检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毒有害气体,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防毒(口罩)面具、气体检测设备。(10)塔吊司机及车辆驾驶员,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环境,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调整工作时间、配备防暑降温药品。(11)架子工,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高处作业,防护配备标准要求为配置安全带、调整工作时间、配备防暑降温药品。

2、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核心要素分析

2.1 识别风险源头

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时,识别风险源头属于非常基础的工作内容。结合该项目的基础特点,需做好以下工作:(1)对历史事故进行整合分析,依托信息技术对以往企业处理过的安全事故进行整理,同时也会对同行业内发生的事故进行整理,结合统计学相关理论来排序事故优先级,为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2)整理危险因素,总结事故排序的同时也需要对这些事故的诱发因素进行整理,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设备因素等,简单了解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性,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途径来得到最为合理的分析结果,便于风险评价活动的进一步展开。(3)危险源清单,根据事故统计结果、危险因素整理结果来制定危险源清单,利用指标相关关系来设置一类指标、二类指标,便于评价活动的有序展开。(4)危险范围,基于危险源清单中的相关内容,对这些内容的危险范围进行整理,以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进行风险评价

在风险评价活动中,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类因素:

2.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方便定量计算会使用概率学进行指标整理,对应数值和解释如下:

(1)5 分,必然会发生。(2)4 分,非常可能会发生。(3)3 分,可能会发生。(4)2 分,较小可能会发生。(5)1 分,非常小几率会发生。(6)0 分,不可能会发生。

2.2.2 人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度,同样使用概率学进行数值整理,所得到的整理结果如下:

(1)5 分,每天都会持续暴露。(2)4 分,每天工作时间内会暴露。(3)3 分,每周偶尔暴露。(4)2 分,每月偶尔暴露。(5)1 分,每年偶尔暴露。(6)0 分,基本不会暴露在外。

2.2.3 事故发生后产生的后果,同样使用概率学进行数值整理,所得到的整理结果如下:

(1)5 分,死亡不少于10 人。(2)4 分,死亡人数在2-9 人。(3)3 分,死亡人数为1 人。(4)2 分,重大伤残(3-1 级伤残)。(5)1 分,严重重伤(10-4级伤残)。(6)0 分,人员轻伤。根据上述分析数据,可以将事故危险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1-5 个等级,1 级危险性最低,5 级危险性最高。

2.3 加强风险控制

在风险控制活动中包括以下内容:

(1)风险控制程序,基于不同的安全事故拟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同时也会拟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概率。(2)各类规章制度,依托于风险识别整理结果来拟定相匹配的规章制度,为相关活动的有序展开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3)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也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后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保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施工发生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3、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实施现状

3.1 进场前的职业培训

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做好进场前的职业培训,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进场时会组织人员进行三级教育与职业健康教育,内容涉及职业病危害性、劳保用品手册培养等,以提高初始状态下的人员安全思想水平。

(2)在正式进场前也会组织成员来参观职业健康文化馆,在馆内对于职业病防护知识、劳保用品佩戴要求、健康文化等内容进行宣讲,逐步加深人员的工作意识。

(3)在正式施工前也需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帮助相关人员明确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而且在工作中也需要做好职业健康内容的信息交流、劳保用品佩戴要求交流等,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在施工时也需要做好巡查工作,对于没有佩戴或者佩戴不准确的人员也需及时进行纠正,对于屡次不改、情节严重的成员也会进行惩罚,以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3.2 建立职业健康文化馆

为提高相关人员对职业病害的重视度,也在合适地区建立了职业健康文化馆,在文化馆中根据分类要求设置劳保用品专区,如上身劳保用品区域摆放了安全帽、安全马甲、护目镜、耳塞、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而下身劳保用品区域则摆放了防护裤、绝缘鞋、绝缘工具包、劳保鞋等,并且利用模特展示不同工种的着装情况,标记相应的细节内容,起到直观展示的作用。区域内还设置了职业病科普牌,对于每一个工种对应的职业病进行了讲解,同时给出了预防建议和工作建议,起到提示相关人员工作的作用。而且企业为了提高人们的认知深度,也设置了观影区域,区域内会播放一些日常安全操作知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知识、应急事故自救知识等,前期培训时也会带领相关人员进行集中观看,以此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3.3 搭建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也会按要求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来营造安全的管理环境,保护相应人员的作业健康。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应注意以下内容:

(1)对于工作过程进行梳理,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来建立相匹配的标化管理体系,体系中对于作业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流程、应急管理流程等,这也为相关指导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2)在标准体系的落实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整理工作,而且以季度为单位对标准体系进行更新,而且在体系完成更新后也会第一时间完成相应的宣传工作,使所有人可以遵循新要求来开展工作,以此来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减少施工过程对于人员身体的伤害性。

(3)做好同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提高体系应用结果的时效性与适应性。

3.4 定期组织教育培训

该项目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在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也需要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以此来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减少施工现场危害因素带来的影响性。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拟定可靠的教育培训课程,培训课程需具备相应的针对性,例如,在焊接工教育培训中,其内容包括焊接知识、焊接操作规范、焊接操作安全要求、安全防护用具穿着要求等;而钢筋工教育培训中,其内容涉及绑扎安全知识、焊接安全操作知识、护具安全防护要求等。以此来针对性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2)以月为单位对这些培训内容进行整理,公式培训记录、培训结果等,而且每月也会对人员进行一次能力测试,测试结果也会直接进行公示,这样也可以起到督促他人参与学习的作用。(3)建立竞争上岗制度,每季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一次系统评测,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人事调动,以此帮助人员形成危机感,提高培训课程的应用效果。

3.5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需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工作,可以为工友提供设备保护,提高作业结果的合理性。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参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相匹配的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体系,体系中会明确所需准备的劳保用品种类、劳保用品数量、存储要求、管理流程、出入库管理等内容,从而为劳保用品使用活动的有序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2)在管理体系的落实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剔凿作业、脚手架搭设和拆除、钢筋加工、扫地、动火作业、油漆作业的基础特点,细化相应的劳保用品管理内容,而且对应工种人员在施工前也需要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进入现场前也会进行系统检查,等待其满足要求后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以营造安全的初始作业环境。

(3)在体系落实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整理工作,一般会以月为单位来进行一次用品清点,并对损坏护具进行更换,完善劳保用品目录,以满足现场管理的相关要求。

3.6 提供心理咨询活动

在一些职业病问题出现后,除了给当事人带来较大的影响外,也会给一同工作工友带来较大心理影响,若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那么也会带来相应的心理疾病,影响到个人的正常工作。因此企业也需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活动,来疏导个人的压抑心理,为相关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供给工友日常进行心理咨询。而且也会委派相关人员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员主动进行心理疏导,这样也可以营造和谐安康的作业环境,满足相应的作业要求。

3.7 现场树立警示标志

除上述提到的相关内容外,企业在实际运行中也需要做好现场警示标志的树立工作,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从实践情况来看应注意以下内容:

(1)做好各类警示标志的树立工作,常用的警示标志包括职业健康宣传牌(牌上书写不同职业对应的安全工作要求)、职业危害告示牌(对不同工种职业病进行整理,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各类健康安全管理标语等。

(2)基于以往统计资料可以拟定可靠的职业健康手册,并且在健康手册拟定结束后也会及时下放到所有人员手中,而且以季度为单位更新健康手册内容,以提高手册与现场作业环境的匹配度,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4、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难点及处理措施

4.1 工友重视程度较低

4.1.1 具体原因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落实过程中,存在工友重视程度较低的问题,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参与项目的工友基础教育水平不均衡,对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的学习进度不平均,这样在工作中也增加了不规范操作,增加职业病发生概率。

(2)工友自身的安全意识与劳保意识较差,对于组织的培训活动会产生较大的抗拒心理,而且没有相关措施来督促其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带来工友综合能力提升速度缓慢的问题。

4.1.2 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长期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参考该项目的施工周期,每月都会组织一次集体培训,而分支部门每周要求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工友的安全意识,逐步约束个人的不合理操作行为。

(2)建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都会组织其进行学习考核,考核成绩会按比例折算成绩效考核成绩,与个人薪资直接挂钩,以此来提高参训人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督促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意识。

4.2 责任制度有待完善

4.2.1 具体原因

在工作开展中也面临着责任制度完善度较低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相关工作的落实速度,同时还会衍生出越权管理、责任纠纷等问题。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下:

(1)在建立责任制度时,对于参与部门的从属关系梳理较少,或梳理结果的合理性较差,这样也使得责任分配时出现合理性较差的情况,这样在制度落实时更容易出现责任纠纷问题,影响工作的有序展开。

(2)责任制度更新速度较慢,企业增加或减少部门后,责任制度也需要进行调整,而此制度的更新速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无法为工作的开展带来指导作用。

4.2.2 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对其进行处理时需注意以下内容:

(1)在建立责任制度之前,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对于所有参与部门的从属关系进行梳理,不断提高内容梳理结果的合理性,细化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以此来提高责任分配结果的合理性,避免制度内容不完善带来的责任纠纷问题,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

(2)加快责任制度的更新速度,企业在出现增加或减少部门的情况后,责任制度也需要及时进行响应,对相关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以此来提高制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作用。

4.3 奖惩体系完善度低

4.3.1 具体原因

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奖惩体系内容不合理,该企业所推行的奖惩体系侧重于个人或部门的惩处,但是在奖励方面的设置较少,或者所设置的奖励达标条件比较苛刻,使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下降,增加了隐患问题的发生几率。

(2)奖惩体系落实过程的透明度较低,许多考核内容都是在不公开状态下进行,这样降低了评估结果的信服度,影响到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

(3)晋升机制的完善度较低,对于满足晋升要求的人员无法及时进行升职,使人员对工作的响应积极性降低,同时也带来离职率增加的问题。

4.3.2 应对措施

针对此类问题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重新梳理奖惩体系内容,对于已有的惩罚内容进行调整,同时也需要调整奖励内容,适当降低奖励项目的达标标准,以此来提高人员在工作中的目的性,降低隐患问题的发生几率。

(2)确保奖惩体系落实过程的透明度,所有考核工作的进行都需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状态,同时设置匿名投诉邮箱,对于反馈问题也会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和公示,以此来提升评估结果的信服度,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

(3)完善晋升机制内容,对于满足晋升要求的人员需在短期内完成岗位调整和晋升通知,使所有人员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

4.4 检查制度有待完善

4.4.1 具体原因

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检查制度内容不合理,该企业所推行的检查制度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满足现阶段职业健康管理的相关要求,导致检查结果完整性、准确性较低,较难满足现有的使用要求。(2)检查制度中的细化程度较低,许多检查内容只是设置了比较笼统的框架,具体的检查要求、合格标准并没有进行标注,这样也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合规性,无法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4.4.2 应对措施

针对此类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提高检查制度内容完整性,对于现有管理制度内容进行梳理,了解检查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参考现阶段职业健康管理的相关要求,对不足的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借此来提高制度的指导价值。

(2)提高检查制度内容的细化程度,基于已有的框架结构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尤其是部门存在工作交叉的情况,也需要提前在制度中进行明示,从而减少越权或推脱问题,提高获取资料的完整性与时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受粉尘、噪声、辐射等因素影响,容易滋生一些职业病,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可靠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此来营造安全的工程作业环境,减少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猜你喜欢
职业病人员制度
职业病
职业病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某些单位的制度
跟踪导练(四)
我可爱的职业病
完形填空Ⅸ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