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的创新设计

2022-11-20 02:26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作业信息技术能力

刘 前

(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第二中心小学 甘肃 渭源 748200)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多样化作业的创新设计,在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性、被动性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还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还需要做到以生为本,围绕课程特点以及学生个性需求精心的设计作业,以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情感。

1.当前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现状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设计过程中,由于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具体的作业设计和创新中,仍然不能很好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现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情况进行了以下几点总结:

1.1 缺乏趣味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只是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严重局限了自己的作业设计思路,忽视了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技能的发展,忽视了作业的趣味性设计,最终导致信息技术作业形式的单一无趣,这直接影响了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的提高。传统信息技术作业形式会造成学生机械化完成问题,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同时还将学生的知识视野局限于了教材之中,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拓展延伸性,这给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力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现象的发生。

1.2 作业形式单一。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还存在着熟能生巧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大量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大量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更好掌握,但结合实践证明,大量的练习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被动学习情绪,从本质上来看,这种题海战术并不能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好地帮助作用,相反还会造成学生抵触情绪、厌学情绪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

1.3 忽视个体差异。小学阶段学生受到多方面影响因素,他们在个性、能力、认知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那么以此为依据,教师在进行作业创新设计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发展特性。而结合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重视这一特性,采取的还是统一式作业模式,严重忽视了作业的分层和弹性设计,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接受和理解作业内容而产生消极情绪,同时也会有部分学生由于作业的同意性,不能得到很好的拓展和延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1]

2.小学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作业不应是课内作业简单的量的追加,而应该是知识的发展与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必备。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精心地设计和创新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作业,让作业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一项充满快乐与智慧的任务,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作业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自觉、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从而让学生在作业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3.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的创新设计

3.1 趣味化作业,激发参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内动力,只有让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进去,才会对信息技术作业产生高度热情。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作业创新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地为学生设计极具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可以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愉悦心情,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接受这项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可以在作业中获得更好的知识体验。另外趣味化作业的设计,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真实认知水平,充分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以新颖的设计理念创设极具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中开展创造性的作业成果。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用计算机写作文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以往的作业设计通常是教师要求学生用智能ABC输入法录入文本资料,由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不了解,往往都是文本还未输入完就失去了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很多学生在实际的游戏、通讯软件中都已经掌握了汉字录入技能,甚至还有的学生的速度、准确率非常高,所以教师在本节课程的作业设计中,就需要参考现代学生的这一特性,创设趣味性的作业活动,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作业学习状态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练习内容上进行调整,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流行歌曲,运用搜狗输入法进行歌词录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再比如鼠标相关知识点的作业设计,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喜好为学生设计趣味化的游戏活动,比如拼图游戏、填色游戏等,以此有效巩固学生的鼠标操作能力。在移动和剪贴图形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编一个故事情节,设计趣味作业:小兔子周末要求它的好朋友们来激励做客,它按照它们的喜好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情大家把每一个小动物最喜欢吃的食物分别放到它们的盘子里。通过设计这一故事情境,有效增强信息技术作业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作业热情。而在这一作业中需要学生运用到矩形选定工具、移动、透明处理、不透明处理等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涉及到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复制、粘贴等新知识内容,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非常有效的练习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是有效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从而最大化促使学生可以更加自主的完成作业任务。在扫地机器人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可以将其创编为顺口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知识记忆,促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只是重点。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极具趣味的游戏作业时非常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设计方式,那么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思路,积极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开放性作业,发展创新思维。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对基础性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多样化作业的创新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极具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发挥的机会。开放性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注重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性,以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创新,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个性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发展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小学信息技术画图工具的使用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这一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合理搭配颜色,制作一幅有主题的电脑绘画作品。那么在本节课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主题,比如“中秋节”,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拓展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进行自由地发挥,给予学生充足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喜好,完成一幅极具创作灵感的作品你,从而全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此作业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自信心,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再比如创意笔筒增趣味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作业任务,有意识地创新作业形式,突破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和设计风格,以特殊功能以及特征造型等工具、组合手段,绘制属于自己的笔筒,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性的引导和指导,有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让作业的实效性得以更好发挥。[2]

3.3 弹性化作业,满足个体需求。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生长环境、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等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个体发展特点,为学生设置弹性化作业,促使学生结合自身能力进行自主选择,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让信息技术作业变得更加灵活,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合理,从而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小学信息技术电脑打字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为学生设计弹性化作业,比如针对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拼音输入法的技巧,完成基础性学习目标即可,同时鼓励他们开展一些拼音打字游戏进行锻炼;针对课堂表现一般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最基础的拼音打字技巧和手法,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尽量多多练习,努力提升自己拼音打字的干练力度;针对课堂表现非常积极的学生,则是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拼音打字技巧,同时可以精炼地进行电脑打字,同时自主探索其他类型的打字手段,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教师通过设计弹性化作业,很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教育原则,还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再比如网络的简单应用相关知识点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作业,例如:(1)利用互联网查找、访问音乐网站,并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2)自主查找校园相关歌曲,新建文件夹下载、保存;(3)将下载下来的音乐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在对应的文件夹中;(4)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并搜索相关的风景名胜图片,新建文件夹并下载保存;(5)将下载下来的风景名胜图片合理分类、整理,在下节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教师在设置这一弹性作业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能力进行自主选择练习,有效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另外在输入法相关知识点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同样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弹性化作业设计,比如以作业内容为汉字、拼音的输入为例,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输入一百个汉字。在此基础上要求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内容的同时,尝试进行知识延伸,对字体颜色、大小做出个性化调整,或者输入更漂亮的汉字等等。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让各层次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西,让学生可以逐步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3]

3.4 生活化作业,深化实践技能。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一种有效作业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大多都是源自于生活,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案例,为学生精心的设计极具生活性的作业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地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更加深入地把握信息技术知识内容,深化自身的信息技术实践技能。以小学信息技术与新朋友见面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具体的设计和创新过程中,可以结合电脑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布置一定的生活化作业项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开关机操作,熟悉电脑桌面,那么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钉钉软件为学生展示网上购物、查阅资料、玩游戏、聊天及看电影等活动,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想自己以及家人经常用电脑做的事情,以此有效引发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回忆,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一作业任务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电脑使用经验,思考和讨论电脑的其他用途,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最终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4]

3.5 合作式作业,促进共同进步。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作业创新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合作式作业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索过程中,有效锻炼自身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手脑协调性,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信息素养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提高,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录制校园秀美景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合作式作业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自主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美景进行视频录制活动,同时集思广益,通过交流和探讨设计一份美景视频,充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然后再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他评活动,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相互评价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信息技能,提高自身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以及共同进步。另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分配原则,以合作作业形式,有效满足学生的不同作业需求,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升。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电子网页这一知识点的作业设计为例,这一节课程的作业设计中需要涉及到图片及视频编辑、网页整体设计、文字排版、网页编程等,这一操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针对这一知识点的作业设计,教师就可以设计合作式作业任务,将学生按照不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有一名优等生、良民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充分保证各小组间的平等性,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共同合作完成作业任务。比如小组内尤擅长擅长图片及视频处理的学生,可以让他负责完成平面设计、FLASH制作;让擅长网页设计的学生,负责设计亲和力强的网而界面;让擅长文字排版的学生,负责排出好看的文字信息;让擅长编辑的学生,负责编出网页程序等等,教师通过运用合作式作业形式有效启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调动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能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综合信息技术的水平,实现小学信息技术多样化作业创新设计有效性的提升。

3.6 实践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小学阶段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那么在信息技术作业创新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发展特性,以实践性作业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大程度的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探身和拓展,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实践中,对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充满期待,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交通标志我知道”这一课的作业创新设计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课堂上我们学习了ppt里边的自选图形设计交通标志,那么在课下实践,大家可以将学校到家里的路线用自选图形进行简单绘制,同时科学合理的加上相应的交通标志标志,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设计这一实践性作业,很好的活跃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同时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与爸爸妈妈的互动与交流中,不断地深化自己的知识理解和认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作业创新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切实的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科学合理的作业形式有效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地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索意识,最终全面发展自身的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作业信息技术能力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