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2-11-27 00:4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整体课程数学

凌 娟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东城实验小学 安徽黄山 245000)

高水平、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逻辑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对自身教学内容设计及方案进行多样化创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学习认知、增强教师自我修养、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结构四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学生认知引导

小学数学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本质、全面探求事物间内在关系及规律的重要学科。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及数学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是要确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全面优化小学数学课程结构与内容,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教学教育改革与评价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融合。针对新课标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该引导学生从认知方面发生根本转变,教师要确保小学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实际生活作为学习的向导,积极激发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兴趣。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学是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其利用生活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创建数学思维模式,使其智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认知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趣味教学,来做好学生数学认知的初步引导工作。趣味教学可以将数学课堂变成以学生为学习主导、充满活力、思维不断扩展的学习空间。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2《周长》的教学中,可以将周长课程与绘画课进行良好搭配,让学生在课上观察教室内部建筑装饰或图形,并将其用直线的形式画在草稿纸上,以小组探索的模式来进行相应物体的长度量取。并可以在小组内部让学生进行相互腰围的量取,老师可以向其演示后再进行。或者可以开展“谁是优秀小裁缝”的趣味实践活动。在周长课程开课前,为学生充分展示简单衣物的制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对定义和视频的了解来掌握周长对人类生活的有效帮助。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玩具,小伙伴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玩具衣服的模式来向学生充分导入周长的概念与实际意义。趣味课堂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效地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从小便意识到数学是促进人类生活的必备基础知识与技能,养成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整体意愿。

二、增强教师修养

上行才能下效,教师是学生良好的精神榜样。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的个人修养体现在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体现在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课上积极引导及课下耐心辅导中。

提升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更是要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教学方法创新,提升个人教学魅力,使学生在喜欢教师的同时也喜欢教师所传授的课程。

教师的个人修养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便可以充分展现,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拉近师生间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及个体差异。要对学生始终持有公平公正平和耐心的教育态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学生出现捣乱课堂纪律、学习成绩落后时,教师要首先思考事情发生的具体原因,与学生进行良好谈话后,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并采用激励表扬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安慰。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让学生从侧面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要向老师学习,出现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追根溯源,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正是数学思维逻辑的有效建立,数学是运算推理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其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经验与总结。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模式。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鼓励模式,在恰当的时间与氛围给予适当的掌声及表扬。

三、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整体兴趣决定了其在学习中可以获得的快乐感与成就感。快乐与成就是有效支持其不断学习探索的重要支撑成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与快乐感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对课本教材的趣味性教学进行挖掘,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与变化,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以学生思维模式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入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教学资源。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与趣味问答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的兴趣。“同学们,父母有没有带你们出去游玩过呢?”“你去过哪里呢?再次去游玩你可以顺利找到准确的游玩位置吗?”“你们的父母是否可以正确分辨方向呢?如果父母找不到方向了,你可以帮助父母吗?”通过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位置与方位的整体思考与兴趣。同时可以结合情境式教学模式,对教室内桌椅进行重组,使桌椅聚集在不同方位处。教师通过制作简易地图卡或者将地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依照地图寻找方向。思维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学校方位图,确定好教学楼、公共卫生间、食堂、学校大门的整体方位,让学生以贴近生活的学习,来进行对所处方位的深刻思考。同时,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教师优先发出口令,“清晨,我通过学校大门向教学楼方向走去”“在教学楼上完课程后,第二节课参加广播体操走向操场”“到了中午,由教学楼向食堂出发,吃完饭后又进行了午间操场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相关方位的思考与选择,并在到达时,发出方位口令“教学楼正北、大门正西、操场西北”,时间最快到达最终点的队伍即为获胜。获胜队伍可以获取动物园导游图或者科技馆导游图,获得地图的同学可以获得下一次位置与方位游玩的主导权即口令发出者。通过游玩的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到位置与方位的学习中,并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强大成就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整体兴趣。

四、优化教学结构

(一)准确把握课程教学侧重点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日益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方式及教师整体教学观念都产生了较大变化,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应时刻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可以应用数学思维逻辑思考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实际问题。因此,在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上,要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注重生活数据观念、数据意识在课本教材中的整体表现,让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交流方式,并且能通过基本数学理念发现事物的相关性及规律。教师要对课程教学侧重点进行准确把握,在课程开始前要优先确定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对结构、方式、组织形式等进行合理调整,以学习重难点突出授课、无关知识点一笔带过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

(二)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结构

1.课堂教学迁移

课堂教学迁移主要是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与其他科目进行相关性的整体教学。例如,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分析。若是要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学生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进行相关训练与练习。提升学生在遇到语文与数学交叉点时的整体灵活处理与准确判断能力。

数学与语文的知识迁移只是体现在部分交叉知识点中,也可以对数学课堂与其他科目课堂进行整体知识融合。使学生提升对知识的整体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进行正向迁移作用。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年、月、日》的课程便可以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生活离不开规则》进行课堂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生活作息都会遵守一定的规则,便是年、月、日规则。年月日是数学中的计时单位。日,是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概念;月,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产生的概念;年,是由四季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概念。人们制定年月日的规则是为了更好地计算年限并对重点发生的事情进行统计与总结。若是不遵守年月日的规则就容易造成自我时间混乱或其他延误问题。如,小明在2022 年5 月30 日需进行升学考试,但小明却记成了5月31 日,那么,小明便会错过升学考试。因此,人们必须遵守年月日的规则,方能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将小学数学与道德法治课程进行良好融合,可以培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及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习串联

通过上述课程迁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课程的串联,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整理、比较与探索,使学生学会知识点及规律的串联。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原因、处理方式、最终结果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与分析。通过日常教学对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及研究方法进行条理化整理,引导学生把新学知识及相关研究方法有效利用于之前所学习的数学认知中,有效做好数学知识的整理工作。其次,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比较,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定义的整体理解,通过简单分析来辨别知识点的不同并总结其相同点。可以形成思维图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两位数乘两位数》与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与总结。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深入探索,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其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

3.学习认知评价

课堂结构的整体优化离不开学习认知评价,认知评价具有教学导向作用。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策略及设计方案的创新与改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整体意识。在学生的认知评价中,其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教师要合理运用评价机制来为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良好设计。通过认知评价,让学生总结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并进行反思。教师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要有效增进其学习自信心,通过鼓励的模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整体兴趣。通过学生对自我学习成果的评价来向教师进行教学成果的正反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对自身教学成果进行反思,寻找改善教学质量的新对策。

(三)提高创新型教学设计实效

1.分层教学

“双减”政策与新课标改革的持续实行,要求学校要制定符合实际国情与学生接受水平的科学合理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是有效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分层教学强调,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模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目标及课后作业分层设计。

2.启发教学

教学的整体原则中最重要的便是启发式原则。该原则是使课堂知识模式由灌输变为主动汲取的有效策略。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逻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启发式实践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整体兴趣。例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中,整体课程脱离课本的书籍。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趣味式抱团游戏来进行相关定义的学习与探讨。给学生下发数字卡片,让学生听教师口令进行抱团游戏。“十的倍数的请抱团”“二的倍数请报团”“三的倍数请报团”学生通过游戏便可发现有的人既是二的倍数又是十的倍数,此时,该学生所代表的数字出现了抱团交叉现象。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思考,引入集合的相关定义。让学生通过游戏自主思考、自主探索,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

3.实践教学

通过上文的整体叙述,便可知道在数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了数学教学的半壁江山。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整体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相关生活实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整体感官意识,增强其在学习中的整体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进行相关实践操作,将数学基础知识转变成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向实践的转变使得概念性、定义性知识变得更加深刻牢固。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体概念,可以通过剪纸课堂、塑料条课堂的模式,把学生整体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并培养其创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明确自身责任,积极探索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浓厚兴趣。重点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中,促进数学高质量课堂的有效构建。

猜你喜欢
整体课程数学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