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究

2022-11-27 00:47赫传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语文

赫传美

(天长市广陵小学 安徽天长 239300)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产生正确认识,教师只会通过反复的听说读写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短时间内,这种方法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言掌握技巧,还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服务于应试教育的,相较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教师更看重学生的成绩。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式的落后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也逐步成为我国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与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阻碍。如今教师通常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己思考的过程,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对其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很少会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补充课外的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与基础知识的培育相比,思维是一个人的中心,真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高度,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但是现今的语文教学多停留在一个表面的状态,对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重视程度也较低,这对我国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限制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要求较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是教师来主导课堂,限制和影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因此大大降低。

(二)课堂师生互动少,学生参与度低

从目前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本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整个学期只学习一本教材,这样一来,学生所能学习到的知识就会更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同时,适当将课堂予以延伸,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不过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这会造成学生有关学习方面的困惑很难及时得到解答,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会受到极大影响,更加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三)受到应试教育束缚,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脱节

现阶段,我国教育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所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学生极度缺乏实践机会,所学知识无法满足当代社会需求。可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对教师教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教师很难彻底迈出创新的步伐,再加上学生家长和学校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这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校方和家长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应试教育思想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被很多教师忽视,造成学生无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内容。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激活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照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要减少教师对教学的控制,强调学生主动体验,让学生学会分析,发展思维技能。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部编版语文《猴王出世》时,就词语理解环节做了精心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方法尝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没有一个词语是由教师讲解的,而是由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并分享的。其中对于“与狼虫为伴”中“虫”字的理解,可谓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学生甲认为是虎,学生乙认为是蛇,教师告知学生要大胆推测、以理服人,学生丙站起来说是蛇,因为不会和后面的“虎豹为群”的虎重复。由此可见,在词语理解环节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哪些词语是学生早已理解掌握的、哪些词语与上下文联系特别紧密、哪些词语在新的文本中有了新的意义、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点拨和提升等。教师要全面思考,并就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做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积极地吸收课堂“营养”,学会分析问题,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给出了这样的作业:①给猴王设计一张名片;②阅读《西游记》原著;③自己设计作业并主动进行课堂展示。备注为最少选两项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做到了分层选择,还为激活学生思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1.借助多媒体等工具情境重现

对于小学生来讲,一些高深的语文知识内容和人物情感是很难代入和领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等工具进行情境再现,帮助学生树立语文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天窗》一课时,课文讲解的是在贫苦的乡下,孩子们靠着天窗来慰藉心灵。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什么都不缺,所以很难代入到文章当中,难以理解天窗对于故事里的孩子代表着什么。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阅读感受文章内容,学生们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到多媒体教室,关闭门窗,让孩子置身在黑暗的房间当中,然后教师利用投影,在天棚上模拟出天窗的样子,然后轻声朗读课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更有代入感,从而也会提高学习兴趣,对学习语文也会越来越积极。

2.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想要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课本,对于一些内容,教师就要做到拓展教学。只有帮助学生还原历史,才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意思。例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可以先从雨来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先给学生讲解一下雨来出生在战争时期,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个联络信息的八路军交通员,交通员是八路军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交通员被抓,则两个地区的八路军战士都会处于消息失联的状态,对战斗是十分不利的。而文中的雨来所保护的,就是一名交通员。教师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雨来的英雄事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打好基础后,教师再继续深入教学,让学生知道雨来为什么成为小英雄。在文章的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雨来的原型和作者创作《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的初衷,让学生知道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优势保住自己的祖国不受侵犯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升华了文章主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三)借助生活化资源,激发学生联动性思维

联动性思维是指学生依靠想象、联想,结合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思考问题解决方法、认知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教学资源并培育学生联动性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充足想象素材

学生的思维以直觉感知为起始,积累一定感性材料后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的跃迁。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充足的想象素材。以《秋天的雨》教学为例,课文以秋雨为线索串联起秋天众多的景物,以优美灵动、蕴含童真童趣的语言体现出秋季的色彩、气味与丰收的喜悦。教授该篇课文时正值秋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坐在窗前,透过明净的玻璃细致地观察秋雨的色彩,聆听秋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感受秋雨中忙忙碌碌的小动物们。在观察后,可以请学生选择“色彩”“声音”“触感”等任意角度描绘秋雨及秋季景色,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融入学生真实体验与真挚情感,可以使学生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转化为饱含深情、逻辑清晰的书面语言,从而培育学生积累、灵活运用想象素材的思维能力。

2.引入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小学生联动性思维的培育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与启发,教师需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例如,在讲解《乡下人家》一文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缺乏乡村生活经验,难以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浓浓乡情。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讲述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分享乡村生活趣事,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好奇心与兴趣。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乡村风光图片、视频,消除学生与乡村生活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般的阅读审美体验,能够想象自己处于乡村空间之内,联想自己接触、了解过的乡村风情等对课文产生深度理解。教师顺势进入课文语言细节品味,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深入感受乡村优美风光、魅力十足的风俗及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联动性思维品质。

(四)组织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保持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思维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因素,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其所教授的语文知识组织一些有关于语文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我来编童话》的内容时,可以组织一个童话编写大赛,根据学生童话编写的情况来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可以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五)关注热点,拓宽思维广度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应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生活、社会有效联结,形成自己的认知或观点,从而拓宽思维广度,最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浙江省宁波市某区一所学校六年级的语文期末试卷引发了广大家长的热议,原因是试卷中的一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中出现了李子柒的阅读材料。这道题目中出现了三段材料,分别为袁隆平、李子柒和雷海为(拿到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杭州外卖小哥)的事迹介绍。这道题除了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概括能力,还让学生从三个人物中挑选一位,推荐为“心目中的风云人物”,并简单说出推荐理由。大家诟病的焦点集中在李子柒这个人物身上,不少家长认为,此题有诱导学生关注网红、流量的嫌疑,会带偏学生的价值观。其实,李子柒这个人物也是为了实现理想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圆梦的典型之一,就连央视都做过正面报道,称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学生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沙砾中淘金,就看学生是否具备高阶思维能力。教师恰当地将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物或事件引入课堂中,让学生思考、讨论、分辨,不仅给课堂注入活力,更为课堂上高阶思维训练提供了新鲜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思维广度的拓宽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广大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并注重自身的积累和学习,在时间和经验的沉淀下,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形成极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促使学生主动投身到语文学习当中,最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共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