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2-11-14 00:06高晓菲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责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高晓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一、高校实施绩效预算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

高校每年的招生规模与办学实力都在提升,随之也需要更多的办学经费来支撑高校的运行。目前,高校应该将有限的经费尽可能地投入到紧缺的部门,调整资源分配的结构与比例,改变过去盲目投资与不合理的配置,提升办学资金的使用绩效。并且对于管理层来说,高校可以通过绩效预算对学校资金进行科学的统筹管理,不仅有助于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可以实现“目标—投入—产出—绩效—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使得高校的财务向“效益为先”的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高校合理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经费不足问题日益凸显,通常高校都是以贷款的形式进行资金的筹集,虽然可以极大解决资金问题,但也伴随着较大的负债压力,一旦遇到招生生源减少、收入降低的情况,会极大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高校是具有独立法人的单位,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就包括债务的风险,但是也正因为这种债务风险在高校预算编制中没有充分体现,大大增加了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风险。而绩效预算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预算管理方式,可以通过绩效的评估与分析来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评估债务风险承担范围并进行风险预警,为高校财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有利于高校增强办学实力

当前,高校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向着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内部结构也正在变得复杂,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这些都提高了高校在人际关系处理的难度,使得内外利益的牵扯影响高校的发展。高校对于绩效预算的实施,需要通过自上到下的参与机制,将与高校利益相关的部门与个人都参与到绩效预算的运行当中,能够极大的调动对绩效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提升学校对科研支撑、人才培养等服务,也能够进一步为经费的来源与资金的补助提供更多的可能,整体提升学校的实力。

(四)有利于促进未来高校发展

通常高校的预算是在每年的年底,统计本年度实际发生的开销之和,通过分析综合考量,依据次年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年度教育计划进行合理预估。此外,要针对高具体的财政状况,可能发生支出的概率,按照学校的统筹安排,综合布局进行排序分类,必须要办、暂缓办理以及是否办理,高校领导对上报的预算做综合评定后进行资金流向的落实。高校的预算管理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未来发展的走向,合理的规划和制定高校预算不仅能发现办学发展的盲点,更重要的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危机。

(五)作为高校业绩考核的参考标准

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发展来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高校而言,表面上,它归属于内部控制工作,但实际上,它是整个发展的核心。预算的重要性体现在整个高校的运营,一旦偏颇太大,会导致高校资金流分布不均,影响整体发展规划。预算还可作为高校业绩考核的参考,合理的预算实施会给学校带来很可观的收益,对员工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预算管理将未来一年的规划算入其中,使得后续的安排可以依照计划一一落实,防止无章法的改变和无头绪的停滞工作。

(六)高校预算无可取代的作用

高校预算是年度工作的开始,良好环境下,内部管理机制和流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高校预算工作至关重要。高校预算工作的具体落实程度,是内部管理控制的衡量标准,合理规划的同时,节省资金成本也是尤为重要的。高校预算经校方领导评估后方可具体执行,审批后的预算方案,把收入、支出相关的职能都落到实处,并以此作为依据开展教学和科研等工作。高校预算在整个财务职权中起决定性作用,通常会结合高校具体的实际情况,根据拟定事项的重要程度进行分配和调整。

二、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绩效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与发展步调不一致

高校进行绩效预算正处于初级阶段,各个部门及管理层对绩效预算管理没有足够的了解,造成许多高校认为绩效预算就是简单的提升资金利用率,对绩效预算仍然存有“怎样把钱花出去”的传统认知。许多高校依旧认为绩效预算等同于传统的预算,并且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负责与管理,缺乏对绩效预算的合理应用于调配,也缺乏对绩效预算的责任心,没有足够的积极性,绩效预算管理工作只是流于表面。通常高校的发展目标一般同国家一样,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如制定一个三年或五年的发展目标。而预算则是一年的规划,这样一来,就容易使某些高校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出现严重的预估偏差。加之,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关注不够,认识不深,传达的指示不够明确,导致校内各部门肤浅的认为所谓的预算报表于己关系不大,形式主义的做做样子,提供一些面上的数据和信息敷衍了事,缺少对资金预估及使用的长远性、合理性和发展性的深入分析。从而使得预算与高校的发展步调不一致,没有充分利用好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预算编制不精细,与发展目标脱节严重

预算编制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离不开规范性制度的参与,只有在科学、规范的制度制约下,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虽然近些年政府为了完善和推进绩效预算管理不断出台相关制度与政策,但是就目前多数的高校绩效管理来讲,高校并没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直接参考或者采用政府出台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对于高校的绩效预算管理的具体编制、原则、流程、评价等都没有针对性的明确规定,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部分高校仍然使用陈旧的方法编制预算,即基数加增量的预算法和“经验加预估”的方法。在编制预算定额的方案时也是图简单便捷,实则预算编精度不高,没有章程,缺乏科学性,使得提供的预算指标基数缺乏依据性和可靠性,造成高校资源配置参差不齐,难以对学校预算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预算执行监控不到位

高校预算管理更加重视预算编制本身,忽视了对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管与严格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的预算的执行进度缺乏合理性。一般高校对于上半年的预算编制执行比较缓慢,等到年终时为了完成年终预算目标才大量花钱,影响了高校预算执行的平衡与时效,降低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没有准确的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结果。高校在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时只探究是否能够顺利将预算结果变为现实,而忽略预算资金实际花费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无法为高校资金更加合理的利用作出贡献,也不能有效的提升绩效预算管理工作。最后就是缺乏预算编制监督部门。资金与分配过程中,会出现分配不公,甚至一些资金被用在不合理的途径,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督部门进行资金的审核与控制。试想一下,高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缺少一个严格的把控审批程序,那么就会造成预算方案变动频繁、肆意更改,最终造成财政支出无法控制的局面。另外,部分高校在预算制订上常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为“出成绩”多报,懈怠情绪少报,最后造成完不成或者过度完成的情况。所以说,在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适度,要周密考虑,依据具体高校的发展趋势,不宜过于强制,造成虚假信息,编造花式理由求取预算资金,导致部门的预算列支过度;甚至出现资金只进不出的滞留现象。这就是体制不全、监控失职的普遍现象。

(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财务部门虽然制定了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但是由于高校本身与其他单位的不同,无法完全参照,因此,高校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且完备的制度系统。一些高校在进行绩效评价过程中仅仅只关注被考核对象留给管理者的印象,这种评价结果中夹杂着更多的个人主观意见与个人偏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具备更多的实际意义。目前,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仍然没有得到优化完善,还持续使用着老的模式,没有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程序上走过场,管理体制缺乏完整性。长此以往,高校的教育发展就会被时代与时俱进的发展大潮所淘汰。

(五)绩效问责机制缺失

绩效预算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绩效评价结果,而透明且科学的问责机制使得绩效评价结果变得更加准确与合理。部分高校对预算的实施效果,没有进行综合的评估,一味地追求高大上。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在不了解绩效评价的前提下,对概念和实体内容认知模糊,搞错了工作重心。自我的认为某些工作与预算毫无关联,随性的安排落实。不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等于一个单位没有了鼓励员工进步的强有力的手段,等于失去了对工作落实后成败与否的评判官。绝大多数的高校只针对大项目设立绩效评价,忽视了对基本收支的绩效评价,可是往往小细节才决定大成效。绩效问责机制科学的应用能够将个人目标的制定与高校长远战略目标相结合,极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约束预算利益主体的行为,实现绩效预算管理的整体目标。

三、高校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高校绩效预算的法律保障

绩效预算的顺利推行与实施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支撑。在新的预算管理中,要以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特点为基础,制定出适合高校运行发展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科学的保障。完善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是能够实现高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相衔接,确保高校的预算工作与会计审核、财务决断的口径一致。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中,要确保任何制度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开展,高校应该加大自身预算结果的公开化,对预算信息进行公示,向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公众展示高校预算资金的流入流出的具体情况,并且公开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原则、评价流程、评价条件、评价结果等,增强绩效预算管理的透明化与合理化。

(二)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增强预算管理的绩效意识

加大力度建设高校绩效预算问责机制,将内部问责与外部问责相结合,对内外部的绩效责任进行全部落实,将学校整体战略发展的绩效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再将部门个人绩效目标与部门目标紧密结合,将绩效目标的实现与资金的预算支出于的责任落实到个人。问责的具体内容主要为预算编制的有效性、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预算行为的执行性等。问责的主体为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内部监管机构、社会公众、外聘评价机构等。绩效问责不仅可以提升绩效预算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也能够提高绩效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与责任感,有效避免绩效预算中的徇私舞弊贪污现象,改善高校重支出轻绩效的现状。

(三)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绩效目标是绩效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要彻底贯彻落实的,是开展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基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主题、绩效评价结果的具体指标。高校应该根据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制定预算编制工作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发展规划,制定要依据科学化、高效性的原则。高校应该根据设置的绩效目标进行严格的目标审核,审核的重心应该放在目标本身是否具备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可行性。预算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应该进行专业的结果追踪管理,一旦在此过程中发现运行与目标发生偏离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整个绩效目标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控,规范绩效运行

任何制度成功运营与实施都离不开审核与监督,预算执行监控主要工作就是对资金的支出效益、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进行实时的追踪与监察,及时对出现偏离既定绩效目标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并作出调整与更正,保障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管过程中,应该具有周期性,对于重要的项目节点进行有效的监管,重要的项目节点主要包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结束后绩效等。

(五)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判断教育资源是否被合理利用的主要评价标准,能够最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能够提高高校资金利用的效益,有益于高校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进行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资金年末的利用情况,也要重视其对后续的支出影响。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要具备全面性与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绩效评价的真实作用。其次要充分了解部门及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态度与意见,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进行结合,应该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使得绩效结果与所有员工利益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也能使得薪酬结构更加明显,员工积极性有效提升。并且在进行考核时应该尽量最大程度地对绩效进行量化,尽量降低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做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参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充分意识到高校在开展绩效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意识薄弱、编制不精细、执行监控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就这些问题高校应该采取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高校绩效预算的法律保障,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增强预算管理的绩效意识,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等措施,有效提升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效益,为高校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问责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