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先驱: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主体

2022-11-24 19:55曾长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谱系共产党人建党

曾长秋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3以上32个字,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内涵的首次概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上,伟大建党精神一再得到体现。例如:遵义会议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彰显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光辉,激励着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闯新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诠释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内涵,回答了对共产党员的“时代之问”——有何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具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核心要义,鼓舞着党和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反映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本质,凸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成为共产党人“人民至上”“永不叛党”的崇高理念。

一、建党先驱在实践中铸造建党精神

最近,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它们是: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以上46种精神(不含括号内5种),组成了一个反映时代风貌、体现创新本质的精神谱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部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一百年前的五四时期,先驱者们上下求索,接受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道路,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伟大建党精神是形成此后一系列具体精神的“源头活水”。而伟大建党精神是由建党先驱者铸造的,建党先驱则是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主体。

考察党的百年历史,其中的“人物”和“事件”不是孤立的。由理想信念支撑,由一系列具体精神构成的精神谱系串联,形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党史。早在85年以前,为了寻找“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这个答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辞辛苦涉足陕北。他被这群革命者的精神所打动,在《西行漫纪》(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具有“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2]3。有识之士——民主党派领袖陈嘉庚、黄炎培等人的延安之行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当然,要读懂中国共产党,需懂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并追溯其“精神之源”。从时间跨度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党从孕育到创建等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从空间分布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北京、上海、长沙、济南、广州和海外建党先驱们的建党活动密切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救民,许多仁人志士试验了各种新思潮,都没有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早期共产党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这就是“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对五四时期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建国初期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的胡乔木感慨:“(中共)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3]然而,历史已经发生,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被点燃。中国共产党这条日后的巨轮,1921年在上海造船、从南湖启航,中华大地一场伟大变革开始了。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建党先驱们,使中国迎来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0年5月,俄共(布)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一行来到上海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向陈独秀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南陈(独秀)北李(大钊)相约建党,毛泽东、董必武等在国内积极响应,周恩来、蔡和森等在国外努力实践。1920年7月19日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家里)召开了建党“积极分子会议”。到1921年7月,建党工作终于“水到渠成”,中共一大在上海(最后一天会议移到嘉兴南湖)召开。正如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说:“在上海这次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除了我以外,只有一个湖南人。其他出席会议的人有张国焘、包惠僧和周佛海。我们一共有十二个人。那年十月,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支部在湖南组织起来了,我是委员之一。接着其他省市也建立了党组织。”[2]133他还说“当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与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李维汉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2]133。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党的创始人(即最初的党员)就不止当年某些中共一大代表提到的53人,也超出了现在嘉兴学者考证的58人,应该加上蔡和森、向警予、李立三、李维汉等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湖南籍学生。

作为一个在中国土壤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时代潮流,挑起传统和时代双重责任,推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萌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任何其他政治集团未有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以伟大社会变革开启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伟大建党精神是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系列具体精神的源头,构成了一个精神谱系。党的精神谱系源于建党精神。如果说伟大建党精神是“光源”(之源),那么党的精神谱系则是这一光源经过投射而形成的“光谱”,而投射的背景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离开了建党精神,党的精神谱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历史生成与逻辑互动。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历史轨迹印证了党的奋斗精神,其精神谱系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党在百年建立的丰功伟绩,就是培育伟大精神的过程。虽然精神谱系是历史的,而更重要的却是现实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不懈奋斗。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国近现代革命奋斗精神的主要承载者,在实践中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前进阵地。他们是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顶梁柱,以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面貌投身于民族复兴伟业,将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建党先驱在实践中践行建党初心

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意味着失去了“根”与“魂”。初心因践行而永恒,使命因担当而伟大。在百年风雨历程中,正是因为坚守了建党初心,勇担了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总能克服千难万险,压倒一切敌人,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建党先驱们是铸造伟大建党精神的行为主体,早期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中共创建史上迸发了不懈奋斗的灿烂光芒。其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李达、李汉俊、董必武、周恩来、赵世炎、邓中夏、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等成为党的创始人。他们萌发建党初心的逻辑进路,围绕着建党过程和建党精神这条主线上展开。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之所以称之为大事变,是因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2]133当年的建党先驱们对未来的共产主义前途充满了希望,正如李大钊1919年1月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一文豪迈地展望:“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5]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宣称,我们不应该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明确宣布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毛泽东后来说,“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6]

为了给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中国共产党准备建党文献,陈望道1920年春在浙江省义乌县分水塘村自家一间柴屋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毛泽东1936年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便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2]131《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的立场与振聋发聩的文字,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成为建党先驱们的共同信仰。李大钊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在他38岁那年(1927年)结束了短暂却光辉的生命。他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传播革命真理,把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1920年,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赵世炎、李立三、李维汉等赴法国勤工俭学,逐渐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从长沙“俄罗斯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学校”输送了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赴莫斯科留学,他们都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日后成为党的重要干部。其中,中共七大选举出党中央的核心——“五个书记”有三人是长沙“俄罗斯研究会”的发起人或重要成员(毛泽东、刘少奇和任弼时)。对于建党工作,蔡和森在法国就分别给国内的陈独秀和毛泽东写信,提议取名“中国共产党”。1921年1月,毛泽东给蔡和森回信,对其“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表示完全接受:“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7]为此,新民学会在法国的会员召开了5天的蒙达尔纪公学会议,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文化书社召开了3天会议,都在讨论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早期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在全国六个地方、海外两个地方创建了早期党组织的基础上,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在上海和嘉兴召开了中共一大,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等,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明确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不忘建党初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奋斗使命,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为世界谋大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召唤着有志者并肩前行。例如36岁的滇军名将朱德放弃高官厚禄,从北京到上海、从巴黎到柏林,一路追寻党的足迹。他“决心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再回到旧的生活里去”,终于在1922年由中共旅欧组织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危亡之际,成长于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大潮中,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了实现入党誓言,赵世炎面对1927年“四一二政变”屠杀的腥风血雨,大义凛然地说:“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了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如果我)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8]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在上海被捕,敌人希望从他嘴里打开缺口,将中共江苏省委乃至中央机关一网打尽。陈延年厉声回复:自我参加革命起,就将一切献给了党,你们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丝想要的东西。他与弟弟陈乔年都是从法国回来的党员,在大革命失败以后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合肥市有一条“延乔路”就是纪念他们的(陈独秀一家是安徽人)。湖南人何孟雄、邓中夏等是北京的早期党员,他们先后于1931年和1933年被捕,审判官试图利用他们受到“王明路线”的打击而挑拨其与党组织的关系,遭到怒斥:这是我们党内的事,你有什么权利过问?邓中夏就义前还对狱友说:“请你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9]

心底无私天地宽,要留清白在人间。建党先驱们为了践行建党初心,以最坦荡的精神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实践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誓言。正如毛泽东指出:“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13]1097毛泽东一家就有6位亲人为革命牺牲,其中有他在建党时的结发妻子杨开慧(1920年冬在青山祠天鹅塘湖南一师教工宿舍结婚)和长子毛岸英(1922年在长沙清水塘22号中共湘区区委机关出生)以及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一个妹妹(其实还有毛泽建及丈夫陈芬烈士,加上堂侄毛楚雄,应该算7位烈士)。1928年3月,向警予在武汉被捕以后坚贞不屈,对党的秘密一字不说,牺牲时年仅33岁。三年之后,36岁的蔡和森被钉死在广州的城墙上,为理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普罗米修斯”。这对革命伉俪的结婚照片——合捧一本《资本论》,象征两人共同的理想。1927年6月,方志敏在与缪敏结婚时致词:我俩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了救可爱的中国,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俩甘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1935年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战败被俘,在狱中还写下《可爱的中国》畅谈理想和未来。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实现了人生诺言。

据统计,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征途上,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超过2100万人,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而留下姓名者仅有196万[10]。例如,江西省兴国县在长征路上倒下了1.2万名烈士,就是说长征二万五千里,每走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的烈士,而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发生在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冻死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仍保持了作战姿势,如“冰雕”群像。对于前赴后继革命者的牺牲精神,毛泽东有如下评价:“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尽管牺牲了这么多人,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6]1036。其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信仰的光芒,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从上我们可知,正是由于一代代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才谱写了如此气壮山河的史诗,才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三、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延伸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3一部党的精神谱系,实质上就是党的精神传承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铸造的精神谱系,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党的发展过程就是精神谱系的形成过程,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根脉所在、灵魂所依、力量所系。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实现了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建党精神及其之后党的精神谱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从而始终如一地助推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朝着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迈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时代精神则是时代发展的缩影,通过时代特征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念和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需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传承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它由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行为主体——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所创造,并反映出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范。其理由是:

其一,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实践。但凡从事伟大事业,必然孕育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必定是对建党实践的科学总结,充分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共产党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总能根据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伟大精神和延伸自己的精神谱系。一切精神皆有来源,追根溯源即源于人民、源于实践、源于斗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党在百年间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就是培育伟大精神的过程。精神谱系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或事件组成,前后相接,犹如一串生动的历史链条把具体精神连接起来。其具体精神林林总总,不下百种。它依托创造伟大事业的主体,组成了一个反映时代风貌、体现创新本质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奋进的精神之源,并将继续照亮中国共产党新的赶考之路。

其二,精神谱系依托实践主体。精神不能脱离主体而存在,构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离不开主体发展的历史。在培育共产党人精神形态的过程中,其具体精神主体是多样的,包括了领袖人物、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中的先进典型,因而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谱系。构建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离不开实践主体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的主体,组织体系来说,有些是全局性的,如苏区精神、延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有些是区域性的,如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红旗渠精神;有些是行业性的,如三线建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还有一些以共产党员个人名字命名,如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这些精神主体已经超出了命名的本身含义,体现了所形成年代的时代风貌和创新、创造、创业品质,矗立起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成为共产党人永久的精神追求。

其三,实践主体展示精神风貌。共产党人以建党精神为源头,此后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精神,构建起了自己的精神谱系。从源头上说,五四运动以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来自三个方向:一是以留日学生为主体的传播渠道,二是以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为主体的传播渠道,三是以留俄留苏学生为主体的传播渠道。马列主义传播结出的硕果,就是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各地早期党组织的建立,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活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造船,从南湖启航,从此乘风破浪,一路前行。其中,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以《新青年》杂志、《共产党》月刊等为阵地,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何叔衡、郭亮、夏明翰在湖南开展工农运动,使之成为最有革命生气的省份;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包括之前提议“工学世界社”改名“少年共产党”的蔡和森)等在国外也积极建党,组建了旅欧“少年共产党”……直至中共一大初步完成了建党伟业。腥风血雨浴精神,承前启后扭乾坤。革命实践主体展示出自己的精神风貌,成为维系和推进党的事业的强大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历史,更昭示未来。一个生命体一经诞生,其基因就已确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最根本、最持久的红色基因。构建党的精神谱系,目的是为了寻根求本,增强其基因传承和历史认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1]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河流,激荡百年而绵延不绝。我们在新时代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必须深刻认识这一延续百年的精神谱系,引导全党大力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理论源于实践,广大党员在实践中把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力量转化为人格的力量,具有厚重的实践属性,也就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因此,精神或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已融入建党以来几代人的灵魂和血脉之中。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辟出一条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伟大奇迹,昂首阔步迈入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并没有终结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亦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延伸,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也在延伸,党的事业成为精神谱系延伸的不竭动力,孕育今天这般枝繁叶茂、树大根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在新时代,需要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以新作为展示新风貌,开创新业绩。

猜你喜欢
谱系共产党人建党
神族谱系
建党百年礼赞
中国美术评论话语多元谱系和当代重构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初心如磐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共产党人的感情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