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50 例

2022-11-11 12:49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阿奇

张 悦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浙江 杭州 310000)

徐 敏

(杭州市中医院放射影像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肺炎支原体肺炎属儿童常见病,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4~10岁儿童为支原体肺炎高发人群[1]。本病发病时间短且病情易恶化,一旦发病不仅可诱发呼吸系统病症,严重时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其他肺外损伤,影响身体发育,甚至危及生命[2]。现阶段,本病大多数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感染症状,但存在耐药、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且副作用较大,并且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者也日渐增多,因此疗效欠佳[3]。近年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优势,中药麻杏石甘汤等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4]。胸部影像学检查是本病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的对患儿当前状况及治疗效果做出准确评价[5]。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观察来评价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国专家共识》[6]中有关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属轻症患儿;2)年龄≤12岁;3)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症者;2)入组前使用过其他抗生素或者激素进行治疗者;3)存在支气管发育不良或哮喘等疾病、上消化道疾病、或合并肺结核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4)合并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疾病或肿瘤者;5)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18±1.45)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4.32±0.85) d。观察组患儿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5±1.54)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4.44±0.96) d。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颗粒(浙江巨都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03524),第 1日按体质量10 mg/kg顿服,且单日最大量不超过0.5 g,第2~5日每日按体质量5 mg/kg顿服,且单日最大量不超过0.25 g,随后休息2 d,再根据患儿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服药,用药时长最多不超过14 d。同时予常规平喘化痰、吸氧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随症治疗,方剂组成:炙麻黄9 g、杏仁9 g、炙甘草6 g、生石膏18 g(先煎);随症加减:喘促加桑白皮、葶苈子;咽喉肿痛加芦根、射干;高热烦渴加知母、或增加生石膏用量;痰黄量多加鲜竹沥、瓜蒌皮。水煎取100 mL药液,按体质量2.5 mL/kg服用,1日2次,早晚饭后半个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4 d。

2.2 疗效标准

2.2.1 疾病总疗效 依据“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之“肺炎喘嗽”判定。

2.2.2 影像学疗效 参照《CT与X线检查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7]进行评价。痊愈:CT检查显示肺部阴影被充分吸收;显效:CT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显著缩小;有效:CT检查显示肺部阴影部分被吸收;无效:CT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无改变甚至出现加重状态。治疗前后使用飞利浦iCT256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设置相关扫描参数:管电流及管电压分别为160 mAs、120 kV,设置扫描间距为0.875∶1,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 mm,矩阵为512*512,肺窗(窗宽1 000 Hu,窗位2 500 Hu)以及纵隔窗(窗宽450 Hu,窗位45 Hu)。静息状态下进行胸 部扫描,扫描范围自肋膈隐窝下部到胸廓入口,观察病灶范围、形态、以密度等情况,并进行记录。

2.3 观察指标 主要症状评分:参照《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9]对包括咳嗽、发热、气急、喉间痰鸣等主要症状按严重程度(无、轻、中、重)计0~3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3 结果

3.1 两组患儿疾病总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疾病总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儿影像学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影像学疗效比较[例(%)]

3.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小儿肺脏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力较差,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发人群[10]。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肺炎喘嗽”范畴,因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外邪侵袭,导致气机郁闭,邪气入里化热,致使邪热郁阻,痰热内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喘、发热等症。针对上述病机,治疗原则为清宣肺热、止咳平喘。临床研究表明,相较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中医治疗从病因病机入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以其多种有效成分,多种作用途径,以及多靶点发挥药效等优势[11-12],与西药联合应用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麻杏石甘汤方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肺热喘咳证的经典方剂,本方由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甘草共4 味中药组成,共奏清化热痰、辛凉宣肺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麻杏石甘汤的活性成分为(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甜素以及硫酸钙等,具有止咳、平喘、抗病毒、解热抗炎等功能,对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13-14]。本研究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喘促者加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咽喉肿痛者加芦根、射干清肺利咽、生津除烦;高热烦渴者加知母或增加生石膏用量,以生津止渴、清热除烦;痰黄量多者加鲜竹沥、瓜蒌皮以清化痰热。本文结果可见,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用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96.0% VS 84.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发热、气急、喉间痰鸣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都得到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

X线与CT均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其中X线检查因病变位置与程度容易造成一定漏诊与误诊[15],而CT检查以其高敏感度、高特异度、高诊断符合率,且操作简单的特点,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应用的效果要更优于X 线检查[7]。CT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影像学疗效优于对照组(94.0% VS82.0%)(P<0.05)。提示: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用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CT检查进一步证实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用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阿奇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阿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