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州张氏诗学家族考述
——以《张氏诗集合编》为中心

2022-11-23 00:40王新芳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丛刊张氏诗集

王新芳 孙 微

景州张氏家族原籍山东寿光,于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河间府景州(今河北景县)枣林村。明清时期,景州的枣林张氏、孙镇李氏、马庄马氏、王柯枝曹氏是当地四大名门望族,按居住方位被称为“南张”“北李”“东马”“西曹”。①周连会主编,景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县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74页。其中的枣林张氏家族是著名的诗学家族。清咸丰间张畇编有《张氏诗集合编》九卷,有咸丰十年(1860)中立堂刻本、光绪刻本,收入徐雁平、张剑主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其中每卷所收诗集情况如下:

卷一:张文熙《雪庵诗集》

卷二:张国枢《铨部诗稿》

卷三:张国范《澹宁草堂诗集》

卷四:张国谟《南溪草堂遗诗》、张芝眉《欹梅精舍诗》、张羽亮《瞻汉堂诗》、张羽绂《藕花居诗草》、张嵩年《六锡堂诗》、张华年《古枣堂诗》、张森《南溪草堂诗》、张骘龄《赐福堂诗》、张郡烈《大椿山房集》、张勄《考城公诗》、张圻《古枣堂诗》、张颢《菉竹山房诗》、张景福《笃祜堂遗诗》、张跃龙《积美堂诗》、张汝讷《四勿斋诗》

卷五:张为矱《慎思堂诗》、张为楍《严训堂诗》、张泽洪《醉吟轩诗》、张锡璐《烟萝馆诗》、张永铨《古枣堂诗》、张沛《六经堂诗》、张襄世《六锡堂诗》、张九式《聊尔集》、张恩世《沙溪草堂诗》、张锡㲄《碧萝书屋诗》、张芬《听云阁诗》

卷六:张淑舆《瞻汉堂诗》、张宓《三恕堂诗》、张珑《暗香书屋诗》、张麟书《经德堂诗》、张璜《师竹堂诗》、张震《红雨书屋诗》、张麟兆《耕读堂诗》、张招觐《雨香龛诗》、张殿甲《一枝山房诗草》、张招辅《杞树山房诗》

卷七:张頫《寒竽山房自存诗》

卷八:张尔多《清宁堂诗》、张尔谨《宁远堂诗》、张锦传《师竹堂诗》、张锦思《孝慈堂诗》、张鬯《豹隐庐诗》、张卣《支木斋诗》、张藻《宁远堂诗》

卷九:张畇《侍竽山房遗诗》

由于文献较为稀见,学界对河间张氏家族的文学创作特色少有关注,有鉴于此,本文试以《张氏诗集合编》为中心,对河间张氏家族之诗学加以考述,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一、张文熙《雪庵诗集》考述

张文熙,字灿衡,号孕白、雪庵,河间景州(今河北景县)人。明万历壬子(1612)举人,癸丑(1613)进士,授山东乐安、东阿等县知县,钦取浙江道监察御史,奉命巡南直隶,执法不挠,还,稽查光禄,晋太仆寺正卿、资治尹。归里后,朝夕披览吟咏,学者称之为“雪庵先生”,卒年五十,祀名宦乡贤祠。著有《如是言》《平情录》《雪庵诗集》。

从《张氏诗集合编》所收《雪庵诗集》来看,张文熙的诗歌几乎全学唐诗。如《踏青行》,此诗系模仿初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及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然而几乎完全过滤掉了《长安古意》中对长安权贵奢靡淫乐生活的讽刺意味,也没有《代悲白头翁》那样的激烈和悲愤。诗的前半侧重抒发对江南美好春光的热爱及在春光中冶游行乐之快意,然而韶华易逝、春光不待,“繁华转盼竟全销”,遂致“行人无语怨春风”,但诗人并未沉湎于伤春之情中不能自拔,而是对季节的更替表示了达观的态度,面对“韶光一去真无及”的现实,诗人寄语诗朋酒侣,相期再次提壶青郊,于一曲凄婉的《梅花落》中尽皆沉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既怅惘无奈又达观顺变的复杂感受。全诗清丽婉转,神采飞动,情感数次起伏,却放而能敛,又几次换韵,形成了腾挪跳荡的节奏和圆美流转的韵律。

张文熙之学唐诗还表现为其诗集中有大量集唐人诗句而成的集句诗,如《题吕祖卖药图》《临高台》《侠少行》《行路难》《行台忆早朝诗仍用集韵四首》《上金山寺集诗》《又集五言二首》《南郊别业落成集诗写怀十二首》等,这些诗歌都是集句诗,而且都是集唐人之句,从中可见其对唐诗的推崇与服膺。此外,张文熙还有一些拟唐人应制之作,如《拟唐上元近臣侍传柑宴应制》《拟唐人赐扇应制》《拟唐人扈从温泉赐浴应制》,从这些对唐人的追拟之作中亦可窥见其诗学趣向。

张文熙还有《宫史杂咏十二首》,宫词之体多采用连章七绝的形式,是由唐代王建首创,至明代宫词的创作已蔚成大宗,作家作品众多。如秦兰徵《天启宫词》100首,蒋之翘《天启宫词》136首,刘城《天启、崇祯宫词》33首、沈德符《天启宫词》10首、谢肇淛《宫词》42首,等等,这些人皆与张文熙同时或稍晚,从中可以窥见一时风气。张文熙因曾官太仆寺卿,故得与闻宫闱之事,遂捃拾宫廷琐闻,成此宫词十二首。每首诗下均有小注注明事情原委,诗注配合,言简意赅,颇能补史书之阙。不过张文熙诗歌亦存在一些率尔命笔、不暇检点之处,如《访夏孝廉茂卿》云:

何处乾坤一草亭,暨阳江上注骚经。频过夏禹看山色,每吊春申问水汀。敝屣功名犹草芥,土苴尘世一浮萍。式庐我自惭缁好,不惜輶轩一暂停。

“何处乾坤一草亭”“土苴尘世一浮萍”这样的句法来自杜诗《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三“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①(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18,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611页。韩成武先生指出,这是杜甫独到的“以空阔显孤微”手法。②韩成武:《杜诗艺谭》,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5页。可问题是张文熙在此诗中两次使用这种手法,未免显得有些重复,而且诗的结句“不惜輶轩一暂停”再使用“一”字,这样一来全篇便出现了三次“一”字,这在素称凝练严谨的律体中是不应有的瑕疵,说明张文熙此类应酬诗的创作态度较为随意。

二、张国枢《铨部诗稿》、张国范《澹宁草堂诗集》考述

张国枢(1555—?)③张国枢的生年,《登科录》曰:“乙卯年正月十四生,景州人。”见龚延明主编《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年,第645页。,字时宰,号环生,景州(今河北景县)人。张文熙之侄,万历乙亥(1575)拔贡生,己卯(1579)举人,庚辰(1580)进士,官山西榆次知县。入清后,江南武进等县知县,钦取主事,历升吏部文选司郎中。著有《盟心草》《西山记游》《东野漫稿》。《张氏诗集合编》卷二收录张国枢《铨部诗稿》56首。张国枢为人刚正廉洁,读其诗歌亦可感到一股正气扑面而来。

张国枢的七言歌行学唐人,如《三月中浣高岱舆冢宰招饮慈仁寺毘卢阁赏海棠花歌》,诗写晚春于寺中筵饮赏花情事,抒发了盛事不长有、好景不长待的轻微喟叹,诗人虽然对“转盼韶华逐流水”无可奈何,但仍达观地表示“莫惜飞花檀板前,且看新月金樽里”“明年记取花开后,一曲重听花下歌”,从中可见其疏放胸怀。特别是诗中描写筵席的环境时说“花气还从席上流,松声直向檐前落”,花气可流,而松声无形,本不可落,却落向檐前,这是通感的艺术手法,无疑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张国枢诗歌有明显的学杜痕迹,如《恭祝苏次公学宪》“文章千古事,冰雪百年心”,④(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86-87页。直接使用杜甫《偶题》中的成句。《海烈妇行》“想象似与常人殊”与杜甫《哀王孙》“龙种自与常人殊”颇为类似,《却衣篇》中的“还君嘉贶领君意,敝褐逍遥何所求”也与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领客珍重意,顾我非公卿”“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贶情”较为相似,《春日杂感四首》其四“小苑边笳动客愁”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08页。与杜甫《秋兴八首》其六“芙蓉小苑入边愁”相似,《赠曹在山将军镇毘陵》和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格调亦颇相类。《苦吟歌赠张子词臣》描绘张词臣“昨来谒予何所之,公车下第归来迟。随身童仆向余道,在舆犹读杜陵诗”,而张国枢与其“终朝煮茗坐论诗,人逢二子惊且走”,①(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97页。可知其瓣香所在,正在杜陵。

卢世㴶,字德水,德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注杜学者,有《杜诗胥钞》,其《遵水园集略》亦以学杜为主,张国枢与这样一位注杜学者的交往,亦有助于我们从侧面了解其诗学宗尚。

张国范,字式皆,景州(今河北景县)人,国枢之弟。性豁达,有伟略,时明清鼎革,草寇刘姓扰景西,聚众千余人,势甚猖獗,民受其害。国范出资募勇,擒其渠魁,送官伏法,轻骑抵其巢,慨切宣谕,怵其利害,散其余党,一境帖然。顺治戊子(1648)举人,乙未(1655)应试不第,曾随兄游宦江南。著有《澹宁草堂诗集》,存诗52首。

张国范《澹宁草堂诗集》所存诗歌以游历诗为主,应是其随兄游宦期间所作。其中《家考功署对长椿寺,暇日过刹中,默公禅师出所藏芝麓先生诗册见示,俾予从和,次韵赋赠二十首》(抄存十六首)是其集中规模最大的组诗,那么张国范在长椿寺为何有此澎湃之诗情呢?原来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与长椿寺关系非常密切,他在金陵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赎身,一起入京,便在长椿寺内为顾横波置“妙光阁”。王雨容指出:“文坛领袖龚鼎孳就居住在宣武门外,离长椿寺很近,于是长椿寺就成为清初文人宴集觞咏之地”②王雨容:《明末清初词人社集与词风嬗变》,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页。,难怪长椿寺的默公禅师会藏有龚鼎孳诗册了。然而张国范在这组诗中并未涉及龚鼎孳与顾横波的风流韵事,而是自抒怀抱,前诗写寺中之景逗发了其对家乡松室之怀念,遂生别恨旅怨;后诗写自己旅寓京师,行止依人,虽处穷途仍存求道之心。诗意含蓄,稍显晦涩,然律调工稳,转接无痕,句法凝练。“茅屋欲牵萝”,系化用杜甫《佳人》“牵萝补茅屋”③(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54页。,比喻自己虽处困穷仍坚贞自守。

三、张羽亮《瞻汉堂诗》、张羽绂《藕花居诗草》考述

张羽亮,字卧侯,景州人,国枢次子。早岁补诸生,旋入国学,屡试不第,遂绝意科举,肆志于诗歌古文,晚号二乡居士,手订《二乡居士集》,又自毁之,语人曰:“士生天地间,弗能立德立功,卓然有补于世,区区以雕虫自见,已属下乘。”卒年五十八。《张氏诗集合编》辑录其《瞻汉堂诗》28首。

张羽亮的五七律律调深稳,多见锤炼之功,如《留别应羽先》曰:

之子年方富,高才莫与俦。情深千尺水,送我潞河舟。酒尽骊歌咽,琴凄风雨愁。不堪三叠唱,回首重离忧。④(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51-152页。

全诗虽然使用了“桃花潭水深千尺”“骊歌”“阳关三叠”等典故,然锤炼无迹,显得意脉贯畅、转合自然。特别是颔联“情深千尺水,送我潞河舟”使用流水对,一气贯注,使人不觉其为对仗。又如《春日舟行》云:“飞翠浮蓝断续连,春风一叶泛晴川。隔堤弱柳新拖黛,情短情长二月天。”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48-149页。《山行三绝》其一云:“数声啼鸟碧山幽,十里清溪宛转流。远岫翠浮天作岸,漫移茅舍筑云头。”⑥(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49页。均写得分明如画、兴味盎然,如一幅唐人小品。

张羽绂,字赓佩,景州人,岁贡生,历任江南镇江府通判、河南裕州知州、山东临清知州、绍兴府同知,署严州府知府。性廉洁,康熙四十二年(1703)临清水灾,鬻产购米赈灾,以劳瘁致疾卒,临清民为立生祠。有《藕花居诗草》,存诗三首。《江村夜泊》云:

挂帆千里几停船,夜泊湖村水接天。潮退暗闻估客语,灯寒斜照旅人眠。枫林入画霜初落,江浦闻歌月正圆。隔岸晓钟催日上,梦回舟已下前川。①(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60-161页。(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95页。

全书按照时间递进顺序层层写来,抒发了夜泊江村的复杂感受。通体来看,亦学盛唐山水诗之格调。又如《怀故园梅花》云:

池头一树梅,岁岁为谁开。色映偏宜月,香馀且泛杯。未归三载客,深负百花魁。寂寞相思梦,宵来逐雁回。②(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61页。

此诗情真意切,不假雕饰,纯任白描,通过怀想故园之梅花表现了浓烈思乡之情,结尾再由“雁回”加深表现了思乡主题,从而使全诗构成了一个较为完美的艺术整体。

张勄,字敬存,号蒲邨,景州人。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康熙庚子(1720)举人,官河南考城知县,著有《考城公诗》,存诗三首。《读双清阁诗集有“白发苍颜五十三”三首,偶次其韵,为茀园五侄祝》云:

白发苍颜五十三,归来容易便投簪。宦情早与菊同澹,乡味偏宜稼作甘。见说空群来冀北,非关捷径辟终南。他年著得兴公兴,拟向天台共结庵。③(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76-177页。

此诗用典妥帖自然,句势劲健峭拔,格调雄浑苍老,显示出较为深厚的功力。

此外,景州张氏诗人群体于七言绝句的首句往往喜欢使用“当句对”,如张羽亮《春日惜别》“两山对耸一山横”,④(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48页。张嵩年《题丹枫兄寒竹图》“山色苍苍树色寒”,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63页。张森《雪中梅和李金瓯韵二首》其一“雪边篱落水边苔”,⑥(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68页。张骘龄《早春雪后郊游》“柳未青青杏未红”,⑦(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70页。张颢《哭念蓼弟》“赖以支持借以生”,⑧(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78页。张景福《赏菊》“曲曲朱栏短短篱”,⑨(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81页。张招辅《李邺侯》“黄衣联辔白衣尊”,⑩(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302页。这应是张氏诗学家族的独特印记,从中似可窥见张氏家族于诗法传承方面时代沿袭、相互熏陶之迹。

四、张永铨《古枣堂诗》、张恩世《沙溪草堂诗》考述

张永铨,字季衡,景州人,庠生,有《古枣堂诗》,存诗7 首。其诗颇多幽燕慷慨之气,如《拟古四首》(抄一)曰:“江水未能掬,长鲸安可钓。弹铗欲何为,仰天一长啸。”⑪(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60-161页。(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95页。又如《杂兴四首》(抄二)其一:“出门望郊原,霜气逼林薮。萧萧一剑鸣,相视频搔首。”①(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95页。这些诗歌都梗概多气、豪放刚健。

诗人读到清初顾宸的《辟疆园杜诗注解》,为杜甫一生坎坷经历所感动,在诗中为其大鸣不平。张永铨不仅服膺杜甫精神,实际上其诗歌亦多学杜诗,如《九日》云:

领略秋光雅抱深,郊原高处一登临。萧萧落木随风下,漠漠寒云接地阴。飚馆徒怀今古意,黄花欣赏岁时心。年来况味尝如此,日暮空为楚客吟。②(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96页。

“萧萧落木随风下”来自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漠漠寒云接地阴”来自杜甫《秋兴八首》“塞上风云接地阴”,“日暮空为楚客吟”来自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然其袭用杜诗语词的痕迹过于明显,则学杜尚未臻于化境也。

张恩世,字茀园,号蒙溪,岁廪贡生,官户部司务,升云南丽江府知府,有《茀园集》《赴滇日记》。《张氏诗集合编》所辑《沙溪草堂诗》收诗29 首,这些诗主要是其赴云南纪行诗,体式上多为七绝,如《新野》云:“前朝已过鲁阳关,楸楝花明照客颜。淯水停车频问渡,土人指点望夫山。”③(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09页。《九华山晚步》云:“为访幽栖踏绿莎,花宫竹树夕阳多。九华山路云遮寺,隐隐钟声出薜萝。”④(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11页。《水星寨》云:“舟上推窗望水星,双峰突起插天青。夕阳雨后穿云出,红满山椒古寺亭。”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12页。旅程中既有新奇景物令人目不暇接,也有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闻蝉》曰:“碧静溪山过雨痕,一声高唱夕阳村。舟中未是酸吟客,忽觉乡心满故园。”⑥(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13页。那似曾相识的蝉声一下子就让行船经过的诗人想起了故乡。又如《三门塘游野丈山庄》,一次途中的偶然邂逅,诗人被好客的田家翁请至家中热情招待,至晚方归,然田翁这份热情却更令诗人怀念故乡的亲情。全诗明白如话,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然却栩栩如生。“牛羊日夕下”虽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之典,却又是描写实景,故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整体结构上看,此诗完全是模仿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此外,《樊城》“正卖春江缩项鳊”似化自杜甫“漫钓槎头缩颈鳊”(《解闷十二首》其六),《燕山头》“一片青山过雨痕”亦出自杜诗“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景州张氏家族诗人对杜诗相当熟悉,常可见到学杜之处。如张宓《右参叔祖盆兰盛开招饮,因成七律二首》(抄一)云:

西风吹老夜凉天,桂绽华堂景倍鲜。蕊缀黄金千簇秀,叶攒碧玉两株圆。直从月窟分仙种,惟觉天香溢舞筵。领略秋光浑不足,百壶况送酒如泉。⑦(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26页。

诗的末句“百壶况送酒如泉”系直接化用杜甫《城西陂泛舟》中的成句“百壶那送酒如泉”。⑧(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3,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77页。

五、张招觐《雨香龛诗》、张殿甲《一枝山房诗草》、张招辅《杞树山房诗》考述

张招觐,字耔园,号紫垣,晚号再生髠,景州人。附贡生,屡踬棘闱,遂绝意仕进,随父宦游滇蜀,耽于吟咏,有《雨香龛诗草掇馀》,《张氏诗集合编》辑录其《雨香龛诗》56首。冯春台(字淑清)《雨香龛诗序》曰:“晚年栖心禅悦,于世情益淡,其诗境所造亦益高,大抵纡馀骀荡,婉约清新,拟其风格,其在中晚唐间乎!”①(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31页。 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02页。赵任《序》曰:“予尝读其东游诸作,力洗纤秾,一归古简,虽掇拾无多,可以见其一斑矣。”②(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33页。张招觐《雨香龛诗》中所存咏古诗数量较多,这些诗大多为七绝,如《茅容》云:

杀鸡为馔佐亲,有客不妨粗粝供。盛德终成尘外赏,千秋冰鉴郭林宗。③(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37页。

“林宗过茅”之事见于《后汉书·郭太传》:

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也。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6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228页。

诗歌前半称赏茅容之真率贤德,后半盛赞郭林宗有知人之明。又如《孟敏》云:

甑破何由得再成,无情端底是多情。从知咄咄书空者,悔煞拖泥带水行。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37页。

《后汉书》载:“孟敏,字叔达,巨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6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229页。又《晋书·殷浩传》载:“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⑦(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77,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047页。此诗将两事并举,用殷浩的拖泥带水反衬孟敏之豁达超脱,认为孟敏之甑破不顾貌似无情,然其敢于放弃无可挽回之事,这才是真正的有情,其论乍看令人疑惑,细加品味便能豁然开朗,真是新颖的史论。又如《咏古七首》之《犊鼻裈》云:

曝衣花下趁朝暾,谁把长竿挂布裈。较胜当垆无赖子,只将犊鼻恼王孙。⑧(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39页。

《世说新语·任诞》载,七月七日有晒衣之习,居道北诸阮盛陈纱罗锦绮,而道南之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⑨(南朝·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633页。用以调侃世俗。另外《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其岳父卓王孙只好分给相如夫妇家财。张招觐将这两个有关犊鼻裈的故事进行对比,认为阮咸远胜司马相如,其爱憎褒贬极为鲜明。又如《刘长卿》云:

轻身一剑马行迟,仲武雌黄总未思。不向长城寻妙格,钱郎空继右丞诗。⑩(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52页。

大历诗人刘长卿以“五言长城”自许,“轻身一剑知”是其《送李中丞之襄州》中的成句,然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批评刘长卿诗“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⑪(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31页。 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02页。此外,高仲武还说“右丞没后,员外(钱起)为雄”,①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463页。张招觐认为这些评论都是信口雌黄,只有从刘长卿身上寻求妙格才是正途,钱起和郎士元都称不上是王维的真正继承者,其论迥异凡俗,出人意表。

张殿甲,字硕亭,景州人,附贡生,拣发云南通判,候补同知,有《一枝山房诗草》,存诗28首。王宗诚称:“其诗和平乐易,颇有长庆风规。至其谊笃孝友,力敦古处,如置祭田、捐义田、立家学诸大端,卓然有古乡先生之风,而至情至性,流露于吟咏间者,则读者自得之。”②(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54页。检其集中确有《义田》《祭田》等诗,均是敦慕家族、告诫子孙之作,类似于韵文写成的家训,几无文学价值。而其闲适之作则颇有韵味,如《消暑吟七首》(钞二)其一:“杖藜闲步意迟迟,细葛含风纳爽时。百尺梧桐云咫尺,蝉声偏在最高枝。”③(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65页。

张招辅,字弼亭,景州人,监生,候选州同,有《杞树山房诗》,存诗88首。其诗多记录其薄宦所经之地,抒发羁旅思乡之情。如《浔阳沙洲夜泊》云:“烟波何处诗家山,暮郭朝村日往还。自昔浔阳江上月,青衫常照泪痕斑。”④(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81页。《立秋》云:“春前皖水借依栖,尚有桃花傍柳堤。转眼金风桐叶落,无聊人在泰山西。”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91页。除了以诗记行踪之外,张招辅的咏古诗亦颇具功力,如《古城》云:

君臣聚义说当年,残碣苔封古殿前。岂有潜龙终失水,宁无猛虎早收川。南阳方定三分局,西蜀先谣一凤颠。千载英雄空话柄,山城寂寞起苍烟。⑥(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271页。

“古城”是指《三国演义》中古城相会之古城,诗以刘关张的故事起兴,追想三国英雄往事,如今已成历史烟尘,不禁为之欷歔叹惋。颈联“南阳方定三分局,西蜀先谣一凤颠”,上句是指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定下天下三分的战略构想,下句是指号称凤雏的庞统在落凤坡战死之事,当时童谣曰:“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诗中“西蜀先谣一凤颠”便指此事。此联不仅含蕴丰富,且对仗工稳,意思错综,实为难得之佳构。

六、张頫《寒竽山房自存诗》考述

张頫,字睦庭,号仲亭,一号柳园,晚号木鱼庵主人,景州(今河北景县)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副贡生,候选教谕,绝意仕进,日肆力于诗古文辞以自怡悦,著有《寒竽山房自存诗》一卷,收诗133首。此外尚有《红崖小草》《大笑出门集》,已佚。

张頫之诗,追求自然平淡,颇具宋调。《挽曹耘皋先生》云:

七日凿破混沌死,世上文字从兹始。典谟训诰继风骚,六朝作俑生淫靡。唐盛中晚宋元明,斫骨几人得真髓。工部吏部及青莲,义山香山后苏子。力大学博历世深,扛鼎畴能方其轨。虽曰调至宋人衰,亦缘世风使然耳。横槊岂能赋大风,柏梁何足赓喜起。吾子独欲策其雄,待向文坛执牛耳。宦拙才迂世事疏,抛却秫田归故里。文章期作后人师,静追平淡削奇诡。自言宋调渐渍深,然不失为大家婢。嗟乎此语知者稀,欲呼君语君往矣。遗札属我双凤雏,欲将他山为玉砥。张范交情生死间,缟纻金兰皆敝屣。来生仍是读书家,书生之孽殊未已。文字纠缠茧作丝,何苦自缚乃尔尔。有意无意去来今,童子窥窗一泓水。四野苍凉泪数行,独荐湘兰为君诔。①(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380-381页。

诗中历数了中国诗学传统及其发展历程,特别推崇杜甫、李白、韩愈、白居易、李商隐、苏轼等人,而对曹耘皋所谓“文章期作后人师,静追平淡削奇诡。自言宋调渐渍深,然不失为大家婢”颇引为同调。另外,《长歌赠李拟山先生兼寄曹耘老》云:“扫除艰涩还平易,刮磨郑卫调宫商。”②(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368页。从中可见其诗学旨趣。张頫对苏轼之诗颇为欣赏,《雨中读苏诗》云:

抽卷偶吟苏长公,圭芒四露气深雄。不须音响求弦外,自有须眉落镜中。独醉独眠还独醒,微云微雨又微风。无营即是丹砂诀,荷叶杨花任化工。

注:苏诗“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有味乎其言。③(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386页。

诗中推崇苏诗之自然“无营”而臻于化工,这与其“静追平淡削奇诡”“扫除艰涩还平易”之论证可互证。《清明用东坡和子由寒食韵》《病中闻西斋腊梅已开用东坡滕县时同年西园诗韵》等亦皆是和韵东坡之作。此外,《吴鲁南表弟种竹甚茂大书题壁喜其清旷附书三绝于后》其三云:“移根醉后试何如,十笏庭阴手自锄。莫怪杜陵痴老子,欲分新翠到吾庐。”注曰:“予乞竹栽,将有生意。”④(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388页。张頫在诗中为何自许为“杜陵痴老子”呢?这是因为此诗化用了杜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欲分新翠”来自杜诗“幸分苍翠”,张頫欲从表弟处索要竹子,便想起了杜甫的索竹诗,遂加以化用,从中可见其对杜诗的熟悉。

七、张畇《侍竽山房遗诗》考述

张畇(1794—1866),字林西,号甸南,景州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弱冠补博士弟子员,以舌耕供甘旨。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举,授河南封丘知县,治邑四年,多有善政。道光十九年(1839)丁母忧,期满赴任,加知府衔。调商虞通判,改下北同知,升沿河知府。道光三十年(1850),署彰德府知府。咸丰元年(1851),任河南乡试提调官。咸丰三年(1853),署开归陈许兵备道,以守城功授粮储法道,历任七年,加盐运使衔。生平亢直感言,耻事权要,竟以是去官,优游林下,修家乘、置义田,族中贫乏者多依赖之,卒年七十三,著有《侍竽山房集》。

今检《侍竽山房遗诗》,其中主要内容确是纪事与唱和,另亦有一些题画、咏怀之作。如《癸丑汴省守城纪略》曰:

发逆肆披猖,自粤到江汉。顺流袭金陵,由扬欲北窜。乌合数万徒,诈称贼百万。维时豫省中,抚辕莅他县。兵勇既无多,纪律犹散漫。徒步历长街,大义相激劝。搜捕城中奸,收抚萧墙患。谓睢勇与回民。众志遂成城,驱使听策遣。更邀苍天佑,通宵震雷电。一夜水成渠,城壕皆涨漫。贼谲挖沟隧,沟崩地塌陷。贼携火药来,药湿燃无焰。城头巨炮施,铅子驶于箭。兼有练勇夫,缒城接野战。斩馘复擒魁,余匪势皆涣。满城腾欢呼,齐心追余叛。贼散复合群,从容竟西犯。奇胜忆当时,历历犹如见。①(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38-439页。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北伐至河南开封,张畇时任开归陈许兵备道,正在开封城内守备。杨书香(字芸坪)《广川张公墓志》记载了当时的详细情况:

贼攻城时,公冒雨登陴,与士卒同甘苦,仆人以雨衣进,屏不用。有飞炮突中右指,不觉仆地,家人扶掖归署,公曰:“此岂吾卧疾时耶?”次日系腕于项,巡守如故。贼知有备,解围去。②(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29-430页。

虽然张畇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立场上,在诗中对太平军采取极端仇视的态度,但其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开封之战的详细情况,可补史书之阙,亦可称诗史。又如《读萧廉泉郧阳尽节生气千秋集》云:

男儿欲展长风志,忠贞不限爵与位。丹心矢图报官家,蕞尔之区试利器。忆公筮仕涖保康,扶危济困哀痍疮。八年抚字劳心力,衙官子庶胥相忘。不道良苗溷良莠,郧阳城外走群丑。么魔气焰何凶凶,卷地蜂来遍山薮。公聚耆老运奇谋,当关选健扼其喉。时迫势猝天之数,妖氛狂煽逼城楼。可怜据守既无七里郭,外援又无三千缴。微臣力竭无如何,惟有捐躯赴霜锷。先生捐躯不足奇,奇于全家七口同殉之。妻贞妇烈子孙孝,丹心碧血涂阶墀。呜呼一门从容死,取义不尽胡如此!黎民感愤哭失声,哭声惨咽溪沟水。倘使郡兵刻日来,歼厥渠魁何难哉。杀贼未尽身先尽,天教狭路阨英才。人以路狭为公痛,我以路狭为公诵。路狭身尽气犹生,生有奇谋死有用。君不见,粉青河畔贼据时,将军无计空相持。箬篮一助贼披靡,九泉含笑伊谁知。③(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41-442页。

诗中所称萧廉泉,即萧永清,《贵州通志》载其生平曰:

萧永清,字廉泉,平远人,官康保县典史。嘉庆初,教匪犯境,夺门入,永清手刃贼,被三枪仆地,犹骂不绝口,贼怒,毁其尸。长子其馨,挺刃前杀贼,刀折被害。季子其芳、从侄祚超及妻弟林良凤、募士范绍晋皆不屈死。永清妻林氏、媳韩氏及其女孙皆杜门自杀。④冯楠总编:《贵州通志·人物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13页。

可知萧永清在康保县典史任上死于白莲教起义,张畇在诗中歌颂了萧廉泉力战而死的事迹以及全家七口共同殉难的惨烈境况,亦有以诗存史之功效。以上这些诗歌皆是以诗记史,无疑继承了杜甫、白居易以来的诗史传统。

吴修凤《侍竽山房诗集序》曰:“兄自束发受书即嗜吟咏,信手拈来,天然可爱。大抵兄为人坦率真挚,笃意伦常,日唯矜持,以敦实行恤民瘼为己务,初无意为诗也。而兴之所寄,行诸咏歌,直抒胸臆,不雕饰,复不蹈袭,真趣盎然,正与其人适相肖也。”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31页。马洪庆《侍竽山房诗集序》曰:“外舅历宦中州,所至皆有政声,晚年赋归,足迹不入城市,周恤宗党,善无不为,未尝规规焉以诗鸣也。然生平佳句,往往流播人口,盖其性情质厚,无所缘饰,故其发构,大抵得于天者居多。”⑥(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31页。张畇诗歌用典不多,较少模拟前人,形成了浅近自然的风格。如《萤火》曰:“几误流星傍水滨,萤光点点舞来频。谁家寒士无灯火,可有余辉许借人。”①(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55页。此诗确实毫无依傍,纯任性情,显得清新流丽。又如《西江口号》云:“芳春惊见雨时行,十日曾无一日晴。洗马池前人闹处,满街踏碎板鞋声。”②(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53页。通过截取生活中一个小场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当地的风情民俗。又如《卫河决后由德水馆次旋里》云:

奚奴负笈客横缰,廿里迢迢望转长。问讯无人凭马首,崎岖有路似羊肠。农夫樵子争垂钓,竹径花蹊半筑场。遥望蓧南何处是,故乡今在水云乡。③(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46页。

全诗几乎不用典故,却浅切自然,有效地表达了诗人临去前的缱绻绸缪之情。当然,张畇诗歌也不是毫无依傍,其某些诗句亦有学唐人之痕迹,如《癸卯六月念七日中河河决,又复连日苦雨,闷极书此》“入伏之雨如翻盆,行人商贾阻出门”,④(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42-443页。系模仿杜甫《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再邀吏白夫子》“绣幄成团滴露梢”,化自杜甫《堂成》“笼竹和烟滴露梢”。《同封晓江刘庄看桃花二首》其二“搴芳随意歇”,⑤(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40页。似化自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和罗春伯周星池咏春八首》其八《春酒》“才尝婪尾柏花馨,又向春前酿洞庭。桑柘日斜人影散,家家扶得醉刘伶。”⑥(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450页。此诗后二句系模仿唐人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⑦(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增订本)卷690,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7988页。

陶福恒《张氏诗集合编序》曰:“吾尝详绎诸诗,忠爱悱恻,具得温柔敦厚之旨,品谊之际,三致意焉。于以叹张氏数百年积累深厚、通儒林立,宜其微言尊行,踵于耳目。”⑧(清)张畇编:《张氏诗集合编》,见《清代家集丛刊》第十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第12-13页。《张氏诗集合编》所收景州张氏诗歌近千首,人数多达47人,这些诗人前后连绵十几世,从明代后期一直持续到清代后期,历时三百余年,先后涌现出张文熙、张国枢、张国范、张羽亮、张羽绂、张永铨、张恩世、张招觐、张殿甲、张招辅、张頫、张畇等优秀诗人,这充分说明景州张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诗学家族。总的来看,景州张氏家族的诗歌多取法唐诗,少见宋调,对杜诗或多或少都有学习模拟的痕迹,这表明这个家族有着取法乎上的诗学追求。在燕赵诗学史上,景州张氏家族是不可忽略的存在,然而由于《张氏诗集合编》较为稀见,学界对其诗学成就及特色了解较少,故特作考述如上,希望能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

猜你喜欢
丛刊张氏诗集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珍品图录丛刊”系列出版物首发式暨“韬藏而日章”——传统艺术收藏展开幕式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诗集精选
巴金主编的刊物
诗集经典回放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