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员工培训对策探讨
——以F旅游度假区为例

2022-11-13 08:41孙晓变
市场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度假区基层培训

孙晓变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之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会有所增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势在必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培训,培训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良药。对员工的培训应遵循战略性、长期性、参与性、学以致用性和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原则,以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以F旅游度假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的方法,对F旅游度假区梦幻王国的经营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考察结果如下。

一、F旅游度假区基层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一)F旅游度假区基层员工概况

F的基层员工构成比较复杂,分为正式员工、实习生和兼职人员三类其中实习生占大部分。例如,笔者所在区域一共有7个门店,加上主管人员一共有7位正式员工,其余都是实习生。淡季,每个门店配备2名实习生,进入旺季每个门店里有3名实习生、3位兼职和1位正式员工。

(二)F旅游度假区基层员工培训现状

F旅游度假区的员工培训有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F旅游度假区的入职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基本身体素质的培训,总耗时2天,结束之后会举行一场综合考核。笔者通过4个月实习,一共参加过2次部门培训,分别是关于创新和销售技巧的培训。在F旅游度假区内,游客中心的接待部门的员工拿到操作证书之后才能启动设备,经营中心没有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

二、基层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部门

1.培训方式单一

通过参与培训,发现主要的培训方式是讲授式。讲授式的培训是单方向的灌输,方式固定老套,无法集中员工的注意力,也无法让员工真正地学会并且运用到工作之中,基层员工的参与感较低,从而使得培训浮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应用。

2.培训目的性不强

为了增强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提高度假区的接待能力,让度假区获得绝佳的口碑,最直接的方法是员工培训。不同的岗位需求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同,所以培训必须有明确的指标。

笔者所参与的培训是统一型、大众化的培训,面向的对象是所有新入职的员工。培训内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例如企业文化、人事规章制度、请假制度等。在培训前,没有明确应该掌握的知识、了解的内容、熟练操作的技能等,基层员工参与培训是迷茫的。总的来说,入职培训时间短、基础内容多、强度大,没有明确具体要掌握的东西,使得培训效果不佳。入职后很少有培训活动,为数不多的培训没有明确到参与员工应该获得哪种技能、哪方面的知识。

3.培训结果不明显

培训结束之后,有一次书面考核,内容涉及企业的基础知识,考试形式随意,得分大于等于90即视为合格。基层员工没有把培训内容应用在工作岗位上。获取培训的结果是员工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培训之后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培训才算成功。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培训工作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员工参与培训的随意性、公司领导的不重视、培训系统的不完整等都导致了培训的结果不明显。

4.培训系统不完整

目前的培训涉及理论培训,虽然结合了本企业的发展史,但是,技巧性的培训涉及不多。现今的培训系统中,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员工的潜力开发有待发掘。缺乏系统性、提升素质性的培训,会使得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大大降低,完整的培训系统会使得员工获取更深刻的理解,真正有所收获,间接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参与培训的员工

员工是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直接显示了培训效果的好坏。

1.重视程度低

在培训过程中,如果员工重视培训活动,那么他就会认真学习新知识,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没有员工自愿参与培训。在入职培训时,员工认真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入职考核,这表现出员工未意识到培训是为了让自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没有领悟到培训的真正意义。员工对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对待培训工作的态度和认识水平与公司的规章制度相比仍有差距。本人在实习期间参加过相关培训,通过访谈参与培训的员工得知,在培训进行时,大部分员工在玩手机。在培训结束之后,员工没有把在培训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这些行为都表现出基层员工不重视培训。

2.受训者参与积极性不高

员工培训中,如果没有员工的配合,培训就显得毫无意义,所以员工在培训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主动学习技能和参加培训。但是,笔者在实习中,发现基层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冷淡,不能积极踊跃参加培训,看待培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充分利用培训,从中学习知识或者技能。总之,根据笔者访谈了解的情况,由于培训的形式化严重、培训考核流于形式、激励机制不完善,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三)管理人员

一般来说,管理层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管理人员重视员工培训,就会有上行下效的风气。管理人员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发现,管理层的人员对待培训的态度都有所欠缺,在岗位培训时,各门店负责人不重视培训,只是随意抽派人员参加培训,在会议结束之后,管理层人员没有及时收集培训的反馈情况,使得员工对待每次的培训也都是敷衍的态度。

三、基层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一)培训部门

1.运用多种培训方式

公司应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新型的培训方式,除了讲授式的培训方法,还需运用全新的培训方式,尤其在激励员工方面,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如按计划指导、课堂培训、互联网培训和情景模拟。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员工提供了学习不同技能的机会,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当生理、安全、归属、尊重的需求得到暂时满足之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会占据主导地位,多种培训方式可以满足员工提升自我的需求。当员工晋升遇到瓶颈期时,另辟蹊径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获得自身的满足和提升,这样会相对地降低员工流动率。同时,精准分析培训需求,使培训的内容符合基层员工现阶段的培训需求。对于度假区基层员工来说,不仅需要采用面对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还需要模拟训练,提升员工的应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使得员工认识到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团队利益。

2.明确培训目的

在培训前应该明确地提出培训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员工参与培训时更容易抓住重点,人力资源部门后期考核的重心也会更加清楚。明确的培训目标往往会使员工动力倍增,不再迷茫,抓住培训的精髓。领导应明确员工培训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培训政策的实施,为人力资源部门确立必须完成的任务,提高培训活动的效率。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公司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实现企业与员工互利共赢,帮助老员工掌握新技能、新知识,要求新员工快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基础业务及工作流程,按照不同分工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

3.加强培训评估检测

培训结果可以帮助人力资源部门更快地了解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掌握情况,从培训结果中查缺补漏,是一种很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培训结果是上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开展下一个培训阶段的参考依据,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结果是尤为重要的。及时反馈培训结果,员工更容易看到自己的短板,及时纠正,明白下一个阶段的努力方向。

科氏评估模型是一种极佳的评估方法。科氏评估模型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科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其紧紧围绕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反应、学习、行为改变和业务结果这四个方面对培训做出全方位的评估。在评估培训效果时可以采用柯氏评估模型,对参与培训的员工做出准确的考核,精准地检测培训效果。

4.完善培训系统

员工可以从培训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而新的知识、想法和技能可以激发和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培养人才需要有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课程的设计应该是逐步推进,按照不同层次、岗位和人员,确定个性化的人才培训目标。首先,培训范围全面,涵盖每一个岗位,使员工都能参与培训,最好是各部门针对性的培训。其次,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全面覆盖,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多方面内容,知识和技能做到适当的交叉,在保证本职位培训到位的情况下,开展交叉培训,适当地了解一下其他岗位的技能,以便支援其他岗位的突发情况。再者,有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针对新员工设置的培训课程需要结合以往的培训经验和公司的长期计划。入职后的培训,根据各员工的培训掌握情况设定课程内容,根据上个阶段的反馈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检测方案,随时反馈结果。这种完整的系统——调查、培训、检测、反馈是培训必不可少的,不仅为下一次的循环使用做了准备,也会使得培训的效果更佳。

(二)参与培训的员工

1.增强培训重视程度

企业应该设置奖励机制,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以此提高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来设置奖励,激励因素一般与工作内容相关,包含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成就感、感受到领导的重视、得到提升、工作本身对员工的吸引力、个人在本职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员工所担任的责任,从这几个方面激励员工,设置奖项,从而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基层员工不能领悟培训活动的真正意义,从而不重视培训,公司应该通过宣讲活动告诉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培训活动与员工的晋升相关联,从而让员工更加重视培训活动。

2.提高参训的积极性

针对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消极现象,企业专项负责人要对基层员工的心理状况做到时时把握,进行谈话交流,借此来开导员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同时,公司应该明确,培训结果不仅仅与自己的绩效挂钩,同时也是自己晋升的快捷方式。在企业员工培训制度中,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增设奖励机制,具体说,就是把培训的知识技术内容阶段化,每一个阶段都设置不一样的奖励,在员工达到相应的培训阶段时,给予员工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激励员工,改变员工的学习态度。培训时,员工的学习态度也可以作为员工在以后的晋升过程中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奖励的方法提高员工参训的积极性,也是培训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最后,将培训考核的结果与职工薪资待遇和晋升挂钩,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员工主动参与培训活动的意识。

(三)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员工培训可以为公司带来效益,但领导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形成一种不重视培训的风气。培训间接地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派出代表出席入职培训,显示公司对于培训的重视;第二,针对每一次的培训结果,管理人员一定要仔细查看,做到及时反馈,以此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第三,公司应当设置明确的考核方式,聘请专业的培训老师为基层员工做培训。公司重视培训,会让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更加端正,使培训的效果愈加明显。

四、结束语

旅游度假区的基层员工培训是根据旅游度假区实际需要和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而制定的。通过互联网培训、情景模拟和按计划指导等多种培训形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一种人才高标准化的过程。使培训管理过程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不仅使员工培训成为改善员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使其最终成为有效提高员工管理的重要动力。提升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培训中提升能力,满足员工未来发展中的需求,会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员工培训能否获得较大的成果,取决于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三个层面的努力。管理人员的重视且愿意投入人、财、物,人力资源部门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系统等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三者的配合,能使培训的效果大大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旅游度假区的综合竞争力也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度假区基层培训
教师培训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会议·培训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