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策略创新分析

2022-11-14 07:12刘兰青
活力 2022年5期
关键词:视域职业院校思政

刘兰青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鹤壁 458000)

思政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内容,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需要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基于此,职业院校更应做好思政教育,辅助选优的课程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在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应进行革新式的转变,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内容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使其成为丰富课堂的一种手段,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使思政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一、大数据视域下教育的特点

大数据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与传统的信息获取有所区别,它走出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可以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发展内容。随着技术内容的更新,大数据通过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内容,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辅助现有的教育工作,拓展教育形式,并对现有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大数据视域下教育的特点如下。

(一)海量性

大数据视域下的教育特点,最显著的就是资源内容的海量化。大数据自带丰富的教育内容,不仅有古今中外的教育资源,而且所有内容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并以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展示,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教育资源获取的需求。

(二)灵活性

传统思政教育的方式具有单向性、死板性的特征,学生多是被动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而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思政教育之中,可以了解学生整体思想情感的动态变化,从而建立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可以对教育内容进行灵活的调节,及时分析与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三)科学性

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在真实性与完整性方面,对于职业院校教育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大数据技术应用,将其应用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到更多与学生思想相关的客观性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对学生思想情感变化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帮助教师做出更加科学化的决策,提升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二、大数据技术对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多元价值观给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更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关的内容。但是,由于大数据所包含的是海量化的信息内容,极易出现数据价值观冲突的现象,继而导致职业院校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西方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化教育环境之中,大数据所涵盖的内容变得极为复杂,这对于思想处于活跃期的学生而言有着负面影响。他们易遭受不良思想的误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存在疑问,严重影响我国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展。

(二)学生的个人隐私面临安全挑战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帮助教师获取学生客观性的思想情感动态,也促进教师对学生现有日常教育需求做出科学化的决策。但是,这样的教育方法也会为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学生需要对自身的日常行为信息内容及整体情感导向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容易造成隐私泄露。隐私泄露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需要为教师提供教育决策,在网络上对自身的信息内容进行填写,但这些内容极易通过互联网泄露到校园网络之外的局域网上;二是互联网中的各种数据存在关联性,学生本不想公开私人信息,但由于数据间的关联性,会因此泄露些许内容,从而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三)为职业院校思政教师的能力带来挑战

与传统的职业思政教育工作相比,大数据视域下的职业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突破,其内容表现在思维方式与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职业思政教育多是由专业思政教师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政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思想理论上的教育工作,而辅导员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行为内容进行有效的纠正,两者间的工作内容极为分明,但很难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所以教育质量停滞不前。基于大数据视域,将大数据技术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中,需要教师熟练操控计算机完成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但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极为欠缺,影响大数据技术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使思政教育的效果受到制约。

三、职业院校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建设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职业院校进行思政教育,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好接班人的建设工作,也可以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重要保障。因此,职业院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这样才能旗帜鲜明地开展好思政课,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

当前世界经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也凸显出很多问题,如贪污腐败、追求低级趣味、拜金等现象频发。这些现象的出现与错误的舆论导向,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而造成青少年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缺失。很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偏向于对物质的追求,失去了人生信仰,没有建立好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念,同时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造成其价值观的扭曲。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在成长过程中常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差,继而会出现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及早恋等问题。特别是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一些青少年通过模仿网络中的不良言行,整体思想观念极为激进,这样的状态也会逐步影响到心智未成熟的学生的价值观念。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树立对学习的正确认知和基本的就业观念,并将正确的职业思想、学习态度应用在自我学习过程之中,帮助他们提升思想素质,完善人格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四、大数据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对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网络价值

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要做好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改进,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工作,才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交互效果。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发挥网络信息的传播价值,使学生在网络中可以学习到思政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之中。例如,利用微信、QQ、微博等软件完成思政知识的传播工作,并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将爱国主义作为基本传播内容,完成内容的推送与宣传工作,甚至可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网络语言,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思维,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满足当下教育教学创新的实际需求。

(二)对监督模式进行创新,开创思政平台新机制

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要做好监督模式的创新与改进,这样才能对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反馈,使网络成为交互及分析的有效形式。

首先,对学生现有的动态化信息内容进行分析与收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与情感动态,以便合理开展后续教育工作。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创设多层网络交互管理机制,加大思政工作的设备资金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结合大数据时代新型的设备与技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及时的分析,对学生行为进行合理化的判断,根据相应的结果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

其次,根据信息层级间的内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享,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判断,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处理,结合数据分析给予紧急判断,将该机制在整体工作过程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三)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为高校提供育人服务

在大数据视域下,职业院校开展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才能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借助flash动画、App软件设计更多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拓展,改变传统教育的刻板模式,将更多优秀的思政内容融入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与现代化的网络特征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使教育方法更具时代感与先进性。学生在接触思政知识的同时,可以提升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可以辨别出内容的真伪,强化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当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工作,要使教学内容更具多元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融入学生的兴趣与发展特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可以在课前对有关知识内容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学生提供一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思政基础知识,强化学生思政基础并使教育内容更具吸引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根本上提升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四)开创网络课堂,开展因材施教

大数据时代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且信息内容传播快速,相关信息内容更具共享与分析的特性。基于大数据的特点,职业院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可以结合大数据的优势,开创网络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合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及相关学习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数据内容了解到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内容进行及时的改进与调整,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数据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网络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规范数据处理程序,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

大数据视域下,只有做好数据的安全处置才能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数据处理工作,防止学生的个人隐私暴露出去,对学生的私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教师应重视学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强化对学生信息的保护力度,保障学生信息在平台上的安全性。当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身隐私信息的意识,避免自身合法权益及个人隐私遭受侵害。同时,由于网络信息量巨大,在内容传播过程中会有很多虚假的信息内容,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负面影响,职业院校要结合学生需求构建系统化的管理机制,提供标准化的处理系统,强化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结 语

在大数据视域下,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形势,而利用创新突破的方式才能与时俱进,确保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教师要积极转变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路径进行多元化的创新,提升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视域职业院校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