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与时代特点的现实意义

2022-11-13 09:07干众扬
戏剧之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乐舞歌舞舞蹈

干众扬

(云南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国舞蹈艺术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自己的雏形,具有完整的舞蹈形式。劳动与生活需要,以及社会的进步为舞蹈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类的劳动和生活需要,就不可能有舞蹈的诞生,没有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就不会有现代舞蹈与古代舞蹈的差别。因为舞蹈是依赖于人类活动和文明进步的现实反映而实现的,只有人类有了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舞蹈才有赖以生存的机会。在我国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这一古代发展历史过程中,古代舞蹈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传承着中华舞蹈民族文化,体现了人民在古代历史舞蹈中走过的足迹和留下的灿烂文化,古代舞蹈艺术是现代舞蹈成长与发展的根,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舞蹈繁荣与进步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

我国史书《乐记》中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早在原始社会,大约公元前11 世纪,古人已经把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形式称为“乐”,这也可能是后来《乐记》得名的原因之一吧。古代的“乐”既是指“音乐”,又是指“舞蹈”。《乐记》中记载的内容多为舞蹈和音乐,同时兼有诗歌等,所以我们在认识古代舞蹈的时候应该从《乐记》中去寻找相关舞蹈的踪迹,这也是现代人称古代音乐舞蹈为“乐舞”的缘故。

古代的原始乐舞我们只能从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文物画面和实物上去探究了。原始舞蹈的画面十分生动,能够充分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真实场景,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也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进步踪迹的留痕,而且多以群体歌舞活动为主。秦统一后,古代舞蹈艺术进入快速发展期,尤以汉唐时期为鼎盛。乐舞是原始社会部落全社会的社会活动写照,也是后来的时代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但它并没有形成专门的艺术形式和独立的体系,仅体现原始人类的社会活动而已。而到了夏代时期,乐舞才从社会中独立,有显著的分工特征,多供统治者享乐,由此诞生出专职的乐舞人员,使“乐舞”以艺术形式独立于其他工种,逐渐成为社会职业。原始的乐舞与巫术和祭祀等集体性活动密切相关,后来也成为统治者操控乐舞加强其统治的工具。商代尊事鬼神,祭祀和巫术等活动是乐舞的隆重体现,凡祭祀等“礼”,举行时必然要伴以歌舞,崇尚乐舞是商代的社会特点,是人们进献、事奉、娱乐鬼神,进行“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

周代有了“礼乐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礼”为乐舞的雅乐,形式与内容都得到了丰富,舞蹈与器乐、歌唱等自成体系,开始独立分工。春秋“礼崩乐坏”,乐舞开始地方化,民间化,俗称“新乐”。战国时期出现新的“歌舞”,独舞、集体舞、群舞和歌伴舞都有较大发展。秦汉至晋代和南北朝至五代十国这两个阶段,歌舞大曲是音乐舞蹈的主要形式,前一阶段舞蹈稍逊于音乐,而在后一阶段舞蹈历史空前,“乐府”成为收集歌舞和培训歌舞人员的专门机构,尤其是中西方音乐的交融,使歌舞音乐达到一个巅峰。这两个阶段的乐舞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同于以前以祭祀等活动为主的乐舞,而是在“宴饮、庆功、节日”等重要活动中,以享受、欢乐为主的舞蹈,统称“杂舞”。在现代来说,就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提供娱乐和节日庆典烘托氛围,在今天更是为了运用舞蹈艺术手段来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著名的有《盘舞》《[革卑]舞》《铎舞》《拂舞》等。

唐代的歌舞戏有“歌头”和“舞遍”,《霓裳羽衣舞》就是最佳的舞蹈作品。唐代的舞蹈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是历史以来最繁荣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黄金时代”。唐代“杂剧”更加丰富了舞蹈的内容,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舞蹈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的舞蹈有了新的突破,继承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舞蹈,丰富了舞蹈艺术,百戏歌舞创新发展,为以后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出现了富有特色的四种歌舞形式,即“大曲、曲破、缠达、单曲”,是以音乐结构的变化而创作的,并出现了军人的《剑舞》,开始表现民间故事、颂扬英雄人物、进行人物写照、反映爱情故事等,开始了新的创作变化,一部分继承了唐代的歌舞大曲,一部分是创新发展。著名作品有董颖的《薄媚》,叙述西施的故事;还有寿乡词《采莲》,描写如何装扮为皇帝祝寿的故事;宋代吴炯的军人《剑舞》在《五总志》里记载着非常生动地选拔将领的故事等。

明末清初则是以“戏曲”表演为主,它综合了原来的歌舞,对传统的舞蹈形式有了较高的讲究,戏曲在我国是文化精髓,京剧号称“国粹”,这里面不仅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舞蹈文化,更体现了舞蹈艺术对我国人民生活向往和社会变化的影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艺术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即便这一时期纯粹的舞蹈和歌舞艺术不再是主流文化。戏曲确实包含了舞台艺术的很多元素和文化,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创新,这一时期是传统舞蹈和戏曲并存的时代,戏曲艺术也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既是对过去舞蹈艺术的继承,又是对新时代舞蹈艺术的创新,戏曲无处不包含着丰富的舞蹈元素,对于当今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二、中国古代舞蹈的时代特点

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与不同历史阶段统治阶级的政权统治、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舞蹈的时代特点有所不同。原始社会的舞蹈主要是基于群居和劳动生活的需要,这个时期的舞蹈纯真、善良、团结、友好,主要展现的是原始部落的群居生活和劳动生活的快乐场面,也有庆祝性和歌颂性的原始舞蹈,表达对英雄和模范人物的敬仰,其中最多的还是祭祀舞蹈,这类舞蹈最能反映人们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早的原始舞蹈有黄帝氏族图腾乐舞《云门》,尧时期的乐舞《咸池》,舜时期的乐舞《韶》,这一时期以舞的《九辩》和歌的《九歌》形式展现乐舞的内容,为全体部落所有,多为向往美好未来,憧憬和平幸福,渴望战胜大自然灾害和野兽以及敌对部落的袭击,一切都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斗争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夏商逐步形成了有建制的国家和体制,统治阶级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祭祀舞蹈、乐舞、宫廷舞蹈等也就成为了统治阶级操控的舞蹈,并由统治者选拔和培养专门的舞蹈人才,编演符合统治者利益的舞蹈,为了统治阶级自己的利益而专门组织舞蹈编创者编创的歌颂统治阶级思想、人物和事件的舞蹈,表达对统治者的遵从和对人物的崇敬,以及对有贡献的功臣的赞扬,主要供统治阶级和贵族们享受和欣赏。这些舞蹈大多都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思想,同时也带有娱乐性的效果。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有了显著变化,大致分为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民间舞蹈还是继承前代自然发展、自我创新;宫廷舞蹈则有了系统性的变化,有了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必须为统治者服务,供统治者和贵族们欣赏、娱乐。同时,各地民间舞蹈不断兴起,凸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民族性和地方性体裁的民间舞蹈不断繁荣,少数民族舞蹈也别具一格,影响到秦汉至唐朝阶段的社会统治和政治经济发展,充分反映了朝廷统治阶级思想的进步和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和劳动生活的变化,更是后来社会进步的体现。唐末至明清时代由于战乱不堪,不及唐朝鼎盛时期舞蹈的繁荣,虽然在清朝中期有了一些进步,但要赶超唐代舞蹈艺术的繁荣程度还是缺乏极大的底气。无论是唐代的舞蹈形式、舞蹈类别、舞蹈场面、舞蹈艺术境界和舞蹈服装等数十个方面,还是唐朝的舞蹈艺术家、舞蹈演员和舞蹈编创艺术人员,以及舞台表演艺术、设计和舞美等方面,都是唐朝以前和唐代以后无法比拟的。

唐朝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幸福,政治经济向前发展,社会安定,中外交往频繁,舞蹈开始有了洋为中用的机遇,受西方舞蹈艺术的影响,中国唐代舞蹈艺术在历史中显得更为耀眼,享有中国古代舞蹈“黄金时代”的美名。无一不是反映了唐朝盛世的美好局面,给予了舞蹈长足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出了大批舞蹈艺术家等,创作出了大量的舞蹈精品和佳作,这也是明清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唐代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艺术至今影响后人的舞蹈创作思想,为祖国舞蹈艺术和文化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三、中国古代舞蹈的现实意义

纵观中国舞蹈的历史发展轨迹,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阶段,舞蹈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离不开劳动和社会生活,它是最天然和最自觉的人类生活的反映,最能体现人民的思想和统治者的意志。因为舞蹈艺术和舞蹈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劳动和生活的积累,是统治者意志的反映,只有人民和统治者和谐共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舞蹈艺术。舞蹈的发展也是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斗争的积累,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来自于人民和社会的发展,被人民赋予了追求和向往自由的权利,更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现,这是每一个朝代和每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舞蹈为统治阶级服务,讴歌社会发展和人物的伟大,讴歌社会制度和统治者的丰功伟绩,讴歌对信仰的追求,赞美祖国河山,歌颂浪漫爱情等。

舞蹈文化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都对统治阶级具有极大的塑造形象、形成权威和传播统治思想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在每个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便是统治者的思想,既是这个阶级社会之统治的物质的势力,同时是社会之统治的精神的势力。”无论是什么时期,舞蹈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都应该服务于统治阶级,同时服务于人民。好的舞蹈艺术作品无疑都是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富有正义感的,它不仅代表一个阶级一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和核心价值观,还代表着一个阶级和一个时代的进步或者衰败,宣传着正义,弘扬着美好,传承着经典与传统,批驳和痛斥着可耻与邪恶。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崇尚“真、善、美”,批判的“假、恶、丑”的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艺术的最高精神境界和最好的标准。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需要符合时代特点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艺术,这是我们舞蹈艺术家们应该尊崇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蹈创作理念。新时代就应该创作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舞蹈作品,契合新时代的主题,舞动时代的风采,素材应该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社会,作品能够服务于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舞蹈文化艺术,达到歌颂祖国、歌颂党、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颂扬优秀事迹和革命英雄、宣传新思想和新理念的目的。中国古代舞蹈文化和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无论是原创的,还是西化的,只要是优秀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艺术,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一切优秀的舞蹈都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展,研究和创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需要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和创作者,他们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舞蹈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乐舞歌舞舞蹈
龟兹乐舞
冰上舞蹈搭档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