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研究

2022-11-23 09:37周雅琴
山西青年 2022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辅导员院校

周雅琴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一、研究背景

贫困生的家庭环境普遍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一定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心理上,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现状。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很多贫困生的焦虑、自卑敏感、胆小孤僻、缺乏信心、人际交往困难等心理困扰,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内向敏感、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自我封闭、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较高等现象[1],这些心理困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要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激活学生内在动力和潜能,不仅要加强对贫困生的物质帮扶,更要关注他们心理脱贫,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建设现状

(一)贫困生心理表现

1.自卑心理强烈

绝大多数贫困生自卑心理强烈,因担心他人知道自己家庭情况而不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真贫困生”不在少数,他们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不少贫困生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但苦于自身综合素质欠缺,陷入痛苦纠结的状态。另外有一部分贫困生将自身的不成功归因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沉溺于现状,不喜欢参加活动,不愿意听到别人谈论自己。

2.自我效能感不足

贫困生总体上自我评价过低,不喜欢被人关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大学相较于中学而言,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各类活动也需要学生更加主动参与。从实际表现来看,对贫困生来说,他们在需要主动报名的各类活动中参与率普遍偏低,在被要求必须参加的各类活动中也存在应付现象。在处于人群的焦点时,该类群体容易紧张、焦虑,自我效能感不足,缺乏自信。

3.过度敏感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贫困生不擅长与人交往,不愿在公共场所出现,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且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就变得过于敏感,也不愿意打扰别人,长此以往,会使贫困生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也容易引发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社交恐惧等情况。

(二)贫困生心理档案尚未有效建设

当前,各高校已普遍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工作,但这种心理档案的主要关注对象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及言行异常学生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而针对贫困生心理档案当前一般没有单独建档,而是和其他可能引发心理问题需要关注的学生放在一起管理,归口管理人员一般为二级院系的心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的归口主要是二级院系的资助专员,出于心理保密原则,资助专员对贫困生的心理情况了解甚少。

高校没有认识到贫困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对贫困生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更没有单独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而是与其他普通学生的心理档案归类在一起,缺乏管理和更新,无法系统化监测贫困生的心理变化,对贫困生的工作也无法及时指导[2]。由心理辅导员归口管理的学生心理档案,主要来源于新生心理筛查、心理访谈等,在对学生心理问题档案的归类管理以及动态管理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贫困生相较于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大学生而言,其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和诱发机制都不一样。因此,将贫困生心理档案单独建设,将心理辅导员和资助专员在工作对接上进行有效衔接,由专人负责并动态管理,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路径

(一)建设贫困生心理档案,实施精准心理帮扶

对高职院校而言,立足贫困生实际,开展贫困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国家脱贫攻坚成果,发挥资助和心理在育人方面的价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高职院校要从思想上重视贫困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将贫困生心理档案的建设成效纳入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年度考核中,从体制机制上倒逼二级学院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其次,要安排专人负责贫困生心理档案的动态更新。在选派专人方面,要安排具有心理学专业基础或心理辅导从业经验的老师来负责对贫困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再次,要从制度方面对贫困生心理档案管理建章立制,约定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管理形式等具体内容,将贫困生基本信息、心理普测、交流访谈、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反馈等情况的信息,纳入档案管理。最后,要将贫困生心理档案单独建档并进行动态管理,将这些学生档案从心理普测排查出来的心理异常学生档案中剥离出来,这些学生的个人情况及成长状态都应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通过对贫困生心理档案的单独建档及动态更新,实现对贫困生的精准心理帮扶。

(二)加强贫困生学业辅导,提高职业能力

贫困生较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受当地教育条件和水平的制约,贫困生在学业上存在着一定的学业障碍,在计算机、英语等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上,贫困生的学业问题较为明显。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沟通和表达的科目上,贫困生因不爱表达、不想被关注,在这些科目上也表现得不够出众,也严重影响了贫困生对该类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学业辅导,如通过“学业帮扶小分队”“学业帮扶1+1”等形式,发挥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朋辈学生群体作用,通过志愿结对帮扶、师长鼓励和朋辈引导,提高贫困生的学业水平,帮助他们在顺利通过课程的过程中,增长自信。同时,还要帮助贫困生加强对专业的认知,提高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拓展职业能力。

(三)深化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对贫困生来说,他们的就业质量更是家庭稳固之基,关乎脱贫家庭返贫和脱贫攻坚成效。对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关乎育人成效。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

首先,要帮助贫困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从与贫困生的谈访来看,很多贫困生对未来表示茫然,不清楚自己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不确定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不仅要发挥辅导员的育人作用,更要发挥各专业课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等的作用,在润物无声的教育和影响过程中,帮助贫困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其次,要帮助贫困生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具有导向性,辅导员要帮助贫困生明确职业目标,并细化分解职业目标,引导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职业目标。最后,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决策。高职院校以应用型、服务型为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出现“懒就业”“眼高手低”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对贫困生的职业决策的正确引导,帮助贫困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贫困生不擅长交际、害怕被贴标签,因此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应更有温度。当前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专业素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贫困生在这些泛性活动中参与率较低,这些活动对贫困生的育人效果不显著。对高职院校而言,在活动的设计上,要酌情照顾到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结合贫困生的心理实际,组织开展系列贫困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资助政策宣讲活动、心理趣味运动会活动等,让贫困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同时,开展感恩、励志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贫困生心怀感恩,砥砺奋斗,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心理韧性。

(五)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从新生心理普测的结果来看,筛查出心理异常的学生中有一半是贫困生群体。从和筛查出来的心理异常贫困生谈话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经常性的紧张、焦虑,并伴随失眠,对未来迷茫,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甚至有不少学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因为大学生心理普测有滞后性,并不是在开学初就实施,且一般心理普测是针对大一新生,但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仅仅发挥心理普测的作用是不够的,需要建立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首先,要发挥心理辅导员作用,在开学初期,开展针对贫困生的专题座谈会或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向贫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识别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职业观和就业观,努力养成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其次,要对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专业指导。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管理者,对班级情况、学生心理状况也都有最全面的了解,但辅导员(班主任)并不都具备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因此,从学校和二级院系层面,要系统开展对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指导,培养辅导员(班主任)具备基本的心理异常筛查能力,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进教室、进宿舍等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将心理危机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

再次,要系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学校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让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主动帮助贫困生缓解心理压力,释放压抑情绪,同时可开设线上心理咨询,为不愿意面对面咨询的学生提供纾解心理问题的渠道[3]。

最后,要开展系列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团体心理辅导因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引导性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心理辅导员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时候,要注重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通过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达到激励和感染贫困生的效果。在团辅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当前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团体精神、情绪调节能力、诚信品质以及自信心等进行培养[4]。

四、结语

对于贫困生来说,不仅要在物质上解困,更重要的是要激励贫困生成人成才,真正脱贫。贫困生是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制约着贫困生的内生动力,影响着资助育人成效,影响着教育改革成效。当前,各高职院校已普遍构建六位一体的助学体系,为贫困生求学提供了保障。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对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将心理脱贫与物质脱贫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成效。

猜你喜欢
贫困生辅导员院校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