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联合疗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CRP的影响

2022-11-11 12:49朱忠才于鑫鑫王东升陈晓朋邓惠影范明胜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通脉夹脊温阳

朱忠才,李 响,于鑫鑫,王东升,陈晓朋,于 影,邓惠影,丛 宇,范明胜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相应区域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疾病[1]。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老年人群[2]。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ASO患者较60岁以上患者患病率高达3~4倍,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15%~20%[3]。此外,近年来,由于人们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导致ASO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未能及时干预,下肢缺血情况进一步加重,还可发生足趾的破溃或坏疽,严重者或将截肢甚至危及生命。ASO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鼓励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对于轻、中度ASO患者,临床上多选择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可考虑采取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治疗。由于本病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机体代谢紊乱及血液高凝状态,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往往会出现再狭窄问题[4]。据报道,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率高达40%~60%[5]。此外,ASO以老年人居多,多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部分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因此,临床上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居多。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温阳益气通脉方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ASO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足背血流动力学[6]。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针药联合疗法对患者血清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1年01月—2021年12月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治疗的寒凝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分期I~II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并按1∶1比例进行完全随机样本分配,每组各4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年修订稿)》[7]中相关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8]中相关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西医相关诊断标准,Fontaine分期属I~II期患者;2)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属寒凝血瘀型者;3)未经手术治疗,同意保守治疗者;4)适合且愿意接受中医治疗,自愿加入本课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满足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及Fontaine分期患者;2)不能耐受针灸治疗者;3)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影响本临床研究治疗进程者;4)存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及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5)依从性差,未按规定用药,影响疗效判定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进行下肢运动锻炼等)。对照组: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前列地尔10 μg,日1次静点;②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日1次静点;③ 自拟方温阳益气通脉方:黄芪30 g,川芎、当归、赤芍、鸡血藤、伸筋草、白术各15 g、丹参20 g,桂枝、牛膝、熟地、甘草各10 g,附子、细辛各5 g,日1 剂,水煎留汁300 mL,早晚温服。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药味,寒凝重者,酌加川乌、草乌;血瘀重者,酌加水蛭、地龙;肾精不足者,酌加菟丝子、枸杞子。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腰夹脊穴电针。取穴参照“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学》[9];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安迪”牌0.30 mm×40 mm无菌针灸针,沿第1~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刺入,针尖方向朝向脊柱方向,针刺角度为80 °,针下得气后,施以小幅度捻转,以增强针感,然后连接电针仪,选用疏密波型(60 Hz,4 Hz),强度以腰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留针30 min,日1次。均以14 d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2.2.1 症状评分 参照《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年修订稿)》[7],对两组患者的皮肤温度感、皮肤色泽、疼痛、间歇性跛行距离进行评分,范围0~6分,分数越高者症状越重。

2.2.2 血清C反应蛋白 采取患者3 mL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清液,用检测仪(CRP-M100型号,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CRP水平。

2.2.3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沉 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SA-6900型号,赛科希德生产)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Wester gren法检测血沉。

2.2.4 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并记录其他不适症状和体征。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沉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含量比较

3.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为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4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10]。ASO患者在疾病早期通过降低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对于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改善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ASO属于中医“脱疽”范畴,《灵枢·痈疽》:“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对该病症状、治疗及预后进行了精简的概括。《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气血衰,气道涩,易于瘀滞”。老年人气血虚衰,血虚复感寒邪,血脉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肢端疼痛;脏腑功能减弱,无力推动气血,血行不畅,筋脉失养,肌肉失荣,四末失温,致肢端冷感、麻木、苍白、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弱;病程日久,阻碍气机,导致气滞。寒凝、气滞、血瘀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夹杂而致病,故治疗应以温阳散寒、益气化瘀为治则,以此立法处方,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温阳益气通脉方以黄芪为君,补气以推动血行;当归、丹参、川芎,养血活血、行气化瘀;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经活络;归、芍调和营卫;桂枝、细辛、附子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白术配黄芪健脾益气;牛膝补益肝肾、化瘀通络,引药下行;伸筋草祛风除痹、舒筋活血;甘草补中益气。方中重用黄芪,意在补气,使气旺血行,配伍活血化瘀药及小剂量温阳药,共奏温、通、补之效,使温中有补,补中兼行,补血而不滞,化瘀而不伤正,从而使营血充,阳气振,寒邪散,脉络通,诸证得解。“华佗夹脊穴”属经外奇穴,行督脉与膀胱经之间,选取腰夹脊穴针刺,可同时调节督脉、膀胱经、夹脊穴经气,激发机体阳气,使其循经下行,从而减轻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治疗下肢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夹脊穴的解剖位置与脊神经密切相关,腰夹脊穴下有脊神经前、后支和交感神经干,针刺可促进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的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促进腰、臀及下肢的周围神经的传导、营养[11]。电针夹脊穴是通过针感与电流的双重刺激,舒张下肢血管,增加下肢血液灌注,从而改善下肢缺血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针药并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达到温阳益气、活血通络的效果,可以更有效地治疗ASO。 本文结果显示应用温阳益气通脉方联合夹脊穴电针并配合西药治疗ASO,可以有效改善下肢疼痛、间歇性跋行等症状。

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敏感指标,属于非特异性炎性因子,CRP水平升高,增加血浆中的炎症介质,诱导细胞黏附分子的产生,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引发ASO[12]。本文结果可见温阳益气通脉方联合夹脊穴电针并配合西药治疗ASO可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

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尤其是在微循环中的流动[13],当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增加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时,会造成血液黏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流速减慢,肢端灌注不足,从而引起下肢微循环障碍。反之,则可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综上所述,温阳益气通脉方联合夹脊穴电针可减轻寒凝血瘀型ASO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通脉夹脊温阳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温阳振衰颗粒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心肌CREB表达的影响
通脉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PLT、PAgR、D-D和TEG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