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野下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2-11-24 18:01童佳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体教专业化体育教师

童佳云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走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对体育教师进行运动技能培训,增强其体育教学和训练能力,促进学校体育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1]。《意见》的发布,为解决我国小学体育教师技能水平低,教学能力低的困窘现状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与实践参考路径。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开始了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的实践探索。曾获得全国羽毛球女团冠军的苏芳,在退役后进入广东某中学担任体育教师,除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外,还负责校羽毛球队的训练,在国内各级比赛中摘金夺银,收获颇丰;田径运动员邓伟波在退役后进入广州市某小学当体育教师,带领学校排球队夺得市冠军。除了运动员退役后主动进入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外,越来越多的地方教育局直接面向退役运动员进行体育教师岗位招聘。可以预见,未来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将成为趋势,对于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体教融合理念

1.1 体教融合理念内涵

《意见》从学校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体育特色学校及运动队建设、体校改革、社会体育组织、体育教师及教练员队伍、政策保障、组织实施8个方面,对深入开展体教融合作出了详尽、科学的顶层设计,这是对我国当前学校体育与教育工作的最新指导方针与政策导向。目前针对于体教融合的内涵仍没有统一定论,从文件指导思想与现有实践来看,体教融合的内涵应当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整合优势资源为手段,使体育与教育两大系统及其子系统中的体与教融为一体的过程[2]。体教融合,最直接的理解可以是将竞技体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最终目的仍然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的价值功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磨炼意志品质,使其成为我国强有力的后备体育人才,带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专业化发展下去。

1.2 体教融合的发展必要性

若要将全面深化体教融合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离不开全社会由上至下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应坚定信念,推动体教融合理念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发展体教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增加每日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在专业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指导下,参与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培养其成为不仅具有高知识水平的综合性人才,还拥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发展体教融合,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群体的良性发展。通过吸引与接纳退役运动员加入体育教师行列,加强体育教师行业的专业化,为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带来新血液。原有体育教师与新晋退役运动员互相学习,互补知识,从而促使体育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与专业化发展。

(3)发展体教融合,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工作不仅需要教育局来统筹规划,更要体育部门的专业指导与协调。在开展体教融合过程中,促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部门的指导下,充分且合理地运用横向社会资源,多部门协同治理,使学校体育工作协调高效运转,积极处理体教融合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创设现实条件。

2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素

2.1 运动素养专业化

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中所体现出的职业素养,包含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是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形成的职业能力,具有明确的专业性、指向性和独一性。

小学体育教师具备的体育专业素养,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程的前提。足够高的体育专业运动水平,会使得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更有助于体育教师在自身充分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将其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透彻地理解与掌握运动要领。体育教师只有拥有专业的运动素养,才能为小学体育课程提供前提保障,使学生获得专业的运动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夯实基层体育教学的专业化基础,为学生今后参与体育运动奠定良好的专业运动技能基础。

2.2 教学知识专业化

体育教师除了应当拥有专业的体育运动技能以外,对于教学的专业知识的把握也是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条件。体育课程相较于文化课程,对体育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监控、管理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掌握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对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充分熟悉,在掌握体育学科知识基础上,充实教学知识与技巧,总结教学经验,才能使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2.3 教育理念专业化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以小学生为教学对象的活动课程,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是其掌握专业体育运动技能的重要阶段,为其今后的体育参与奠定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个体发育差异。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身体机能水平,设计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以专业的教育理念,实现小学体育课程不断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

3 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分析

3.1 体育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主导者,体育教师的体育运动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程度,直接决定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然而,我国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不是体育专业科班出身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从其他专业跨考进入体育教师行业,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教师,这类教师一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体育专业教育,缺少必备的体育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3]。如果体育教师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背景,又何谈构建科学专业的小学体育课程。体育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制约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3.2 体育教师队伍配比不均衡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小学体育工作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是决定小学体育课程实施质量的直接负责人,合理、充实的小学体育教师配比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开展带来更多发挥空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配比一直处于失衡状态,存在男多女少的现象。选择从事体育教师行业的女性人数远低于男性,导致小学女生在体育课堂中很少能接触到女教师以及适合女生学习的体育项目受限,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在同一学校或区域内,体育教师的体育技能配比也有所倾斜,常常出现多个体育教师掌握的同一技能,而其他技能却无人教授,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应保障学生从兴趣出发,选择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3.3 在职体育教师专业提升渠道单一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入教师岗位以后,虽然可以接受不同类型的培训提升,但多是以校内培训为主,校方邀请校内外专家面向全校教师开展讲座,但鲜有专门针对校内体育教师开展的学习培训,决定了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多数体育教师对于校外培训都十分渴望,但受限于学校课时安排及培训名额限制,无法保证所有体育教师均得到培训机会,导致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

4 体教融合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4.1 内部主观动机培养

4.1.1 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以后,在体育教师的引领下开始接触各类运动项目和各种运动方法。可以说,小学体育教师是培养小学生从小树立积极运动、终身运动意识的奠基人。因此,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应热爱自己的职业,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通过体育教学,实现育人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将教师岗位作为自己的操守,做到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

4.1.2 提升体育教师自主学习意识

在一段时期内,体育学科一直处于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地带,不受重视。《意见》中第一条例即是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说明国家开始重视学校体育教学,今后体育学科的地位将有所提升[4]。小学体育教师在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主动学习,借助现有资源与其他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交流学习,掌握自我反思与提升的方法,积极寻找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向优秀教师请教改进,在体育运动技能与教学知识方面不断学习进步,实现体育教学能力专业化。

4.2 外部客观条件支撑

4.2.1 加大优秀退役运动员人才引进,建立体育教师专业竞争机制

2021年6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强化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引进高校体育优秀毕业生与优秀退役运动员,积极吸纳社会体育机构中的专业教练,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5]。今后教育部门在招聘教师时,可以按照地方特点与教学规划,招聘所需项目的退役运动员参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

在学校内部,还可建立体育教师间竞争协作机制,在强调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退役运动员与现有教师或学校现有体育教师互相学习,在运动技能与教学知识方面互补。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建立教师个体间的竞争机制,以学校体育运动水平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为指标,对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教学能力发展,塑造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

4.2.2 改革现有在岗培训模式,拓宽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体育教师在进入教师岗位后,可能在职业生涯的初期还有机会外出参与培训,工作年限上涨后,便要将培训机会让给新教师。虽然新体育教师刚入职的专业化技能培训至关重要,但总体而言,在岗培训应当伴随体育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开展互助学习,不同体育技能的教师相互学习,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师群体中也采取师徒模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刚入职的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与运动训练实践等方面进行引领。对于校外培训交流机会,根据培训内容,选派在某项目上有所欠缺的教师参与,促进体育教师整体的均衡化、专业化发展,建立体育教师群体和睦融洽、互助上进的教学生态。

4.2.3 构建小学体育课程专业化科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再发展动力

小学体育课程的专业化评价,不仅要从教师的教学能力角度来评估,还要从学生的体育运动综合能力发展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产生了直观的影响,既要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量化评估,关注每个学生身体运动能力变化,还要了解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专业知识。

与主科课程以分数量化评估学生学习状况不同,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无法直观地借助数字化效果呈现。通过对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变化进行评估,从侧面反映出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水平。通过分析学生体育能力综合发展情况,反馈体育教学质量,激发教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4.2.4 向体育教师赋权放权,提高体育教师课程创新及科研探究意识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对课程的把握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对于体育课程建设应当尽可能避免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赋予体育教师充分的课程管理和教学规划权利。既能够保证体育课程的专业性不受其他领域的干扰,又能保护体育教师的职业尊严。

在给体育教师队伍赋能放权的同时,还应当提高其课程创新意识,借助优质展示课、教师技能大赛、课题科研等途径[6],巩固自身教学基本功,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研发和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建设。不仅要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把控和评价能力,还要强化教师的科研思想信念和探究意识,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5 结语

现阶段要想追求小学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然要求。要想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个体与学校、社会多方努力,从完善教师竞争机制,拓宽职业提升路径,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和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多方面入手,以培养全能型小学体育教学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改革。通过提高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小学体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专业化体育教师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